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將,是怎麼成為九億縣城和農村人生活的一部分的?

2020-10-11   笑語千年

原標題:打麻將,是怎麼成為九億縣城和農村人生活的一部分的?

我和九億中國人一樣,生活在一座再普通不過的中國縣城。我周邊的大學生並不多,985、211的畢業生更是屈指可數,大家的月收入一般也就三四千塊錢,不是大家不努力,而是小縣城的機會真的不多。

我周圍的人們,把進入機關事業單位當成一生最大的成功。在這裡,公務員是婚戀市場上最搶手的一群人,是個體工商戶、私企員工羨慕的對象。其實,在縣城裡,私企也很少,規模更是小得可憐,收入也只是混個溫飽。對於公務員這樣的「鐵飯碗」,自然須仰視才能見。

小縣城的生活節奏很慢,人們的工作也並不很忙碌。居民休閒的方式主要是看電視、跳廣場舞,當然,打麻將的人是最多的。

在小縣城裡,打麻將是人們與親朋好友交流的主要方式,人們打麻將中交流,拉近距離,建立人情關係。麻將館成為大家展現體面生活的好去處,也隱含著人們在現代社會中階層、地位、文化等認同上的困惑,以及社會轉型中缺失的自我。

現在,打麻將已並不是縣城人的專利,麻將之風早已蔓延到廣袤的農村。以前的農民普遍認為打麻將是有錢閒人的「不務正業」,喜歡打麻將的人並不很多;但現在村裡打麻將的人明顯多了起來。農村年輕人外出打工,打麻將成為留在家裡的婦女閒暇時的休閒方式,成為麻將的主力軍,連一些老人也參與其中。

現在,麻將館遍地開花,生意紅紅火火。一般從中午開始,人們就陸續來到麻將館,有些人晚飯後也會去麻將館。有些不打牌的人,也願意進麻將館。因為大家在家不知道做什麼,麻將館裡熟人多,也算是一個社交場所了。

麻將館內,似乎永遠都瀰漫著廉價的茶水香味和劣質香煙的煙味,中間夾帶著麻將的碰撞聲與人的呼喊聲:"自摸!"、「娘的,這破手氣!」——這些,似乎就是縣城中的生活。

縣城裡的麻將館,打一場麻將輸贏一般在幾十元至幾百元之間,到底算不算賭博,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說,只要耍錢就算賭博;也有人說,市場經濟的發展使人們之間的關係不再像以前那樣純樸,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變成了一種利益關係。但是在中國縣級城市,生活節奏還是比較緩慢,人與人之間還是熟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出現了介於傳統農村生活方式與現代城市生活方式的銜接方式,這種關係必須涉及到錢也要有情感。打麻將是錢的關係又是情感的關係。這樣的打牌並不是以贏利為目的,而是以交流感情為主,所以算不上是賭博。

一般來說,老年人喜歡去專門的老年茶館打輸贏不大的小麻將。那裡都是些老顧客,打麻將的目的真的不是為了賭,就是為了混時間。這種麻將館收費也低,一般每個人只要交上三兩塊錢,就能坐一整天,還有免費的茶水。很多老人打完幾把後,便坐在一起擺龍門陣,麻將館也成為縣城的「新聞發布會場」。張家李家的事,沒有泡麻將館的老人不知道的。

縣城裡有很大一部分中青年人也喜歡打麻將。他們有的是各單位的職工,也有的是一些靈活就業者,他們往往喜歡在一些弄堂里比較隱蔽的麻將館裡打麻將,因為政府有時會來抓賭,只要牌桌上有錢,就當場沒收;嚴重的還要受到處分。所以,他們不去街面上的麻將館,而是喜歡躲起來進行「地下活動」。

