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單永遠地睡著了……

2020-03-09     人民政協網

2月22日,正是全國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

早晨6點40分,作為天津濱海新區應急管理局局長,每天單玉厚都要給區應急局指揮中心主任張金寬打電話交待工作。這已經是多年的習慣了,這一個月以來更是天天如此。但今天,張金寬沒有等來他的電話。

「讓他多睡一會兒吧。」每天就睡那麼點覺,鐵打的人也受不了。

8點,是原計劃和區防控指揮部物資調配保障組有關人員碰頭的時間,一大堆工作都在等著他拿主意,往常這個時候他早該下樓了。司機大健(劉金健,單局長總這樣稱呼他)和張金寬給他發了微信,都沒回,以往他都是秒回的。

「他太累了!」

2月21日,他忙活了一天,身體有些不舒服,也許是累的,是大健送他上的樓,還幫他煮了一袋方便麵,看著他吃了,和衣躺下。

是不是病了?大健有些不放心,上樓,敲門,沒動靜。

大健有種不祥的預感。他趕快從物業要來鑰匙,開門,看到———

老單睡在床上,睡得很安詳。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崗位上熬了一個多月,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的勞累之後,單玉厚終於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

大健淚水奪眶而出。

2020年2月22日,天津市濱海新區政協副主席、區應急管理局局長、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物資保障組副指揮長單玉厚因勞累過度引發心源性猝死,長眠在他的值班宿舍,長眠在抗擊疫情的工作崗位上。

他生前的這些天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全國打響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

1月24日0時,天津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單玉厚沒想到,戰「疫」一開始自己就接到一個重大而艱巨的任務。

除夕夜,天津東疆港。正是萬家守歲時,載有3706名遊客和1100名船員的「歌詩達賽琳娜號」駛向這裡。據報,其中100多名遊客來自湖北,郵輪上還有15人出現發熱症狀!

這裡有我們的同胞,還有外籍人士!

檢測刻不容緩!天津市委、市政府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命令船舶暫停錨地,等待排查檢測。

很多具體執行的擔子壓在了單玉厚的肩上,因為他是應急管理局局長。

做預案、做銜接、做協調……他連夜趕赴東疆一線指揮部,會同市、區各部門以及天津海關,應對處置。

一夜無眠。

2月20日,單玉厚(左二)在天津市中新生態城走訪慰問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

應急管理局承擔調派直升機運送檢測人員的任務。但郵輪上沒有停機坪,只能用直升機吊籃接檢測樣本,人員需要單獨運送。單玉厚立即布置調船,聯繫天津海事局海上搜救中心。

他心細如髮:讓船儘快待命,直升機即時取樣本。

送檢測人員、接樣本送檢,直升機、駁船、車輛,各項安排忙而不亂地開展起來。

25日凌晨3點,直升機和應急船舶準備就緒。

凌晨5點多,新區衛健委11人和海關檢驗檢疫局7人登駁船從東疆港出發駛向「歌詩達賽琳娜號」,登船後馬不停蹄、連續奮戰數小時,對全體遊客逐一體溫檢測、進行排查。

最後,檢測到17人發熱並取樣,樣本第一時間進行送檢!

11點05分,懸停在「歌詩達賽琳娜號」上空的直升機通過懸吊籃將待檢樣本裝機,降落塘沽機場,警車開道立即送檢。

12時許,17份樣本送至天津市疾控中心化驗檢測。

3個多小時後,檢測結果出來了,17份樣本均為陰性。

得到消息,單玉厚和同事們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船上幾千人的心放了下來,全國人民的心放了下來,國外那些為親人的安危揪心的人們也長出一口氣。

當晚,幾千人有序下船離港,海關按程序對乘客再進行逐一拍照和測溫;不能回武漢的遊客由新區安排集中留觀。

1月25日晚8時左右,該郵輪應急處置工作全部結束,此時距第一道命令發出還不到24小時。

單玉厚的心一直在嗓子眼,心力交瘁。

天津處置「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疫情排查工作的圓滿,在當時對處在疫情恐慌中的人們起到了什麼作用,在國際上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現在還難以估量。人們將這件事與幾乎同時發生在鄰國的「鑽石公主」號郵輪的遭遇對比,看到了什麼是中國速度、中國力度,體會到了什麼是中國責任、中國擔當。

