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老戲骨,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可能是內地的李雪健、魏宗萬這批老一輩演員,或者是香港的曾江、午馬這些港片黃金配角,這批老演員在很多影視劇中都有精彩表現,為觀眾奉獻了很多經典角色,確實當得起老戲骨這個稱號。
不過今天我要說的這個老戲骨,只憑藉一部電影,就在影史留名,許多年以後,觀眾依然為他的表演而痴迷,讚嘆不已。
他就是馬紹信,在1990年拍攝的《大決戰》系列電影中扮演林彪這個角色,尤其是在《遼瀋戰役》中非常傳神地演出了林彪的特點,被觀眾譽為「形神具備」,很多觀眾一致認為他是《大決戰》電影所有特型演員中最出色的那一個。
馬紹信本來是黑龍江雞西市話劇團演員,在拍攝《大決戰》之前他本來籍籍無名,從來沒有任何電影表演經驗。當年拍攝《大決戰》系列電影,從全國各地挑選演員,每一個重要角色都有幾十名,甚至上百名演員競爭。馬紹信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據說導演組讓他試鏡的時候,都被他的表現震驚了。
因為他表演的林彪,真的很貼近真實的林彪,那種沉默寡言,謹言慎語,但是在沉默中又隨時準備爆發的氣質,真的是絕了。
在《大決戰》的電影中,林彪的第一次出場就很有看點。
這是東野各縱隊首長在總部集結,外面是人生巔峰。
而林彪一個人在屋子裡,先是一副大地圖,然後林彪的背影出現。
大家知道,在影視劇裡面,重要人物出場都要做個鋪墊。這個背影就是給林彪的鋪墊,而且暗示這是一個狠角色。
鏡頭一轉,林彪轉過來,給了個正臉,特寫。
然後他慢慢踱步,坐下來,看看電報,手裡抓起一把黃豆,一顆顆慢慢丟進嘴裡。
林彪出場的這短短几十秒,生動刻畫出了林彪的性格特點,也把他平常打仗最經常做的2個事:看地圖和吃黃豆,栩栩如生表現出來。
林彪在抗戰中被國民黨軍閻錫山部士兵誤傷,傷了神經系統,從此落下病根,怕光,喜靜。林彪在紅軍時期其實還算比較活潑,但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因為這個病,不怎麼和人打交道,平時都是一個人呆著,就是看地圖,吃黃豆。
馬紹信在扮演林彪之前,據說仔細研究了大量資料,生動抓住了林彪的性格特點和個人習慣,所以在試鏡過程中就讓《大決戰》導演組嘆服不已。
而在《大決戰之遼瀋戰役》中,馬紹信又很好表現出了林彪在打仗方面的謹慎和霸氣,在做戰略決斷之前,非常謹慎,小心翼翼計算了又計算;但是在下定決心之後,又非常霸氣,真的是一副軍神氣魄。
關於林彪打仗謹慎這方面,主要體現在首先攻打長春還是攻打錦州的戰略方向選擇上。
早在1948年年初,毛主席就發電讓東野南下,但是林彪遲遲下不了這個決心。
後來經過多次試探攻擊長春,林彪終於在9月決定南下。
但是國民黨軍馬上增兵10萬,從葫蘆島登陸,試圖解錦州之圍。林彪在軍列上得知這個消息,又猶豫了。他說如果錦州久攻不下,一旦塔山防線被突破,我軍將遭受東西夾擊,重蹈四平覆轍。
太冒險了。
戰場的形勢,就如同這列火車,一旦運轉起來,除非分出勝負,很難停下來。
這個時候林彪一個人站在那裡思考,軍列窗外的燈光不停照射進來,光線明暗不定,反映的正是此刻林彪的內心,看似平靜,實則波瀾。
林彪的思索一直持續到天亮。
羅榮桓過來勸他,戰略決心不可更改。林彪又一個人在外面的展台踱步。
這個孤獨的背影,是遼瀋戰役決策過程中林彪內心搖擺和鬥爭的最具代表性的寫照。
鏡頭又轉過來,給了林彪一個正臉。
還是那種一臉平靜。
在整個遼瀋戰役中,林彪一直都是這種平淡臉色,似乎什麼都無法讓他情緒波動。
林彪就是這樣,平常不說話,一說話就石破天驚。
