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金堂一女子啃鴨頭後吞咽梗阻,內鏡揪出「元兇」

2020-04-01     成都新金堂

「醫生,快救救她!她喉嚨里卡了一塊鴨骨頭!」近日,朱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捂著脖子衝進華西金堂醫院耳鼻喉科。據其家人描述,朱女士在啃鴨腦殼時不慎將骨頭吞了下去,卡在喉嚨里,咳不出來又咽不下去,痛得難以開口說話。

罕見跨聲門異物 內鏡揪出「元兇」

原來,朱女士在一個多小時前進食鴨頭後,出現咽痛、吞咽梗阻症狀,家人高度懷疑她將鴨骨頭卡在了喉嚨里,試了些土方法無果後便來到醫院就診。該院耳鼻喉科值班醫生蔣帥接診後,立即為患者開具CT檢查。後經CT檢查結果顯示,朱女士的聲門下面有一個異物,這也是導致她咽痛不適的原因。

蔣醫生介紹,這個部位的異物和普通的骨頭卡喉嚨不一樣,它屬於氣道異物,並不是食道異物。「這是非常危險的部位,若異物掉入氣管內,極易封閉氣管分叉部位,導致窒息甚至危及生命,非常棘手。」

為了進一步探清異物存在於聲門下的具體部位,制定出準確的治療方案。耳鼻喉科主任劉勇又對患者進行了喉鏡檢查。最終結合了CT檢查與喉鏡檢查結果,考慮朱女士的情形為「跨聲門型異物阻塞」。

「這種情況,最安全的方法是先行氣管切開,再取異物,但是這種方法創傷太大,患者難以接受。」考慮到患者的顧慮,劉主任與科室同事進行嚴密討論推敲後,決定經內鏡下行氣道將異物取出。當天,主治醫生在內鏡直視下,快速、精準的取出了異物,整個操作過程中,患者氣道沒有受到任何的拉傷,且術後患者聲門區未見出血及損傷,聲帶動度良好。

異物取出後,朱女士激動地連聲向醫生致謝,看到躺在紗布上大小約2.5cm×2.0cm厘米的「T」形扁骨骨頭,朱女士驚嘆:「我怎麼吞下去的呀?」看著患者張口說話了,吞咽也沒有了障礙,耳鼻喉科醫務人員和患者家屬才鬆了口氣。


科普:誤吞異物,千萬別信「土方法」

日常生活中誤吞魚刺、雞骨的例子不少見。「不少人可能下意識地採用大口吞咽饅頭、米飯等方法,試圖將異物帶下去,這種方法並不可取。『硬吞』很可能導致較大的魚刺或骨頭在食道里卡得更深,甚至進一步下滑,劃破食道或主動脈,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耳鼻喉科劉主任介紹,大多數誤吞異物在剛開始階段只是卡在喉嚨,到醫院通過喉鏡便能取出。

劉主任介紹,還有一種比較棘手的就是「氣管、支氣管異物」。「氣管、支氣管異物有內源性和外源性兩類,通常所指的異物屬外源性異物,是耳鼻喉科常見急症之一,多發於5歲以下兒童,3歲以下最多,可占60%-70%,偶見於成人。發生氣管、支氣管異物堵塞後,早期表現為咳嗽、憋氣甚至窒息;炎症期表現為咳喘、痰多;併發症期表現為發熱、咳膿痰甚至呼吸困難。」

那什麼情況下容易造成氣管、支氣管衣物堵塞?據介紹,主要是四種情況,分別是進食時哭鬧、嬉笑;兒童口含玩物玩耍;吞咽功能不全致誤吸;還有就是鼻腔異物鉗取不當進入氣管。

當發生氣管、支氣管異物堵塞後,劉主任的建議是最好立即求醫,同時,在生活中也應該注意預防氣管、支氣管異物阻塞。「避免給3-5歲以下小兒吃整個花生、瓜子,防止小玩具放入口內或鼻內,家長也應該教育兒童不要口中含物玩耍;人們在進食時最好不要嬉笑、哭鬧、打罵,以免將異物吸入氣道,做到這些應該會起到很好的預防效果。」


金堂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豐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l2jN3EBnkjnB-0zWKV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