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一到,才發現冬天真的來了。
很多東西,都是在冬天更有味道。
比如烤地瓜,比如熱奶茶,比如愛情片。
夏天的電影固然熱烈,但冬季的陪伴,往往更走心,回味更悠長。
這樣看來,昨天剛剛上映的《大約在冬季》,一定是今年最會踩點的電影了。
看班底,就不難想像這部電影的質感。
金牌監製黃志明的名字,你可能沒聽說過,但經他手製片/監製的電影,你一定聽過:
《雙瞳》《不能說的秘密》《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LOVE》,不乏打破當時影史票房紀錄的賣座佳片。
攝影李屏賓,更是大名鼎鼎。
只說兩部電影,你一定恍然大悟:
王家衛《花樣年華》,侯孝賢《最好的時光》。
如果說普通的攝影師,是用鏡頭講故事,烘托演員的情感。
李屏賓的鏡頭,卻本身就情感滿溢,看一眼,就能把你吸入故事所在的時空。
《最好的時光》里,這個時空是1911年、1966年、2005年的中國台灣;
《花樣年華》里,是60年代的中國香港;
《大約在冬季》,則是90年代的北京。
第一個定下90年代基調的細節,就是齊秦的《齊秦1991北京狂飆演唱會》。
齊秦,台灣在內陸開巡迴演唱第一人。
1991年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辦的四面台演唱會,連開三場。
這是華語樂壇最經典的演唱會之一,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巔峰現場,是屬於那個年代的一場狂歡。
90後80後,總以為自己是走在追星前沿,挺先鋒。
其實這一代年輕人的父母,也曾有過這樣的青春。
買不到票的沮喪,被放鴿子的失落,場館門口集體放聲歌唱那時流傳在大街小巷的時代金曲,哪裡就比現在的年輕人過時。
那個時代的親歷者們,60後、70後,如果能夠在銀幕上這樣看到自己的青春,也會淚流滿面吧。
至少對很多人來說,這段萬人合唱的MV,就足以勾起對青春的回憶。
90年代,屬於齊秦,屬於唱片;
屬於西裝、圍巾、鴨舌帽;
屬於娟秀而用心的手寫信,屬於傳達室的電話;
屬於膠片照相館,屬於台灣和大陸的漫長距離……
在年代感的還原上,《大約在冬季》無疑做到了優秀。
不要以為年代是細枝末節,其實,年代和情感息息相關。
正是因為,那時的車、馬、郵件都慢,日色也變得慢,飄雪也變得慢。
人們的心裡,才會有大段豐滿的餘裕,被對另一個人的想念充滿。
細膩的情感,一定要是實力派演員,才能出色演繹。
金馬影后馬思純,金馬最佳女配文琪,最佳男配林柏宏,再加上轉型大銀幕後頗為驚喜的霍建華,可以當此大任。
對於編劇饒雪漫,也許有人會心存疑慮。
怪只怪幾年前青春疼痛文學改編的風吹得太大,但事實上,與其給《大約在冬季》貼上饒雪漫標籤,倒不如直接將它看作一個現實愛情故事,來得更合適。
一段跨越30年的感情,一對中年人回首青春,心酸、溫暖、無奈,都湧上心頭。
影片花絮里,饒雪漫說了一句話,正是這句話,使得《大約在冬季》脫離了膚淺愛情片的窠臼:
「在生活面前,愛情永遠是低頭的。」
其實,很多女孩都有過片中安然(馬思純 飾)的經歷。
在自己最熱烈,最純凈,最敢愛敢恨的年紀,遇到了一個比自己更優秀的男人。
和身邊的同齡人不同,他見多識廣,溫柔多金,進退有度。
對於安然來說,幸運的是,她發現自己在齊嘯心裡,是有位置的。
不幸的是,因為年少,她不懂得,齊嘯的閱歷代表著過去,而過去是有重量的,她背負不起。
馬思純飾演的安然,霍建華飾演的齊嘯,魏大勛飾演的于楓,恰恰代表著現實中典型的三類人,兩類感情。
有句話,有點俗,但很對: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對於于楓來說,安然就是那個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明明知道安然喜歡齊秦,演唱會結束後,特意帶著保暖衣物接她回家,卻偏偏說是路過。
他也知道安然和齊嘯的感情,卻依然傻傻地對安然付出,陪她戀愛又失戀。
只有,在安然大聲喊出「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時,他才小心翼翼問了一句:
「那我是新的,還是舊的?」
愛得卑微的,是于楓。
而對安然來說,在得不到的齊嘯面前,她又何嘗不卑微。
安然和齊嘯之間真正的隔閡,不是另一個女人,而是齊嘯的鄉愁。
對齊嘯而言,北京有事業,有愛情,卻沒有家。
遠在台灣的親人,才是他的家,也是他必須背負的現實。
現實,不只有飄著大雪的齊秦演唱會,不只有心心相印的冬夜漫遊。
還有,哥哥的債務、父親的病軀,實在忍不住發了脾氣,也只能自己撿起摔破的瓷碗,把家裡打掃乾淨的無奈。
齊嘯無法像蝸牛一樣,把自己該負的責任,都背到北京和相愛的人一起承擔。
因為在那個年代,大陸和台灣還不能隨意往來。
齊嘯還能說離開就離開,安然卻不能說跟隨就跟隨。
他們只能困在彼此的現實里,帶著回憶,孤獨地負重前行。
異地的痛苦,不在於對方不再愛自己,而是缺席的陪伴日積月累,最後變成了對自己的懷疑,像一團有重量的迷霧,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
那麼,難道抽身先走的齊嘯就是渣男嗎?
條姐只能說,他對安然的愛,並不比安然對他的愛更少。
初見安然,他就認定:
有些人見三百次也沒用,有些人見三次,就夠了。
所以他為這個女孩傾注許多精力,好像有用不完的溫柔,沒有侵略性地,默默對她好。
愛著她,也被她愛。
如此快樂,以至於錯過多年後,他還對這段感情心心念念:
你的熱烈,本該屬於我。
安然是熱烈的。
這熱烈是因為單純,單純是因為年輕。
換句話說,就安然的熱烈,其實就是傻氣。
因為傻氣,她才能這麼勇敢,一遍遍痴纏到遍體鱗傷,還不肯說再見。
這本來會是一段美好的感情。
卻因為一個的放不下,一個的捨不得,變成一段唏噓往事。
就像現實中無數無疾而終的感情一樣。
沒有過錯方,如果要怪,只能怪高於愛情的生活。
馬思純的演技自不用多說。
從19歲的單純熱烈,到年近50,看透世情的淡漠,都被她演出了十分。
霍建華也出乎意料,也許是因為角色和本人有較多相似之處,對齊嘯的刻畫,可以說是一個驚喜。
片子看完,可別錯過彩蛋。
條姐就不劇透了,只能說是個隱藏淚點,別哭。
話說回來,整部電影,哪一段看哭了,都不丟臉。
誰的心頭,沒有過一顆永遠在騷動的硃砂痣呢。
不管是正青春的90後00後,還是曾經有過青春的60後70後80後,只要你愛過,自然都會,為這部電影里那些複雜難言的情感而動容。
又臨寒冬,每顆心都在等待被溫暖。
冬季暖心電影《大約在冬季》已經上映。
青春也許會遠去,但那些真實發生過的熱愛,都會在漫長的時間裡留下餘溫,給我們這些後來者,帶來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