在經過漫長思考之後,林彪對兵力部署有了新的安排。人們常常說林彪打仗,能夠精確計算到敵我雙方每一個連的使用方面,這當然是誇張。遼瀋戰役雙方數十萬部隊,大兵團作戰,即使是林彪也不可能計算到連級兵力。
但這個說法卻也反映了人們對林彪打仗的計算之精的讚嘆。
林彪一旦下定決心,他就恢復了那種軍神的霸氣。他直接把「劉亞樓」叫過來
然後對他做了最新部署,然後對劉亞樓說「給我複述一遍」
這兩句台詞,反映的正是林彪在東野一言九鼎的霸氣。軍神氣概一覽無餘。
要知道,東北野戰軍號稱「林羅劉」,林彪是一號首長,羅榮桓是政委,劉亞樓是參謀長,屬於三號首長。
作為一號首長的林彪,直接對三號劉亞樓下命令,而且是讓他「給我複述一遍」,非常霸氣。而可以看出,劉亞樓對林彪也是非常服氣。在整個《遼瀋戰役》中,劉亞樓稱呼林彪都是「林總」。
林彪的這種霸氣,還體現在後來的兩句台詞。
一個是塔山防線告急,4縱司令員程子華發電稱「傷亡很大」。林彪說「告訴程子華,我不要他的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
俗話說「慈不掌兵」,林彪這句話,看似不在乎前線普通士兵的犧牲,實則不然。戰爭是非常殘酷的事情,作為最高指揮官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係著手下數十萬將士的性命。林彪必須要高度冷靜,甚至是殘忍,才能對更多士兵的生命負責。
還有一個是後來羅榮桓說塔山防線關乎戰役成敗,劉亞樓勸說是不是可以動用總預備隊。林彪本來同意了,後來在劉亞樓打給1縱的時候下令的時候,林彪又壓住電話線,說「總預備隊不動」。
這句「總預備隊不動」真的是特別霸氣。
完美表現了林彪的那種氣場十足的風範。整個《大決戰》三大戰役,其他所有我軍高級指揮官,無論是劉伯承,粟裕,在真實的歷史上,打仗都不輸給林彪,但是在電影裡面,就只有林彪的這種霸氣完美表現出來。
這就是馬紹信表演的魅力啊。
馬紹信飾演的林彪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當年時任國家主席,軍委副主席的楊尚昆在接見《大決戰》劇組成員的時候,急切地問「林彪在哪裡」,當馬紹信被人領到跟前,楊尚昆緊緊抓住馬紹信的手,搖了又搖。
這段故事被記錄下來,發表在《黨史博採(紀實)》2013年第4期發表的一篇文章《楊尚昆和電影<大決戰>》之中。
楊尚昆為什麼只對馬紹信扮演的林彪這麼認可?大概是《大決戰》里的我軍將領,只有這個林彪最接近當年我軍高級將領的氣勢。
馬紹信扮演的林彪,得到了當時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認可。而且是親自參加過當年解放戰爭的老一輩將領的高度認可。說明他真的是把林彪演得惟妙惟肖,演神了,活脫脫就是林彪的再現啊。
馬紹信也因為這個角色的成功,後來成為林彪專業戶,在後續的《大進軍南線大追擊》等電影中多次扮演林彪。後來馬紹信還扮演過其它角色,但都不如《遼瀋戰役》中的林彪深入人心。
但是只有林彪這一個角色,就足以讓馬紹信影史留名了。因為他在一部再也不可能拍出的經典電影中,完美再現了我軍高級將領的風采。
在我國幾十年的主旋律電影拍攝過程中,恐怕再也沒有任何一個特型演員,扮演的歷史人物,能夠達到這個高度。即使是古月扮演的毛主席,雖然給觀眾留下了很深印象,但是要說到最神似,我認為還是馬紹信更勝一籌。
馬紹信在《遼瀋戰役》扮演的林彪,已經不僅僅是教科書般的演技,而是已經超越了教科書。後來再也沒有人,包括他自己,都不可能再超越這個表演層次了。
就只這一部電影,馬紹信就無愧於老戲骨。
一個演員一生之中,有這麼一個機會,他都可以說,我的表演生涯,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