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閃,獨立作家。本文原標題為《大腦、選擇與槍枝》。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發生過一起離奇的失竊案。警方接到學校的報案,稱該校心理學系保存在地下室的100個人腦標本被人盜走了。負責保管的兩位教授表示,沒有外部入侵的痕跡,極有可能是學生們順手牽羊,拿它們做寢室的擺設,或者用於萬聖節的惡作劇。但很快學校就發布聲明說,經初步調查,那些登記造冊的腦標本早在12年前就因「情況欠佳,不適宜教研之用」而被銷毀。準確而言,就是被環衛工人扔了。
一個重要的大腦就此消失了,它原本屬於查爾斯·惠特曼(Charles J.Whitman)。惠特曼既是這所學校的學生,也是這所學校的煞星。1966年8月1日清晨,這位工程系學生攜帶著來福槍、散彈槍、手槍和大量彈藥,走進奧斯汀分校,乘電梯到了俯瞰校園的鐘樓樓頂。在那裡,他先是用槍托砸死了一個接待員,然後射殺了來高處觀光的兩個家庭的成員。接著,他又爬了三層樓梯,來到28層的瞭望台上,開始隨意射擊地面上的行人。他擊中的第一個目標是一名孕婦,當周圍的人跑過來幫忙,他又向他們開槍,子彈射向路人,也射向趕來救人的救護車司機。
查爾斯·惠特曼
接到消息後全城的警察都奔赴校園,奈何惠特曼的選點高遠,火力強勁,連直升機都難以靠近。幾個小時後,一位熟悉塔樓配置的市民和兩名警察才設法潛上頂樓,包圍了惠特曼,並最終擊斃了他。校園內共有13人被射殺,33人受傷,惠特曼也因他的無差別殺人行為被稱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例「縱慾殺手」(Spree Killer)。
警察到惠特曼的家中搜查時發現了更殘酷的事實:槍案之前,惠特曼先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又刺死了熟睡中的妻子。
這個人徹底瘋了嗎?看起來是的。這位智商138,鷹級童子軍(Eagle Scout,美國最高級別的童軍,終身稱號)成員,奧斯汀第五童子軍團隊長,前海軍陸戰隊的神射手,在槍案的前一天晚上用打字機寫下了如下遺言:
「這些天我完全無法理解自己。在眾人眼裡我是一個理性而且聰明的年青人。然而最近,我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深受各種奇怪而不理性的想法折磨。」
在殺了母親和妻子之後,他又繼續手寫了遺書:「今晚我想了很久決定殺死我的妻子凱西……我深愛著她,她是所有男人都夢寐以求的好妻子。我想不出有任何理由要這麼做……我猜我可能殘忍地殺死了兩個我所愛的人。我就是忍不住想做一件痛快徹底的事情……如果我的人生保險能得到賠付,請將我的欠債還清……剩下的匿名捐給一家精神健康基金。也許通過研究能避免今後再發生這種悲劇。」
幾個月前的日記也透露出惠特曼的困惑。他去見了醫生,想讓對方明白自己的大腦可能出了問題,以至於無法抑制暴力的衝動。談了大約兩個小時,卻沒什麼結果。最終法醫證實了他的猜測。經屍體解剖發現,惠特曼的顱內有一枚直徑約硬幣大小的惡性膠質瘤。腫瘤長在丘腦下方,並侵入下丘腦,壓迫著1/3的杏仁核。正如我反覆談到過的,杏仁核受損的人,會出現嚴重的社會情感障礙,例如缺乏恐懼感、感情遲鈍或是反應失當等等。
在惠特曼的行為與大腦里的腫瘤之間,存在直接的因果關係嗎?沒人保證。一部分專家認為可以,而另一些專家不以為然。這涉及到令人煩惱的自由意志問題:當一個人按自己的意願作出決定,我們就認為這個人有選擇的能力,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擔負責任。反之,如果這個人的心智不全或失常導致行為過錯,我們就認為他沒有選擇的能力,因而不用為此負責。可是誰能夠說明,自由意志在哪兒,又是如何與神經元相互作用產生選擇的呢?哲學家說不清,科學家也沒找到辦法。
讓我們看一看另一個案例,看看23歲的加拿大人肯尼斯·帕克斯(kenneth parks)做了什麼,以及後果。1887年5月,帕克斯因濫賭挪用公款被公司解僱,想跟岳父母商量借錢。岳父母跟他關係不錯,很愛剛出生沒多久的外孫女,還稱帕克斯是「溫順的巨人」。在他們約定見面的前一天晚上,在沙發上看電視的帕克斯先是睡著了,半夜卻爬起來,驅車23公里闖入岳父母家,用刀捅死了岳母,還差點勒死與之搏鬥的岳父。被捕後的帕克斯對警察表示,他一點也不記得發生了什麼事。此後一年,無論怎麼審問,他的說辭都是如此。辯護律師認為,他是夢遊殺人,無須承擔刑責。
在法庭聽證會上,心理學家羅莎琳德·卡特萊特(Rosalind D. Cartwright)和精神病醫生羅納德·比林斯(Ronald Billings)提供了一系列證據來證明帕克斯患有異態睡眠(parasomnias)障礙,大腦無法順暢地在睡和醒之間無縫轉換,因而嚴重到足以產生不由自主的夢遊行為。例如帕克斯的祖父曾在夢遊中起床下廚,做好了不吃又接著睡覺的情況,而他的好幾名男性親屬都有起夜無法清醒尿到褲子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腦電圖顯示,帕克斯的大腦在深度睡眠階段切換到清醒狀態時的確很困難,一晚上他的腦會艱難地嘗試10到20次。總之,他們認為,帕克斯行兇時正在夢遊,不具備自由意志。
儘管很多人都在大喊「騙子」,1988年5月25日,多倫多的陪審團還是宣布帕克斯無罪。
在《隱藏的自我》一書的大部分篇章里,神經科學家大衛·伊格曼(David Eagleman)都在質疑自由意志。他強調,人類的絕大多數行為,無論簡單或複雜,都不需要自由意志這一假設,而是自動化程序的結果。在我看來,這一見解幾乎正在成為神經科學的主流。不同的是伊格曼對這一見解的應用更加激進——他想以此挑戰基於自由意志的司法制度。他的想法顯然有違於普通民眾的直覺和正義觀,但我覺得他頗有勇氣。
遺憾的是,惠特曼的大腦再也無法為這一思考作出貢獻了。對了,還有一件事也值得一記:在惠特曼濫殺無辜整整50年後,2016年,同樣在8月1日,根據德克薩斯州法律,包括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在內,所有公立學校都正式允許學生在校園裡「隱蔽持槍」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1mSBXEBrZ4kL1Vijd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