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喝茶更健康

2019-10-23     燕趙晚報健康七日

作為大家熟悉的傳統飲品,茶不僅口感好,而且茶葉中也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適當飲用可生津止渴、清熱提神,因此深受大眾的歡迎。不過,喝茶雖好,但只有喝的恰當、適度,才會將茶的益處發揮出來,對身體起到保健作用。

喝茶勿過濃。太濃的茶會引起神經興奮,影響睡眠,也會影響消化吸收刺激胃部不適,甚至引起貧血。因此建議茶可以喝的淡一些,可根據泡茶容器選取合適的投茶量,通常以3到5克左右沖泡即可。

喝茶勿過燙。茶大都是由沸水沖泡,也有人認為茶趁熱飲用風味更佳,但是,過燙的茶水會對胃腸消化道造成傷害,誘發疾病,因此為了健康著想還是儘量避免飲用過燙的茶。

不喝陳茶、隔夜茶。久放的陳茶會流失營養,而且在較長的保存過程中還容易發生變質甚至霉變的情況,這樣的茶喝了不僅無益於健康,反而有害。另外,隔夜茶或是泡的時間過長的茶,不僅味道變淡不佳,茶水中容易滋生細菌,而且其中鞣酸相對增多,飲用則會影響蛋白質、鈣、鐵等營養元素的吸收。

喝茶要選擇時間。雖然什麼時間喝茶並無一定之規,但通常來說,在睡前不建議喝茶,否則對於有神經衰弱等情況的朋友來說,則會影響到睡眠。而且,如果睡前喝茶飲水過多,也會造成夜尿增多,這樣也會影響睡眠質量,因此在睡前就別喝太多茶水了。另外,也可以根據四季時序的變化,選擇不同的茶飲,例如春季喝花茶,散發寒邪,促進人體陽氣升發;夏季喝綠茶,清熱消暑解毒,增強腸胃功能;秋季喝青茶,幫助消除體內的餘熱,使人神清氣爽;冬季喝紅茶,可溫和補益。

喝茶要分情況。總體上來說茶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但對於某些特殊人群,例如患有某些疾病如胃病患者、肝腎疾病患者、貧血患者等,或者是孕婦、哺乳期女性、三歲以下兒童等,則最好不要飲茶。另外,空腹飲茶容易出現心慌、出汗或胃腸不適等情況,因此最好避免;服藥時最好也不要飲茶,這是因為茶葉中所含成分較多,與某些藥物可能會出現化學反應,同時服用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或影響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

喝茶勤洗杯。喝茶時間長了,茶具上難免會留有茶垢。積存的茶垢會造成細菌滋生,影響健康,因此喝茶後一定要及時清洗茶具,以免身體受到損害。

茶飲料不能等同於茶。很多茶飲料或者是茶味飲料,往往添加了糖分或其他添加劑,與天然茶葉沖泡的茶水並不能完全等同,因此大家在飲用時需注意到這一點,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Us-20BMH2_cNUgsHn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