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凝媽
有一句歌詞「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孩子長大後真的就成了父母的翻版。盧小花很大力地推開車門,甩著膀子走進車廂,徐伊萬也以同樣的姿勢向車廂走去,乘務員不禁感嘆「親生的」。徐伊萬反抗媽媽的控制,咆哮憤怒倔強的樣子,讓盧小花看了分外熟悉,脫口而出「你是不是被酒精燒壞了腦子裡,你和你爸一個德行!」
《囧媽》中有很多類似這樣的細節,都非常真實,仿佛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你承認嗎?我們一面不能忍受父母的做法,一面又在和父母做同樣的事
盧小花的心裡住著一個幻想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是橫著長還是豎著長,什麼時候要孩子,幾點鐘排水,全部都設定好了。
徐伊萬很討厭被這樣設定,不想成為媽媽幻想的兒子,他想按自己的想法而活。但是他卻在以和媽媽同樣的方式對待妻子張璐,他的心裡也住著一個幻想的老婆:她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全都設計好了。
其實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幻想的對方,包括幻想的父母、幻想的孩子、幻想的愛人。
我們幻想父母不要嘮嘮叨叨,幻想父母不要管我們太多,幻想父母更理解我們一些。
我們幻想孩子言聽計從,幻想孩子努力學習,幻想孩子樣樣領先。
我們幻想愛人事事想著我們,幻想愛人時時製造驚喜,幻想愛人多分擔一些家庭事務。
但是每個人的想法和做法又很不同,不會完全成為我們幻想的樣子,於是我們就會痛苦不堪,認為父母、孩子、愛人和我們不協調,他們渾身都是錯誤,甚至懷疑是不是還有愛。當幻想和現實不一致的時候,就難免產生衝突,不是自己受氣就是去氣別人。很多家庭不和諧,根本原因就是彼此的想法不同造成的,並非是誰對誰錯的問題。
所以,我們都應該記住這句話:「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徐伊萬都40多歲了,盧小花還是把他看作一兩歲的孩子。在徐伊萬打電話的時候,盧小花親手往他嘴裡塞小西紅柿、塞雞蛋、遞上各種水、端碗喂飯,伺候得無微不至。
現實中很多媽媽也是如此無微不至,我的媽媽也是這樣,總是擔心我們吃不飽穿不暖。回媽媽家的時候,媽媽就是像伺候客人一樣,拿出水果,洗好擦乾淨水,一個個遞到大小孩子手中。在飯桌上也是不斷地問「這個能夠到嗎?這個給你夾點過去!」
媽媽們不願意承認孩子長大,不願意接受自己變老的現實,也許這種方式會讓她感到被孩子需要的價值,才會更有安全感一些。
等我們有了孩子,也會變得和媽媽一樣。吃飯時間到了,看孩子沒有出來吃飯,就會著急地喊孩子。有了好吃的,自己不捨得吃,也要讓孩子多吃一點。孩子出門的時候,著急地給孩子灌上水,生怕他口渴。天氣變涼了,趕緊跟孩子說多加一件衣服,擔心著涼感冒。
但是,孩子一點都不喜歡這樣細緻入微的照顧,不想被媽媽當作無法自理的低能兒。徐伊萬為了阻止媽媽給他投喂西紅柿,竟然端著一盆西紅柿,打開車窗,一粒粒地投到了窗外,連盆都扔出去了。我們的孩子也會反抗,總是說「我自己的肚子不知道餓嗎?我自己的身體不知道冷嗎?」
真的是有一種餓叫媽媽餓、有一種冷叫媽媽冷啊!
