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女孩因遊樂設施故障發生意外:遊樂安全,每位家長都需謹慎

2019-07-22   親子溝通如何說

作者:桐桐媽


「看到新聞了嗎?黃山一個充氣堡突發故障,導致一個8歲女孩不幸身亡。好可怕啊!我昨天才帶兒子去一家充氣堡水上樂園玩,現在想想都心有餘悸!以後,再也不敢帶孩子那種地方玩了!太恐怖了!」

一早,同事小君就神色緊張地和我們說起這起悲劇。這則新聞,我也關注了,就發生在7月20日安徽黃山,因為遊樂設施頂部局部下陷,導致遊客8歲女孩蔡某某受傷,送至醫院後搶救無效不幸死亡。看著視頻里媽媽的哭喊求助聲,真是讓人心痛不已。

又是充氣城堡!

  • 5月2日,河北省淶源縣突發龍捲風掀翻充氣堡,導致2名兒童死亡,7名兒童受傷。
  • 3月31日,河南商丘突遇龍捲風,瞬間就掀翻了遊樂園裡的一張充氣蹦蹦床,致使2名兒童死亡,1名重傷。

上次是狂風掛倒,這次是漏氣!難怪有網友說:這種充氣城堡簡直是孩童殺手,就應該徹底取締!

最近,正值孩子們放暑假,家長們都想利用這段時間好好陪伴一下辛苦學習一學期的孩子,帶他們或去遊樂場,或去遊山玩水,可當最基本的安全都無法保障的時候,是多麼的可怕!

光是這個7月就很不太平了!

  • 7月14日,印度艾哈邁達巴德市一遊樂場「大擺錘」設施在半空中故障,至少造成2人死亡15人受傷。
  • 7月12日,哈爾濱一名4歲女孩,與家人到一家室外水世界漂流池遊玩,游到回水口附近,身體突然被回水口牢牢吸住,致溺水身亡。

遊樂場原本是孩子的天堂,一個不小心成了地獄,多麼恐怖!

那麼,如何保障孩子的暑期安全呢?

首先,未雨綢繆,做好事先準備工作。

家長在選擇遊樂設施時,一定要擦亮雙眼!

怎麼做?具體如下:

  • 一看

看安全檢驗合格標誌是否在有效期內

看設備是否陳舊,有無防護措施

看遊樂設施前的安全須知

看清每一個兒童設施所標註可遊玩的年齡

看電安全,是否有漏電的危險等

  • 二聽

現場按照規定乘坐遊樂設施,聽從工作人員的指示

有問題及時溝通,不強撐或自私解決

  • 三確認

確認孩子的安全帶已系好

確保安全帶鬆緊合適

確認沒有發生危險的可能

切記:一定要選擇正規有保障的遊樂場,切勿貪圖便宜或抱有僥倖心理。

集市上、公園裡臨時搭建的遊樂設施,儘量不要讓孩子乘坐,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這些產品是否有質量保證,是否按時維護,操作人員是否擁有相匹配的專業度......關鍵時刻,寧願讓孩子哭一會,也絕不能把孩子置身於未知的危險中。

其次,幼小的孩子在遊玩的過程中,家長應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我單獨帶孩子出門時,基本上是不帶手機的,因為我擔心刷個朋友圈的功夫,孩子就一溜煙的不知道跑哪去了。帶去公園,我要提防小朋友好奇觸摸地燈和噴泉;帶去人多密集場所,我要預防有不法分子可能會拐走我的孩子;帶去戶外,我要緊緊將孩子的安全牢牢握在自己的手裡....

現如今,手機成了寶寶意外死亡的「第一元兇」,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只要稍微留意下這方面的新聞,因為父母玩手機引發的悲劇,還真不少。

  • 2018年8月,北京一對8歲雙胞胎,就在媽媽發個朋友圈的功夫,被離案流卷至大海,最後不幸雙雙溺亡;
  • 2018年8月,四川一5歲女孩和媽媽回家時,獨自跑到公路上,被一輛公交車撞倒,碾壓身亡;
  • 2017年1月,一位母親沉迷於刷微博,以至於孩子在自己的身後掙扎了3分多鐘,也未引起母親的注意,最後絕望地死去。

如果說,這個世界正在懲罰不陪孩子的父母,那麼,這個世界已經在明目張胆地懲罰痴迷於手機的父母。

只想說,手機里再多的精彩,也沒有孩子的安全重要!

最後,孩子的安全意識不可少。

世間處處皆有風險,我們作家長的可以保護得了孩子一時,保護不了一生,唯有教會他們安全意識,才能真正保他們一世周全。

桐桐一歲半左右,我就開始教她:不能和陌生人走、不能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能聽信陌生人說的話等等。每當有不太熟悉的人逗她,說帶她買好玩的玩具時,看著小人兒堅定搖頭的模樣,老母親的內心十分欣慰。

再大一點,我就經常和她灌輸安全常識,比如過馬路必須兩邊看看,確認沒車後才能過去;不能走廣告牌或靠近樓邊,萬一有東西砸落後果不堪設想;乘坐電梯不能亂蹦亂跳,不能追逐打鬧等。

前幾天,我開車帶著桐桐和我媽去超市買點東西,一路上,她都不停地在提醒我們:「媽媽,紅綠燈啦,你要等綠燈才能過哦!」、「外婆,你少說話,會影響我媽媽開車的,這樣不安全。」、「媽媽,開慢點!」等。我媽回來後,和我爸說,別看桐桐人小,安全知識還懂得真不少呢!

除了日常的安全教育,出遊前的一些安全知識灌輸也不可少。比如:父母姓名、手機號碼,報警電話是110;一旦走丟,最好就在原地等待爸媽,而不是亂跑亂竄;可以請求商場、遊樂園、景區的工作人員幫忙,而不是看起來很好的陌生人等。

孩子的安全大過天,願每個孩子都能平安、健康長大!


作者簡介:桐桐媽,一個可愛女孩的媽媽,頭條號簽約作者。

本頭條號擁有27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育兒交接棒)一起,致力於通過線上線下課程和活動,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微信公眾號的「問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提問,專家一對一解答育兒疑問。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