當得知濱海新區應急管理局領導突然離世的消息,一位湖北遊客在微信中留言道:最近十分關注濱海新區,看到消息心裡咯噔一下,想著不會是協調郵輪處置的領導吧?接著看下去,果然是!淚奔……

1月26日,單玉厚馬不停蹄,又投入新的戰鬥:擔任濱海新區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物資保障組副指揮長。

單玉厚到企業開展疫情防控指導工作。

打疫情防控阻擊戰,也是打後勤保障戰。

「沒有子彈怎麼打勝仗!」向市裡喊困難、伸手要,這不是他的性格。面對這一張張伸來的手,單玉厚把自己「變成」了「千手觀音」。他給駐區央企、國企、外企、民企一個一個打去電話,調動海內外採購渠道,購置大量防疫物資,請求、拜託……

實際上,單玉厚早就走了「先手棋」。濱海新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於學民告訴記者,「臘月二十八,單主席就組織我們開會,讓科室部門摸清新區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的數量和儲備情況。第二天,他根據摸上來的情況作了部署,這為新區防疫物資保障小組高效工作奠定了基礎。」

大年初三,坐落在新區的一家央企協調其杜拜分公司採購的4萬多隻口罩運抵北京機場。晚上8時,單玉厚與工作人員一同出發前往北京,親自押運物資。凌晨1時,在北京機場接上防疫物資,凌晨3時返回新區,天一亮就安排領取,確保了物資接收發放工作規範有序、準確無誤,各部門疫情防控有「彈藥」可用。

「其實單主席完全可以不用自己去。他考慮這是第一批從國外運來的物資,怕通關和運輸途中遇到情況,必須親自押運。他就是這樣,事必躬親,一個通宵,一個通宵的。」濱海新區應急管理局救災和物資保障室主任李洪恩紅著眼圈說。

單玉厚說,「防疫就是要與時間賽跑」。他把自己滿負荷運轉起來,跑來跑去,一刻不停歇,忘了自己已經是58歲的年紀,心臟搭過橋,還有2個支架。

從大年初二開始負責新區防疫物資保障調度任務,單玉厚的生活就是連軸轉。

物資籌集、調運、分撥的每個環節,他都逐項親自督辦,形成了「24小時在線」的工作節奏,幾乎天天睡在值班室,每每半夜裡接到電話就立馬出發。新區的每批物資,每次分發,單玉厚將數據都爛熟於心。他衣服兜里有不少小紙條,記錄著他可能記不全的數字。

「這麼大歲數的領導,經常一整天顧不上吃飯,晚上8點吃口方便麵。他都這樣干,我們怎能不跟上頂上。」張金寬說。

身高一米八幾的大個兒,他邁開一雙大長腿,滿天津地跑。

他跑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幫忙協調解決用工、原料和供貨困難,推動企業滿負荷生產,供應天津,支援武漢和全國。

他和大家一起全面分析假期延長、企業復工、趕產擴能、用工不足等可能帶來的影響,超前開展企業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工作,在保障防疫物資充足的同時,為復工企業提供最大幫助,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在天津港,在濱海新區,在天津的企業廠房裡,人們經常看到那個長著一雙長壽眉的大個子在奔跑,在忙碌。

2月21日,是單玉厚人生的最後一天。

一大早,他帶隊到天津魯華泓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檢查復工復產條件、生產裝置設備、疫情防控措施等。

一同前去的濱海新區安全生產執法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張汝泉回憶,單主席反覆叮囑企業:「隱患問題要重視,加快整改,三天後我們再來檢查,如達標可馬上復工。」

