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係千家萬戶切身利益,關係人民安居樂業,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係社會和諧穩定。
2019年6月24日,市委書記賈瑞雲調研「三把鎖」和棚戶區改造工作。
2003年起,攀枝花保障性安居工程起步,經過16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以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限價商品住房、棚戶區改造(包括城市棚戶區、國有工礦棚戶區、林區棚戶區和煤礦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為主要內容的住房保障供應體系,為群眾織就了一張多元化供給、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保障網。
棚改居民購買仁和區商品房一景,居住環境得到徹底改善。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設各類城市保障性住房15.4萬套,其中危舊房棚戶區改造9.1萬套、廉租住房0.7萬套、公共租賃住房0.77萬套、限價商品房0.13萬套、經濟適用住房3.7萬套及老舊小區綜合整治0.4萬套、老舊小區改造0.6萬套。
如今,攀枝花市住房保障範圍從城市低收入家庭擴大到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和外來務工人員、農民工、環衛工人、青年教師、公交司機等新市民,全市目前城鎮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蓋率達57.7%,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棚改居民購買商品房的一景,居住環境得到徹底改善。
2003年起,為切實解決老百姓的「住房難」問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關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決策部署,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住房保障辦)層層夯實責任,創新工作機制,完善政策措施,使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住房保障功能持續增強,讓廣大困難群眾特別是三線建設者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有效解決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努力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從「憂居」到「優居」
從「將就」到「講究」
從「希望」到「興旺」
經過16年的發展
多種類型和方式織起一張密實的住房保障網
托起我市各類人群的安居夢
政企共建經濟適用房解決職工住房難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問題,通過政府統建、政企共建、商品房項目配建經濟適用住房等方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逐年分階段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我市出台支持和優惠政策,鼓勵政企共建經濟適用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用地優先以劃撥方式供應;建設項目免徵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建設單位可以以在建項目作抵押向商業銀行申請開發貸款。將單位集資合作建房納入當地經濟適用住房建設計劃和用地計劃管理,明確距離城區較遠的獨立工礦企業和住房困難戶較多的企業,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住房建設規劃的前提下,經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利用單位自用土地進行集資合作建房。
棚改居民喜遷新居。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經濟適用住房3.7萬套,其中政府與攀鋼、攀煤、十九冶三大企業及在我市的其他省屬、市屬企業共建經濟適用房2.5萬套,惠及7.5萬人,有效解決了企業職工住房難問題,特別是在建築、交通等企業改制時提供住房保障服務,為企業改制解決其職工住房問題,助推企業順利改制。
不斷提升公租房建設管理能力
自2003年以來,全市共建設公共租賃住房(含廉租住房)項目115個、14674套,投入資金共計15億元。截止到2019年7月20日,已分配入住13541套;累計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41865戶,補貼資金7171.16萬元,有效解決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實現了應保盡保。
東區五十四廉租房。
西區清香坪廉租房。
2015年1月23日起,我市公租房與廉租房正式並軌運行並統稱公共租賃住房(公租房)。並軌後,統一按照公共租賃住房制定年度建設計劃,在建設量上涵蓋原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房的建設計劃,以保障住房困難群體的利益。
大力開展危舊房棚戶區改造
市委、市政府在重點關注、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的同時,全力推進危舊房棚戶區改造。
原攀煤片區棚戶區。
棚改居民在購房平台網上房產超市選房。