縣城裡也有少數比較高級的麻將館,裡面裝修考究,收費較高,通宵開放。這樣的茶樓有營業執照,並處於公安局的監管之下。在縣城人的心目中,這些茶樓老闆都是「大金鍊子小金表,一天三頓小燒烤」的社會型大哥,雖然這裡私密性更好,但有很多人不願意與這樣的大哥發生關係,再加上收費也貴,所以在這裡面打麻將的人往往非富即貴,普通人並不是太多。

按理說,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可供選擇的娛樂方式很多,為什麼打麻將的人卻越來越多呢?這是因為麻將不僅是一種休閒娛樂方式,還有一定的利益誘惑。幾個人湊在一起,如果不打錢,恐怕沒人願意跟你打。誰都想贏錢。

一般來說,縣城人里,會打麻將的占了絕大多數,但他們也並非天天打麻將,一個星期打兩三次的人比較多,每天都打麻將的人還是比較少的。當然,退休的老頭老太太們屬於每天去麻將館打點小麻將的特殊人群。大部分人過年過節或者休息日才會打麻將,或者下了班後,有時也會去打幾把。

打麻將是相熟的人的一種娛樂和交往方式,所以在過年過節與親朋聚會時,打麻將成為縣城民眾的狂歡。特別是在春節這個一年一次的特殊時刻,人們與一年裡也沒有怎麼接觸的關係人,通過打麻將能更好的增加接觸和交流。春節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暫時逃離正常生活秩序的港灣,麻將也成為自我宣洩、舒緩平時緊張的神經的一種方式。

縣城裡的家庭式麻將館很多,一般規模不大,只有四五張麻將機的占了多數。打麻將的時段一般以下午、晚上為主,每一桌老闆收二十到五十元的費用。這個費用包含了場地、機麻、每人一杯茶飲的費用,一般由一桌上每一局贏了錢的牌客從贏資裡面抽取。很多麻將館還開有小賣部,賣些香煙、飲料或者方便麵之類。如果天天滿座,收入在縣一級的人們中來說,還是很可觀的。

麻將館的生意好壞,與老闆平時的做人有著極大的關係。來打麻將的都是鄰居或者熟人為主,所以老闆也會在平時注意主動拉近和鄰居的關係。有的麻將館老闆說,開了麻將館後,一天散出去的煙都要兩三包,這話應該是真的。開了麻將館後,老闆看到熟人都會主動打招呼,遇到打牌需要借錢的牌客一般也不會拒絕,隨和的態度才能讓牌客下次還願意來這個麻將館打牌。當然,老闆借錢也會看人的,遇到那種沒什麼正當收入的,也不會借。

有些牌客也有自己的圈子,並且只和他自己圈子的人打牌。這些人一般都是有著正當職業和收入的人,有著完整的家庭,一般不和外人打牌。因為你不知道外人的性格,有些人打牌輸了,就吃不得虧,嘴裡總是不乾不淨的,或者耍脾氣。

中國人強調圈子文化,每個人總願意跟圈子內的人發生關係。這些圈子包括職業圈、同學圈、朋友圈,當然還有麻將圈。對麻將圈的人來說,打麻將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社交圈子的一種行為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獲得社交體驗和精神愉悅。

有些人也會承認,沉迷打麻將是一種混日子」。但是,現在縣級地區的人們的經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可精神生活沒有人引導,人們「除了錢不知道玩什麼」。麻將由於自身的魅力,可以在條件一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的感覺、記憶和思維等心理戰術,去戰勝別人,這種鬥智的較量極富刺激,因而引起了人們的喜愛。

在各種休閒方式中,除了 看電視之外,縣一級的人們並沒有什麼太多太好的休閒方式。聽音樂、戶外游是那些文化程度、經濟收入都較高的市民的選擇,打麻將則是文化程度和經濟收入較一般的市民的普遍選擇。

也不是縣一級的人們不懂得精神享受,不是他們不想去旅遊,也不是他們不想去喝咖啡,而是他們的經濟能力不允許。加上縣以下的廣大農村沒有咖啡館,沒有公園,他們還能選擇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