真正的悠悠球比賽,連《火力少年王》都不敢這麼演

2020-03-29   BB姬Studio

春希 | 文


「嗨呀,悠悠球不是給小孩子玩的嗎?」

室友盯著我電腦螢幕上播放的悠悠球教學視頻,以一種恰到好處的輕蔑,以致於我無法分辨出他究竟是不是在釣魚的語氣狠狠給了我一記重擊。

用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將悠悠球這種世界上花式最難最多、最具觀賞性的手上技巧運動和低幼玩具畫上等號——老實說,這種場景我已經習以為常了。

《阿衰》也畫過悠悠球~

說起這份偏見的源頭,大概要追溯到奧飛為推廣旗下奧迪雙鑽品牌悠悠球製作的真人勵志電視劇——《火力少年王》。

為了順應商業推廣的需要,《火力少年王》瞄準的是放學後在小賣部里流連忘返的學生,要的是便於攜帶、對場地沒有要求的悠悠球能一躍成為媲美彈珠、遊戲王卡的全民玩具。

圖源貼吧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部電視劇台詞狗血,特效生草,衡量球技好壞的標準不是招式有多複雜。光污染夠強,才能說明這位悠悠球手是真正的大佬。

能憑空喚出神獸,則淋漓盡致體現了主角的王道血統。

第二部加入的朦朧的三角戀情節,更是讓一眾小學生把持不住。以致於我讀初中時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當眾表達過不滿:「這電視劇里是不是有談戀愛的?怎麼班裡一個個女生看得比男生還歡!」

這海報站位,已經暗示了後面4人會被男主納入後宮

然而對照大多數人只會玩「睡眠」——「又叫甩下去等一會兒再拉上來」的技巧來說,《火力少年王》里各種穿花翻轉的招式已經足以讓大家驚嘆,說是當時大夥的技術天花板也不為過。

直到我偶然點開「悠悠球世界大賽」的視頻,才猛然驚覺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看著選手們宛若自帶鬼畜倍速的表演,我才意識到《火力少年王》拍得有多麼收斂。



選手表演的每一幀,拿出來都是一道反牛頓的高中物理大題。這時你終於理解了「藝術都是虛構的」這句話,電視劇里根本不敢這麼演。



在國外,悠悠球賽事歷史悠久。最早有記錄的悠悠球賽事誕生於1932年,在英國倫敦舉辦。


從2000年起,隨著悠悠球在全球火熱,「世界悠悠球大賽(WYYC)」隨之步入正軌,在美國奧蘭多連續舉辦了13屆。2013年後,「世界悠悠球大賽」每年在世界範圍內巡迴舉辦,並於18年來到了中國上海。


19年在美國克利夫蘭舉辦

「世界悠悠球大賽」不是單純展示技巧這麼簡單,在賽場上,這項手部極限運動被冠上了強烈的藝術與表演屬性。


選手的技術固然重要,但這只是裁判打分時考量的其中一環。

比如這位哥們的開場,後空翻猛拉一波好感

賽場上沒有電視劇里的特效與炫光,選手要自己準備一段3分鐘的音樂,配合音樂中的暗示與節拍,並結合自己獨特的颱風,為觀眾帶來一段趣味性濃厚的舞台表演。


選手展現的心態與風貌、利用舞台空間營造出的節目效果,同樣是裁判給出評價分時重要的考核標準。在這點上,悠悠球賽事可以說在往街舞、說唱的娛樂方向發展。

不過既然是「職業」比賽,技術門檻自然不低。選手6成的得分由花式的完整性、難度、風險和變化來決定。而為了劃分不同選手的專精,每屆世界賽還會分為6個組別。


最難的組別或許是2A。選手執雙球施展迴旋花式,玩起來觀賞性最強。一直以來,2A選手們開發出的招式也是越來越野,練起來越來越難。


光看著選手表演,我就已經感覺我的左右腦開始不協調了。



3A玩的是線上雙手,將線上招式與雙球玩法結合。你永遠無法理解為什麼他們手裡的繩子不會像耳機線一樣打結。



更玄妙的是4A,又叫「離繩花式」,形式上可以類比成小几號的空竹,選手單憑一根兩頭無固定物的線駕馭球體。如果看到新手練習4A記得務必小心,指不准球就突然失手飛出,變身兇器。



