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GDP排行榜,上海市干翻了三分之二的省份

2019-07-25   實堪稚侃

作者:實堪稚侃

近期各地公布了上半年經濟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在這份半年度的經濟成績單中,誰是優等生,誰又是落後生?我們可從總分GDP和三個重要的單科分數(預算收入、企業效益和存款餘額)來做個簡要分析。

總分:GDP

經初步核算,2019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4509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截至7月23日,仍有10個地區未公布上半年GDP數據,但從已公布數據來看,上海、天津、海南、陝西、內蒙、青海、甘肅、重慶的「實際增速」跑輸了大盤,低於全國6.3%,其中上海、天津和海南屬於東部,其他都屬於西部、西北部。雲南、貴州、江西、福建、湖北、安徽實際增速位列全國前列,均超過8%,其中雲南、貴州、江西、湖北、安徽均屬於中西部地區,福建屬於沿海,這些地方快速發展與新產業培育有較大關係。

單科:預算收入

1—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7846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56257億元,同比增長3.3%。全國13個地區跑贏全國平均水平(3.4%),其中山西、河北、浙江增速位列前三,均超過10%,依次為12.9%,12.7%和11.2%,其中浙江增量439億元,位列全國第1。在落後全國平均水平的省市中,有黑龍江、甘肅、北京、海南、新疆、青海、貴州、重慶、西藏、吉林等10個地區為負增長,減量最多的是重慶的100億元,北京減少81億元。

單科:工業效益

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790.2億元,同比下降2.3%。從統計局數據來看,增速為負的地區有17個,以絕對數同比來看,增速為負的地區有22個。體量較大的廣東、江蘇、山東、上海均為負增長,上海規模工業企業效益為-25%;體量較大的浙江、福建和四川保持正增長,最關鍵的因素是產業升級情況,包括民營企業、高新科技企業數量,山東、上海在工業轉型方面的壓力由此可見。

單科:資金總量

從金融機構存貸款數據來看,浙江、湖北、河南、江西、貴州的增速都比較大,貸款餘額增速均超過15%以上,而反觀上海、天津、海南等地區存貸款餘額增速較低,海南存款餘額增速為-1.5%,貸款餘額增速僅有2.3%;上海存款增速11%,但貸款僅有8%,大量資金沒有找到好的投資渠道,凈存款超過5萬億。天津存款餘額增速僅有5.9%,地區已經是負存款狀態,具體為-3100億元。

地區經濟發展關鍵首先在產業,產業是財政、金融乃至GDP的支撐,在當今中國,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已經是後工業時代,傳統工業的效益(利潤)在降低,只有儘快完成傳統產業升級才會保持較高利潤水平,工業的關鍵在科技,產業的關鍵在轉型,包括工業向三產轉型,工業向科技升級。在產業之上,地區最關心的是預算收入這個指標,收入事關地方經濟社會事務的根本,沒有錢如何談發展,上半年預算收入減少的地區經濟發展的壓力尤其可見。在後工業時代,在工業效益下降以至要減稅降費服務實體經濟的情況下,如何從非工業領域獲得財政持續收入是關鍵問題,稅收的支柱要從工業切換到資產。金融的資金流動是建立在產業、人口之上的,哪裡有機會,哪裡就會有資本。GDP是產業之上的所有經濟活動的匯總,也是一個地區最大的面子,但根本的里子還是在產業,甚至在稅收。誰優誰劣,最主要的參考是預算收入和工業效益兩個單科成績,這兩個科目失分的同學,我覺得優秀不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