孩子總會長大,我們也終將老去,不會照顧孩子一輩子,孩子能自理的事就讓他自己去做吧。
盧小花管的太寬了,管兒子吃喝拉撒不說,還管兒子身材、管兒子接不接電話,甚至管兒子生孩子。當徐伊萬說「不要你管」的時候,媽媽理直氣壯地說「我是你媽,我不管誰管!」在徐伊萬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張璐打電話介入他們婚姻的事情。
在現實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孩子沒談戀愛的時候,催著快找男女朋友,害得很多年輕人為了討父母歡心,租個女友回家過年。孩子結了婚,又催著生孩子,嚇得很多新婚夫婦不願意回家,就怕被催生。生了一個孩子,又會被各種催生二胎,真是不厭其煩。
父母之所以會控制孩子,還是不信任孩子,想當然地認為孩子沒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事情,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幫助,我們有太多擔心和不安。記得期末考試前,每當看到兒子還沒做作業就睡了,真的很擔心他會做不完作業被老師批評、複習不好會影響考試成績。但是事實證明,少做了幾次作業,對成績也沒有多大影響,最後才釋然,擔心真的很多餘。
在媽媽的眼裡,控制孩子都是為他好,實際上孩子根本不需要這樣的好,孩子被控制到一定程度就會反抗。徐伊萬實在忍無可忍,最終爆發,跟媽媽說:「我不是你養的寵物狗啊!我受夠了你的教導,受夠了你的強迫症,還有你的疑心病。」
有界限的愛是愛,跨界的愛是害。
武志紅說,越控制越失序。
現在父母對孩子的控制不分年齡,總以為自己比孩子更強大,總想替孩子操辦一切,但是這恰恰成了孩子痛苦的根源,也會成為家庭矛盾的導火索。實際上學會放手,父母更省心,孩子更舒心,家庭更和諧。
盧小花婚姻不幸福,雖然嫁給了愛情,但是婚姻生活和想像大相逕庭,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導致生活觀念的不同,有衝突在所難免。盧小花無數次想一走了之,但是徐伊萬一句「媽媽,我長大了保護你」,卻讓她決定留下來。但是她一直沒有把這些告訴徐伊萬,認為「小孩子是看不到那麼多的」,偷偷把淚水往肚裡咽。
可惜的是,她的情緒發泄,卻被兒子當成了控制爸爸。徐伊萬情緒激動地說「我記得很清楚,你衝到他們單位去,在那個廣播站對著大喇叭跟所有人喊,你們所有人不要跟徐翔交朋友,不要到我們家裡來,不要跟徐翔喝酒。」
徐伊萬認定爸爸是因為忍受不了媽媽的過度控制,太壓抑而喝酒,不是喝酒喝死的而是被媽媽氣死的。果真是「你能看到他是你爸,但你看不到他是我丈夫」。不溝通帶來的誤會有多深,這個媽媽氣死爸爸的梗在徐伊萬的心裡也應該埋藏了很多年。
父母不跟孩子溝通,孩子就不會和人溝通。當他長大處理家庭關係的時候,也只是採用簡單粗暴的形式,讓對方無法忍受。徐伊萬對媽媽說話粗暴蠻橫,對張璐蓄意報復,看不得張璐和別人愉快合作。這些表現都是在年少時深入骨髓的記憶,長大後就悄悄變成了自己的處事方式。
徐伊萬在痛苦萬分的情況下,才和張璐說出自己有多愛她,他捨不得放手。本來張璐已經不打算再跟徐伊萬聯繫,但是因為徐伊萬說出了心裡話,也打動了張璐,張璐也開始反思自己,忘記了曾經熱烈地相愛過。之後的溝通交流才變得順暢起來,如果早一些通過合理溝通的方式解決問題,就不至於以離婚收場了。
身份不同,角度不同,看法自然不同。所以,不要把孩子當作孩子,應該把孩子當作朋友。和孩子積極溝通,讓孩子養成和他人溝通的習慣,學會與他人溝通的方式,長大以後,孩子自己處理事務才會遊刃有餘。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說「不能在陽光下呈現的心理,最後就會躲入陰影中,但他不會消失,而是會以我們不能控制的破壞性的方式出現。」
武志紅說,「家是愛與溫暖的傳遞通道,也是恨與傷害的傳遞通道。」
是的,父母用幻想的方式對待孩子,不僅有愛與溫暖,也有恨與傷害,其影響不是暫時的,而是深遠的。從現在起,不幻想、不控制,承認孩子長大,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