5A有最好的全身燃脂功效。選手在繩子一頭拴上與球體重量 1:7 的配重,拿身體各處為支點來回穿插,選手耍起來要調動全身,也能融入傳統的線上花式。


5A用的配重

在職業賽場上,日本和美國算是悠悠球大國,強手如雲,基本瓜分了每年「世界悠悠球大賽」的金銀銅牌。


在5A項目上,來自日本的「松浦豪」就是一名統治級選手,他11歲時便拿下5A世界冠軍,被譽為擁有5A最快的球速,歷史上更是7次奪冠。

賽場上自信滿滿的松浦豪

而在AP,即Artistic Performance(藝術表演)項目上,悠悠球選手的追求更加純粹,技巧不再是決定性的,編舞、音樂運用、舞台創意會代替招式難度,成為表演時的第一要義。


在AP項目上,日本的世界冠軍Black或許是最有話語權的選手。


Black 14歲時是一個自卑的孩子,他覺得自己一無所長。後來他得到了一枚悠悠球,經過一個星期的練習,他學會了「睡眠」。也在與悠悠球的相處中,Black發掘出了自己心底的熱情。



經過不懈的努力,18歲那年,Black拿下了「悠悠球世界冠軍」的頭銜。


回國以後,Black以為迎接他的會是慷慨的贊助商和找上門來的電視台記者,他會出名——然而這一切都沒有發生。讀完大學後,Black按部就班地進入社會,成為了一名系統工程師,生活與悠悠球漸行漸遠。

一款競賽級悠悠球,空轉20+分鐘不成問題

在日復一日的社畜生活中,Black逐漸消沉,他感受不到往日沉浸在悠悠球世界中的激情。後來終於有一天,Black毅然辭職,選擇回歸悠悠球生涯。


為了打破大眾對悠悠球表演的刻板印象,Black開始學習古典芭蕾、爵士舞和雜技,並與自己的悠悠球技巧結合。


如今舞台上的Black,穿著日式的傳統服裝,在東洋古典音樂的伴奏下,一招一式顯得凌厲肅殺,散發出一種日本武士的氣魄。



憑藉出色的悠悠球表演,Black如今成為了在演藝行業內有統治級地位的「太陽馬戲團」的一員。「心懷熱情,不懈努力,就沒有不可能的事情。」Black在一場TED演講中這樣總結。


為什麼會和玩具畫上等號?


不過說起來,技巧上限極高、又富有觀賞性的悠悠球運動,為什麼在國內會經口耳相傳在大眾心裡留下一個「低幼玩具」的印象?


這和奧迪雙鑽的商業理念不無關聯。現在我們都知道,奧迪雙鑽靠的是「山寨」起家,當年國內能玩到的「正版」奧迪雙鑽四驅車,其實是奧迪雙鑽未經授權抄的日本開發商田宮的產品。


比如這些動漫同款,是抄的~

將國外的產品以當時中國的特色方式本地化,這一打法在四驅車上應用成功後,奧迪雙鑽後來也用在了悠悠球上。


「山寨」省下了研發開銷,再加上當時國內低廉的人力成本優勢,奧迪雙鑽在市場競爭中主打的一大殺招就是狠壓成本。


反映在市場上,就是奧迪雙鑽推出了各種外觀花哨但並不實用的低品質悠悠球。

產品定位出來了,受眾也就明確了,奧迪雙鑽瞄向了比較低幼的兒童。因此在鋪天蓋地的宣發攻勢下,悠悠球給許多人留下了「小孩子的玩具」的印象。


許多悠悠球名字也很中二

甚至現在國內悠悠球圈子裡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有一次奧迪雙鑽的員工看到悠悠球在一位高手手裡上下翻轉,不由得驚訝:原來我自家的產品還能這麼玩?


後來在17年,奧迪雙鑽還推出了一款「重新定義」悠悠球的產品——悠拳。


直白點說,你可以把悠拳想像成「捲尺」,線隱藏在球體內部,玩家要做的是用手指套上指環,把球拋出,球就會立即自動回收——是的,這就是全部玩法。


能看到,都是迴旋招式~

可想而知,悠拳在國內悠悠球玩家圈子裡會引起多大震動。在一些人看來,這等於斷絕了悠悠球新人的湧入,因為在市場層面,奧迪雙鑽用更加簡化、更適合面向低幼兒童的悠拳,來代替那些更難上手的悠悠球。


當然我沒法就此判斷國內悠悠球圈子的前景。不過在一些網站上,網友們關於悠悠球二次創作的勢頭倒是一直不減。



比如在B站上,「火力少年王」已經成為鬼畜區的支柱IP之一,UP主「澤野螳螂」的兩部鬼畜《火力種田王》,累計播放量已達1700多萬次。



就連一些看起來原汁原味的古裝劇,也出現了悠悠球的身影…


這圖真沒P~

雖然表情波瀾不驚,但我猜這名演員腦中已經響起《火力少年王》的主題曲了吧~


部分資料來源:

https://yoyo.fandom.com/wiki/Main_Page

http://www.cyml.net.cn/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