單玉厚堅持為企業復工復產做好上門服務,「我們多跑路,不能讓企業往返報材料」。

單玉厚到企業開展疫情防控指導工作。

馬不停蹄,他又來到天津兒童藥業有限公司,確定口罩生產有關情況,也是為天津精華石化有限公司與該企業進行協調對接。

原來,2月16日,單玉厚得知天津精華石化有限公司每日可以生產12萬隻醫用口罩,設備和技術已準備到位,卻沒有適用的廠房。多方了解溝通後,單玉厚來到天津兒童藥業有限公司促成雙方合作,也是為了防疫物資的保障而來。

中午,他趕回辦公室,布置應急物資事宜。下午3時,濱海新區區委常委會議上,單玉厚彙報了新區疫情防控物資有關工作情況。

常委會議後,下午5時多,單玉厚又單獨與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賈堤會商工作並參加協調會議。

協調會後,下午5時40分,B12會議室,單玉厚與張金寬研究布置物資對接,安排22日一早物資發放事宜。

張金寬看到單玉厚臉色有些不好。「你去休息吧,放心,我盯著。」張金寬回憶說。

「就是累,沒什麼大問題,睡一覺就好了。」單玉厚回答。

經不住張金寬的反覆勸說,單玉厚勉強同意回宿舍躺一下。司機大健扶他回到了宿舍,幫他煮了一袋面,拌著辣醬吃了。

晚上7時,劉金健離開時,看到單玉厚還在打電話,叮囑辦公室主任去看看雪天值勤時摔倒的同事,關心關照在基層社區工作的幹部們。

這是劉金健看到的他的局長的人生最後一幕。

「疫情發生以來,每晚我倆都會用微信和電話對接工作,但那晚沒有,我想他睡著了,別打擾他」。

張金寬和單玉厚共事了12年,「他從沒想過自己也是需要休息的人。」

抗擊疫情連續多日高強度工作,30多天沒回家吃頓可口飯、睡個安穩覺,奔波於辦公室、應急指揮一線,白天深入申請復工復產企業調研,深夜趕往調運物資的機場繼續忙碌,終於讓這個駕駛過轟炸機的硬漢倒下了。

這一天,離他退休只剩一年多時間。

他生前的這些年

人們在淚雨中,回憶著單玉厚工作和生活的點點滴滴。

單玉厚15歲當兵,成為一名光榮的飛行員。

入伍第一天,班長鄭重地和他說:「我們的軍隊是人民的軍隊,我們要為祖國和人民不惜獻出生命。」

班長沒想到,新兵單玉厚記住了,記了一輩子,用自己的生命。

一晃軍營30年,他轉業到地方,先後從事信訪維穩、安監應急工作,始終保持著衝鋒陷陣的軍人血性和不怕犧牲的拚命精神。

家住本市,坐輕軌地鐵回家很方便,他卻常常1個多月才回一次家,吃住在單位,有情況立馬出發到現場。

拼是他的工作常態,這些年他就是這麼拼過來的。

2016年夏天,古林街海景大道與旭日路交口,一輛載運32噸輕質原油的危險化學品罐車發生了側翻,當時油氣混合物已經達到了可爆炸的濃度,一旦遇上火源很可能發生爆炸。危急關頭,單玉厚堅持一線調度、靠前指揮,和搶險隊員們一起用麻包對已經污染的雨水管網與正常的雨水管網進行隔離,同時用大功率防爆泵將油水混合物轉運至環保處置設施中。

事後專家評估,幸虧處置及時,事故沒有造成任何次生災害和人員傷亡。而單玉厚卻是冒著生命危險在事故現場整整奮戰了3個晝夜!

