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女研究生勸農村父親建房時把地基退後三尺,反被獎勵5000元:人低為王;君子厚德,方可載物!
怎麼回事呢?
最近「女研究生」和「三尺巷」這兩個關鍵詞引起了大家的足夠關注,這個「三尺巷」更是成為了網紅點,一天內有20幾人來打卡,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背後的一場農村宅基地糾紛。
河南洛陽偃師的農民侯宗欣,本想高高興興蓋新房,但在宅基地邊界問題與隔壁鄰居發生了矛盾,雙方爭執不下。
侯宗欣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正在海南讀研究生的女兒,女兒給父親講完「六尺巷」的故事後,父母茅塞頓開,心胸豁然開朗,主動把地基往後退讓了三尺。什麼故事有這麼神奇的教育意義呢?
原來,清代康熙年間,有位大臣叫張英(名相張廷玉之父),他在當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的時候,收到了一封緊急的家書,家書上說:「家人和鄰居吳家在宅基分界線問題上發生了爭執,互不相讓,還將官司打到縣衙,想張英憑官威壓一壓鄰居吳氏的囂張氣焰」。
張英看完家書,感慨地批覆了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用意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家人退讓。張家人看完這首詩後,豁然開朗,主動將宅基地圍牆向後退讓三尺。鄰居吳氏見狀,深受感動,也向後讓出三尺,於是就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
就這樣,張英家族厚德的家風,以及「六尺巷」的故事被民間老百姓津津樂道,口口相傳。
時至今日,這個「六尺巷」依然保存得非常完好,即如今的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國家3A級旅遊景區,也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尺巷的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提醒大家和睦和諧友好相處!所以說,「六尺巷」就是中華民族和睦謙讓美德的最好見證!
估計大家看完「六尺巷」的故事,也會被古人謙讓的美德所感染,女研究生的父親侯宗欣也是如此。侯宗欣越想越覺得女兒的話有道理,認為大家都是鄰居,要相互謙讓,沒啥吃虧不吃虧的。於是他採納了女兒的建議「讓他三尺又何妨」,主動將宅基地圍牆向後退讓約80厘米,並刻了一塊「三尺巷」的石碑放在巷子中間,來提醒人們遇到類似的事情也要大度謙讓。
沒想到,女研究生勸父親讓出「三尺巷」的故事很快被人傳到網上,並引起河南當地媒體報道,繼而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和議論。人們紛紛稱讚女研究生知書達理,也讚許父親侯宗欣在處理鄰里糾紛時顯示出了寬宏大度。
由於「三尺巷」的圖片頻頻被人轉發點贊,侯宗欣家的新房子、巷子、三尺巷的石碑,一夜之間全都成了「網紅景點」。人氣最旺的時候,一天之內有20多名網友專門跑過來打卡、拍照。
一位專門前來打卡的網友說:「鄰里之間,有時候小矛盾小摩擦少不了,這件事情值得我們學習。」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負責人得知此事後,聯合當地媒體,授予侯亞楠一家天天正能量特別獎,獎勵獎金5000元,侯亞楠一家也成為天天正能量第6631號獲獎者。或許,這就是現實版的「善有善報」!
鄰居之間發生糾紛是常有的事情,特別是農村建新房,經常存在宅基地界限紛爭,往往雙方也是互不相讓,甚至大打出手。
琢磨君小的時候,親眼看見一位族叔因為宅基地糾紛和鄰居打架,最後兩敗俱傷,發生了流血受傷的慘痛教訓。要是那個時候我知道「六尺巷」的故事,或許可以說服族叔謙讓一點,避免矛盾爆發。
古語有云:「一爭兩醜,一讓兩有」,見到好處,如果互相爭奪,雙方都會出醜;如果互相禮讓,雙方都受益。現在社會過於浮躁,人人都有點急功近利,真應該多學習古人為人處世的美德!
《易經》謙卦云:「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由此可見,不論是天道之道,還是人鬼神之道,都是遵循「滿招損,謙受益」的規則,越是謙虛、謙讓,最後福氣福報反而越多!
這位女研究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自己很幸運能生活在這個家庭,父母從小就教導她寬宏大量。」由此可見,好的家風和家教,往往更容易養育出優秀的子女。
《易經》又云:「勞謙,君子有終,吉」,這個農村女孩能夠勤奮苦讀,努力考上研究生,這屬於「勤勞」;女研究生在面對利害抉擇時,能夠發揚謙讓的美德,實為厚德;這兩種優點都集合在這個女研究生身上,所以說她將會有好的結果,大吉大利。
難怪不少網友看完這件事後,評論道:「家有此女,大富大貴可期也」,「誰要是娶了這個女孩,必定家族富三代」,「此女子有德有才,必成大器」等等。
結語:古有「六尺巷」,今有女研究生勸父親建房時把地基退後三尺,讓出一條「三尺巷」,既被大家稱讚,又被獎勵了5000元。所以說,君子厚德,方可載物!謙讓是美德,人低為王!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贊、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1ndc28BMH2_cNUgQZL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