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初一十五或者佛教重大節日,我們可以發現寺院裡總是人滿為患、香客不斷,信眾無比虔誠地在佛前磕頭禮拜許願,甚至有些人為了搶到頭香、高香,早早就來到寺院等候,大把大把燒香,仿佛覺得香燒得越多越貴,佛菩薩就有更大的可能性加持自己。這種思想是嚴重愚痴迷信的,以功利之心求佛,只會讓自己離佛越來越遠。
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佛菩薩再慈悲偉大,也不可能替你修行,「萬般皆苦,只可自渡」,自己的人生終究要靠自己,誰也替代不了你。「佛說一切法,為渡一切心」,佛菩薩渡人在渡心,心好命就好。人心存良善,事事便無憂。以戒為師、斷惡修善,福氣自來!這5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看看有你嗎?
一、不「貪」之人
這裡的不貪,主要指酒色財氣,佛門中講「地火水風」,也是佛教出家人常說的「四大皆空」。修行要戒貪,不飲酒、不邪淫、不貪他人之利、不盛氣凌人。酒喝多了既傷肝傷身,又容易生出事故禍亂,害人害己。「萬惡淫為首」,邪淫是最重的惡行之一,最斷人的善根慧命,導致障深慧淺,福報淺薄。
不是自己的財不要妄想得到,貪圖不屬於自己的錢權利益,帶來的不是福,而是禍。不要將自己的情緒發泄給他人,越是盛氣凌人、尖酸刻薄,越是折損自己的陰德。真正的「氣」應該是有骨氣、氣節,而不是有情緒、盛氣,這些負能量只會消耗人生的福報。
心若不能安住,時刻起心動念,動輒貪戀,那只會讓自己離真正的修行越來越遠。「貪心不足蛇吞象」,戒酒、戒色、戒貪財、戒盛氣,以此一心持清凈戒,會離佛心越來越近。
二、不「嗔」之人
「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一個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懂得修忍辱的人,也必定是最有福報的那種人。愛生嗔恨心,易怒易暴之人都不是有福之徵兆。比風水更重要的是人心,心平一切平,心亂一切亂。
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境遇,我們若能安心不亂,不埋怨、指責他人,多反思自我,這樣必然能成就大事。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忍辱波羅蜜,便是妙中寶」,戒嬌嗔,不用拜佛,離佛會更近。
三、不「痴」之人
「痴」指「愚痴、蒙昧」,愚痴不明事理,沒有智慧,沒有正知正見,以自我為中心,固執己見,迷信頑固。愚痴是沒有智慧、慧根淺薄的表現。遠離愚痴,學習佛菩薩的智慧,覺悟人生、奉獻人生,踐行菩薩道,才是一名正信的佛弟子。
四、不「慢」之人
做人要懂得包容,不傲慢、不自大,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要輕易瞧不起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比我們優秀的人多了去了,不要把自己擺在過高的位置,不懂得謙卑的人,必然也難以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歡。對這種人,佛菩薩也不歡喜。
「飽谷總彎腰,智者常溫和,做人與做事,低調總沒錯」,真正有智慧有福報的人都是低調謙卑的,更不會看不起他人。我們對他人所作的,其實就是對自己所作的,目中無人、不可一世,也是愚痴,愚痴而不自知,更可怕。
五、不「疑」之人
疑」就是懷疑,疑心太重的人,不信任任何人,擔驚受怕,前怕狼後怕虎,往往什麼事都做不成。疑心太重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心中顛倒妄想太多,常伴有驚怖不安,不是有福的表現。有這樣習氣的人,時間久了,往往閉塞視聽,障礙本性,難以做出正確的決策,生活會陷入慌亂之中。
以上這5種類型的人,其實也是佛教所說的五毒心,五種煩惱心、五種惡習,它們像毒藥一樣妨礙我們的修行,一定要戒之,才能讓自己的修行更進一步。願大家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擁有吉祥人生。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