2019年汛期,新區應對利奇馬颱風,8天時間,單玉厚不是在現場就是在應急指揮中心的值班室里,累得兩眼通紅。在一天一夜奮戰後,「他的手和臉都腫了,讓人不忍目睹。」張金寬回憶。

2019年8月11日,小王莊鎮小辛莊村附近河道出現了閘板滲漏。單玉厚連夜趕赴現場,在大雨中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快58歲了,還和搶險隊員們一起背麻袋、抬木頭,渾身泥濘。在他帶領下,大家只用一夜就對1.5公里的河堤進行了加固加高,化解了河水漫堤風險。

「這樣的事太多了。」張金寬說。

曾與單玉厚同是新區原漢沽管委會班子成員、又同為濱海新區政協副主席的姜立超告訴記者,老單那時候分管信訪,誰都知道信訪工作是個頭疼的事兒。可老單有「招兒」。嘛招?經常一下班就看見他提著兩瓶酒出去「串門兒」了。一打聽,敢情是到上訪群眾家中去做工作。到了家裡,他就和人家一起邊喝邊聊,掰開了揉碎了幫他們分析情況、解讀政策、回答問題。

幫上訪的80多歲老太太梳頭、跟老人們一塊包餃子、資助困難家庭孩子上大學,自己出錢出力解決問題,那情形才叫「和群眾打成一片」呢!老單常說,老百姓有不滿,只要有領導坐下來認真聽他說,說著說著他氣就消了大半了!你再跟他講道理談政策也就容易接受了。

濱海新區市場主體多、危化品企業多、建築工地多,安全生產壓力大。

偌大年紀的單玉厚成了「救火隊長」。

不要以為單玉厚光知道硬拼,飛行員本來就是個高技術的兵種,他很善於思考創新,凡事講究個科學。

他組織建立了濱海新區危化品企業「一圖一表一檔」,推動230家危化品企業和19家具有重大危險源的工貿企業全部接入安防網,實現對所有危化品企業的24小時不間斷監管。新區應急管理局組建後,單玉厚帶領全局上下構建起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體系,釐清新區5個開發區、21個街鎮的安全生產監管職責,形成了城市安全風險評估報告、城市安全風險電子地圖、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安全規劃及實施方案等,為提升濱海新區應急處置能力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有力保障。

張金寬說,老單非常討厭那種重形式、重表面、重過場、重留痕的監管作法,在疫情發生期間更是這樣。

他摒棄主要依靠嚴管處罰、站在企業對立面的簡單粗暴管理方式,要求幹部們設身處地站在企業角度,發現問題第一要問為什麼,要深入企業一線與負責人交流座談,在換位思考中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問題。他帶頭這樣做,企業負責人心服口服,自覺自愿履行主體責任。

可這樣一來,他就無形之中給自己加了碼,有數不盡的企業現場要去,一天24小時全撲在工作上,時間也不夠使。

是什麼力量驅使單玉厚捨生忘死,默默奉獻?為什麼在他心裡國家和人民占據的分量那麼重?

累得不行了還要往前沖,明明危險還要往前沖,不圖吃不圖穿圖什麼?

有一次,他講起了1998年抗洪的往事。他忘不了被洪水捲走的最好的戰友,他知道戰友為什麼而去。戰友們犧牲了,自己還活著,還有什麼不能承受的!

「每當想起那些被洪水捲走的戰友,我就不覺得累了。只要在崗一天,我就要當好黨和人民的守夜人。」這是一個老兵的初心!

這個始終在拼、永遠身板挺直的硬漢內心還有這麼柔軟的地方。

記者曾經與單玉厚副主席一同出去調研,那天在車上,他話不多,卻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久久盯著手機里學習強國一個視頻看,那是講述張富清老人的事跡。直到記者問,他才說:這才是真軍人!一邊用手偷偷摸去眼角的淚水。

調研結束後,他對記者說,中午不一起吃飯了,還要回應急局,有好多事要處理。

那一幕清晰地印在記者的腦海里。

鐵人不倒

「他正,正心,一心一意跟黨走,黨叫幹啥就幹啥,不存二心,不講二話;正己,堅持權為民所用,不謀私利;正人,面對危急險重,總是沖在前、干在先,他事事做表率,應急局個個都頂嗆。」