市級統籌,高效推進棚戶區改造。我市棚戶區改造自2009年啟動,截止到2018年底,全市已實施棚改9.1萬戶,其中2009年—2016年由各縣區或大企業自行實施棚改,8年時間共改造4.6萬戶。隨著棚改政策的調整,國務院及省政府2016年提出了棚改三年攻堅計劃並出台相關鼓勵政策。
金福社區棚改戶集中兌現發放儀式。
為搶抓政策窗口機遇期,市政府決定自2017年起,將棚改模式調整為「市級統籌、區級實施」。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的市棚改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市棚改統籌辦;
建立了領導幹部包聯、聯合督查通報、激勵問責、聯席會議等棚改工作機制,層層夯實責任,確保高效有序推進棚改工作;
及時研究解決棚改工作推進遇到的問題,科學制定棚改實施方案及無產權認定、公房徵收、1/3產權完善等政策,最大程度惠民利民;
強化資金籌措,積極爭取政策銀行和商業銀行棚改貸款支持,同時還將部分公積金增值收益、棚改範圍內「三供一業」改造資金等統籌用於棚改,2017年—2018年,全市應籌措棚改資金194.84億元,其中銀行貸款153.77億元,資本金41.07億元。
目前,已落實棚改資金176.99億元,其中獲貸款銀行授信143.67億元,籌集棚改資本金33.32億元。
攀枝花市2017年棚改項目居民領到首張房票。
主動擔當,在全國率先以政府主導方式實施大企業棚戶區改造。攀鋼、攀煤、十九冶等大型央企、省企與攀枝花市共生共長,歷經50多年風雨,由於歷史欠帳,曾為三線建設立下汗馬功勞的數萬戶大企業職工住房條件較差,僅憑大企業之力無力改善其居住條件。
市委、市政府主動擔當,負巨債將大企業危舊房棚戶區改造納入全市「一盤棋」,採取「市級統籌、屬地政府為主體與大企業共同實施」的原則推進大企業棚改,市級負責統籌規劃、政策和資金。2017-2018年,全市共實施危舊房棚戶區改造45731戶,其中實施大企業棚改24657戶,惠及大企業職工及家屬7萬餘人,占全市棚改總量的52.4%。
棚改居民搬遷前壩壩宴。
我市積極調整棚改思路,推動城市有機更新,讓城市更暢通,讓群眾早受益。
對全市危舊房棚戶區進行全面摸底調查的基礎上,科學編制2016-2020年棚戶區改造專項規劃;
大力推行貨幣化安置,確定了「疏解老城、發展新城、消化庫存」的思路推進棚戶區改造。
加快棚改房屋拆除,全市33個拆除項目落實責任領導41名和責任單位27個,公安、環保、城管、應急、信訪等市級相關部門和有關企業全力支持和配合,按照「還路於民、還綠於民、還利於民」的指導思想,把打開城市交通「三把鎖」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桃源街、機場路口等地的棚戶區房屋拆除工作,儘快打通「斷頭路」,消除「瓶頸路」。
截至目前,全市共已拆除棚改房屋3184棟。有效利用棚改騰空區,將有保留價值的紅磚房等「三線建設」文物打造為三線文化創意產業等。
2018年9月7日-13日,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拍攝了題為《自建房裡盼「新生」》的30分鐘攀枝花棚改專題片。
通過棚戶區改造,讓棚改居民共享改革發展紅利,也帶動了整個城市可持續發展。攀枝花市棚改工作得到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高度肯定,2018年9月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專題報道攀枝花棚改。
切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作
2018年,在住建部的關心支持下,我市被確定為全國15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作城市之一,主要探索城市老舊小區改造新模式,為推進全國老舊小區改造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經陸續改造了西區春風巷、東區轉干樓、仁和區林業大院、機械化公司家屬區、郵政家屬區等老舊小區27個,改造後的老舊小區道路、休閒設施及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煥然一新,安防、路燈、停車位等便民設施齊全,實現了群眾對環境提升、品質改善、便捷宜居的願景。2019年計劃實施改造12個老舊小區,涉及3484戶,預計投資8492萬元,目前改造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同時,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出台了《攀枝花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實施意見》,市、區兩級財政對每部電梯共補貼5萬元。為方便群眾辦理相關手續,還制定了《攀枝花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辦事指南》。2018年,通過對市轄區進行摸底調查,共計6584個單元有增設電梯的需求和意願。米易縣率先在全市開展試點,並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截至目前,共申請增設電梯74部,現已竣工驗收30部,已完工待驗收35部,在建未完工1部,未開工建設8部。2018年底,向省住房城鄉建廳爭取了64部電梯的以獎代補資金共計960萬元,平均每部電梯補助15萬元。
新聞多看點
爭分奪秒,全面衝刺!攀枝花火車南站站前基礎設施項目進入收尾階段
超燃!這是攀枝花人對祖國的硬核表白,速來圍觀!
攀枝花表彰10名市級道德模範,你知道他們是誰嗎?
嚴光鵬 易德文 記者 江瀟
編輯:姚雪梅
審核:梁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RI_hW0BMH2_cNUgJe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