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凌梁發出生在福建上杭縣一個農村家庭
2007年計算機專業的凌梁發,見同寢室的同學想採購電腦,卻不知如何配置更具性價比,便自告奮勇組裝一台電腦幫同學省了近800元
從一開始無意之舉的義務勞動,到給全系學生配置最具性價比的電腦,他找到了一個無本起利的好商機
大學時期的凌梁發
此後,仍在讀大二的他,業務逐漸發展成為企業做網絡工程、數據恢復項目
大三那年,便用自己賺的第一桶金,購買了一輛二手寶馬X5,但他經商天賦似乎沒有得到家人的肯定
購置的汽車
凌梁發的父親在農村一所小學教書,總認為教書育人才是書香門第的家業傳承之道
在父親再三堅持下,凌梁發勉強接受了家人的安排,開始了三年的鄉村支教生活
支教那三年里,一邊支教一邊兼職打理的生意,讓他顧此失彼,最終凌梁發的生意虧了近300萬
那段時間,他家每天都會有債主上門,母親終日以淚示人,父親作為一名教師也名譽掃地,他卻成了有家不敢回的逃債者
與家人通訊時保留的催債郵件
凌梁髮帶著身上僅有的200元,計劃逃往上海,在售票大廳得知票價後發現錢壓根不夠前往上海,只得臨時改變行程前往溫州,當凌梁發到溫州時僅剩下38元
每天靠吃泡麵睡車站艱難度日,在彈盡糧絕之時,他投遞出去的數十份求職申請中,終於獲得了一家機構面試邀約
使他成為溫州教育機構分校一名諮詢師
給學生上課
剛入職時凌梁發的底薪只有1500元,他卻憑藉過往的從商經歷與支教經驗,深得學生家長的信賴,硬是破天荒將銷售業績做到全校區第一
三個月後被史無前例提升他為即將籌辦新校的校長
校招公益課堂
而一切都好景不長,九個月後總部發生了人事變革,校長紛紛跳槽
當時,凌梁發手下有一位50多數的老大姐,一心籌划進入教培行業,其見時機成熟就頻頻鼓動凌梁發出來自己創業,並給出了誘人的挖角條件
2013年加入新校區後,因二人辦學理念的不合,五個月後最終他還是辭去了校長一職
選擇凈身退出
離開機構以後,他首先想到的藉助融資手段,實施自己的創業夢想
然而,跑了2個月,沒有一位投資人對他要開一家教育輔導班感興趣
2014年3月,女友見其整天為辦學籌措資金的事情發愁,便背著家人從朋友哪裡借過來10萬元,一起開辦了一家教輔機構
輔導機構剛剛成立學員爆滿
開業初期一切工作圍繞快速招生而展開,三個月後他們帳上有了100萬現金
而隨著校區規模的不斷擴大,單靠創始團隊解決教師流動性、教學質量穩定性,已力不從心
一次偶然的機會,經同學介紹了認識人工智慧領域專家張永峰
在張博士的帶領下,團隊圍繞人工智慧+教育展開技術攻關
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首先解決了學生成績摸底靠老師搜卷盲測,教學全憑藉老師個人經驗問題
以大數據作為低層支撐,通過錯題分析、智能組卷,智能測評,來找到學生真正的知識薄弱點
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壓縮了輔導機構老師70%的教學任務
從第一家校區的籌辦,到第7家校區的開業,凌梁發的機構發展規模也經歷了跨越式三級跳,實現了人生逆襲
近年來,教育部打擊校外機構超綱教學,傳統線下的教輔行業不僅本地化競激烈,還面臨著線上教育、雙師模式的雙重衝擊
馬雲曾說:「人工智慧也好,機器智能也好,並不是某項技術,而是一種認識和思考世界的方式,也是我們重新定義自己未來的一種生活方式」
馬云: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演講
很多人對於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心存畏懼,害怕失業,擔心下崗,卻不知人工智慧也可以帶來商機,創造全新的價值
凌梁發已成功抓住了人工智慧時代的窗口期,而普通創業者更應該抓住機會,在人工智慧浪潮真正來臨之時,成為人工智慧「基建」的鋪路人,而非觀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