「他實,為人實,說實話,講直理。作風實,單位為家,崗位為要,基層為本。做事實,整改問題堅持原則,解決問題熱情周到。」

「他專,讓專業人說話,按專業精神辦事,他帶隊調研,都是帶著問題深思,實實在在提質增效。」

……

關心單玉厚的朋友、老戰友都勸他儘早從應急管理局的崗位上退下來,只做政協工作。有人還善意地提醒他,「你這麼個干法,別人怎麼接著干,差不多就得了。」但他向組織表示,可以繼續干。他說:「從鹽鹼灘上建設起來的濱海新區發展到現在不容易,來不得絲毫的馬虎。實現濱海新區的本質安全,是我們的歷史使命,我們必須勇於擔當,勇往直前。」

勇於擔當,不怕擔責。只要是對國家、對事業有益的,他都敢拍板。

科邁化工是濱海新區一家橡膠促進劑生產企業,承接了多個國際訂單。疫情發生後,企業推遲復工,但國外合同期限將至,企業面臨巨額違約金。單玉厚了解情況後,親自提前介入,研判,組織開展防控方案細化、危險有害因素和安全風險分析、復工人員崗前培訓等大量工作,幫助企業排除隱患、協調口罩等物資,幫助提前復工復產。在協調會上,他斬釘截鐵地說:「不能讓企業再跑了,我們跑。有問題,責任我擔。」防控是責任,經濟是命脈。他兩頭都要顧,再難再累也不能把企業的期盼放下,企業負責人內心對他非常感激。

他說,「只要是為了發展、為了群眾,我就大膽去干,有責任我來擔」。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成其事,他「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人」。

多年的超負荷工作,鐵打的人也會垮。單玉厚心臟做了搭橋手術,支架手術後休息了一周就又回到了工作崗位。面對應急處置,他從來都是帶頭頂上,不管時間多晚,路途多遠。

為此,他在生前被評為天津市擔當作為先進典型。

「對單主席印象最深的是,夜晚處理完突發事故,白天正常參加政協活動。每次到政協,眼睛都是紅紅的,布滿了血絲,有時衣服和鞋還是髒的。無論再忙,都能夠按時參加政協會議和調研、視察等活動。」濱海新區政協黨組成員、辦公室主任楊宗儀告訴記者,「看他身體不好,大家都勸他:應急任務那麼重,不一定大事小事你都親自到現場,可以給年輕一點兒的同志多壓壓擔子,工作讓他們多承擔點。他總是說,不到現場親眼看一看,不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資料,我不放心」。

表面看那麼一個粗豪的漢子,卻總是事無巨細,親力親為。唯獨顧不上家。

兒子單鵬生日是元旦,但他沒給兒子過過生日,忙;春節不在家,忙;五一、中秋、國慶……單玉厚總是忙在安監、應急工作崗位上。平時住在宿舍,經常一個多月回一次家。偶爾回家,妻子炒一個菜的功夫,他就已經躺在沙發上打起呼嚕了。為此,家裡的沙發上總為他準備著一條毯子和一個枕頭。

「他就是累死的啊!人哪能這麼熬!本來這些年身體就不好,心臟搭橋放支架,還總給自己加碼,我們提醒他,嫂子也天天打電話來讓他注意身體,他總說沒事沒事。」張金寬哽咽著說不下去了。

在部隊聚少離多,轉業了還是不著家。單玉厚知道自己虧欠家人太多太多,他已經答應在退休後用後半生補償妻兒。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他就可以兌現諾言了。

在單玉厚的辦公室里宿舍里,他的愛人楊健流著淚水收拾他的遺物。

楊健把單玉厚一月份參加新區政協全會的出席證緊緊捧在手裡按在胸前,失聲痛哭。那個高大結實的肩膀沒了。她說,這幾年沒有一張家人團圓的合影,這幾張照片是單玉厚最後留給她的,她一定要帶回去。

2月21日,楊健在電話里得知單玉厚不太舒服,趕忙讓兒子單鵬去單位看望他。單鵬來時,正趕上單玉厚在開會,就在會議室外遠遠地看著忙碌的爸爸。會議結束後,單玉厚與兒子匆匆說上幾句話,囑咐全家繼續待在家裡,儘量不要外出,又問了姥姥身體好不好,媽媽好不好,讓他好好工作,就又去忙防疫物資和復工復產的事了。

兒子理解他,不是爸爸不顧家,而是他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了。

「沒想到那是我見爸爸最後一面,最後一次和他說話。」單鵬緊緊摟著媽媽的肩膀,眼含淚水。

天津廣播微信公眾號刊發了單玉厚逝世的消息,不到一天就有6萬多人瀏覽,上千人留言。

一個讀者(應該是一位交警)寫出了他的親身感受:我曾在一起五車相撞死亡事故中近距離接觸過單局長。那晚下了一夜的大雨,我們警用雨衣是一身的,而單局雨衣是半身型的,渾身早已濕透。前後來的領導不少,但堅持到最後的卻只有他,一直在現場站著,站著,指揮著。我們還開玩笑地說,單局體力可以啊!比我們年輕人還能站。真的不相信這麼負責的領導會倒下。致敬我曾共同站雨夜、共同享受濕潮香煙的好局長!

一位讀者(應該是應急局幹部)在微信中留言:心疼淚奔!看到玉厚局長最後的晚餐,藥,煙,材料,還有那瓶令人心酸的辣醬,沒錯,這就是他的工作生活狀態。以前進他辦公室,辦公桌上總是亂糟糟的,衣架上的白襯衫都泛黃了,還皺巴巴的,他是個不修邊幅的老頭,沒個領導樣兒。他為人很正直,從不拐彎抹角,布置工作不拖泥帶水,做起事兒來雷厲風行,我們背後都叫他「老單」。老單用千瘡百孔的身體撲在工作上,鐵人一樣。這樣的鐵人就這麼走了!

看到他突然離世的消息,認識的同事,共事過的幹部,跟他打過交道的群眾,他幫過的企業,他救過的人,素不相識的人紛紛留言,「好想多一些像單玉厚一樣樸實真誠、身先士卒的幹部,這才是真正的國家之幸、民族之幸、人民之幸!」

單玉厚走了,離開了他永遠放不下的工作崗位,他一心想補償的親人,他時刻牽掛的群眾。

濱海新區政協主席韓遠達說,這些天,還一直感覺到,玉厚就在他常坐的座位,他就在會議室,就在現場。在濱海新區政協,在濱海新區應急管理局,在新區的企業、社區、街道里,人們分明感到,老單並沒有走,也不會走,那個一米八的大個子依然在和他們一起忙著調配抗疫物資、幫助企業恢復生產、走在調研視察的路上。身體那麼好,還長著長長的長壽眉,抗疫阻擊戰還沒有結束,還有那麼多的工作要做,好日子也還長,他怎麼會走呢?

同在漢沽管委會、同在新區政協共事多年的姜立超悲痛地寫下一首詩———《永遠的戰士》:

雄鷹雲翥九宮天,敢問玉皇何動顏。

魔疫無情肆虐地,害我族眾不團圓。

如今玉厚老兵在,定叫塞壬來無還。

待到花開春暖日,舉杯告慰英魂安。

「傳承英模精神,忠誠履職作為,以實際行動向單玉厚同志學習致敬!」濱海新區政協向機關全體黨員幹部發出號召。

3月5日,天津市委追授單玉厚「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人民滿意公務員」稱號,號召全市廣大黨員幹部以單玉厚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對黨忠誠、為黨盡職的政治品格,學習他人民至上、心繫群眾的為民情懷,學習他真抓實幹、不辭辛勞的優良作風,學習他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單玉厚犧牲後,29名政協機關幹部主動請纓報名到街鎮社區卡口一線,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參加「藍軍督察」行動組,一面面鮮艷的黨旗在濱海新區的街道社區高高飄揚。

記者:張原

編輯:魏芯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c9Jv3ABjYh_GJGVJdk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