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在北美口碑「燃爆」卻票房遇冷,事情的真相如何?

2019-09-22     梁鵬飛

今年中國電影的票房冠軍,也是目前全球好萊塢大片之外的票房冠軍,國產動畫電影《哪吒》9月份在北美正式公映了。

和之前的《流浪地球》、《戰狼2》等現象級國產片一樣,哪吒依然沒有在美國收穫多少票房。但不同的是,《流浪地球》和《戰狼2》在IMDB上評分並不高,而哪吒在北美的口碑據說卻相當不錯,尤其是IMDB評分相當高,結果票房還是很差。

這說明了什麼呢?

如果說《戰狼2》這種類型的動作片,美國人已經看膩了的話;如果說《流浪地球》這樣的科幻片也是美國人玩剩下的話,那《哪吒》可是一部全新的,中國古典神話題材電影啊,裡面的動作打鬥也相當出色,對於美國觀眾來說,絕對算是新鮮的觀影感受。

這只能說明,美國人就是不喜歡看好萊塢大片之外的電影啊。我們只能承認,美國普通觀眾的觀影口味太保守了,多少年來,他們一直沉迷在自己的世界無法自拔。所以,不要再努力了,美國人是不可能接受外國電影的。

1、《哪吒》海外票房概述,基本上還是華人觀眾買單

《哪吒》在國內火爆之後,開啟了自己的海外之旅。第一站是澳大利亞,8月23日周末正式上映。

當時上映上座率很高,負責宣發的華人影業CMC發布了相關海報,宣稱哪吒在澳洲是近10年來華語電影開畫最高,單廳票房冠軍,同檔期上映電影票房第二,上座率超90%

然而這些都沒有觸及根本真相。如果你只看到這些宣稱語,是不是覺得《哪吒》在澳洲票房有多高呢?

其實《哪吒》在澳大利亞首周7天票房大概是500萬人民幣,最終票房大概是在900萬人民幣左右。而且基本上就是當地的華人觀眾觀看,所以基本上是只在少數電影院上映,所以單廳票房特別高,上座率也特別高。

可是沒什麼用啊。因為除了華人基本上就沒有人看了啊。

8月29日《哪吒》的3DIMAX版本開始在北美小規模上映,9月初開始全面公映。

不過說是公映,其實依然只是在洛杉磯、紐約等華人比較集中的大城市有放映,在北美的宣傳海報也基本上是中文。

所以哪吒在北美的情況,和在澳洲一樣,基本上都是當地華人觀眾觀看而已。

目前哪吒在北美的放映已經接近尾聲,票房大概是300萬美元左右。根據boxofficemojo網站數據,哪吒目前的全球票房數據也基本上有了。

大家看這個圖

如果看不太懂,沒關係,我給大家用谷歌翻譯了一下,是這個樣子。

這裡給大家解釋一下,boxofficemojo統計票房是以美國為視角,所以這裡美國國內票房是累計340萬美元左右,不及此前《流浪地球》的500萬美元。

而其它主要國家票房,咱們中國就不說了,目前票房破49億人民幣,相當於6.9億美元。

澳大利亞前面說了,累計票房約130萬美元,相當於900萬人民幣左右。

紐西蘭票房大約24萬美元。

英國的票房數據只統計到9月1日,也就是哪吒的首周末票房只有5萬美元。不過看這個首周末票房數據,哪吒最終在英國的票房估計也很少,不會超過澳大利亞的數據。

這是目前哪吒在所有海外上映的票房數據。綜合來看,國內49億(6.9億美元),海外4國約500萬美元,所以哪吒成為今年第一部全球票房破7億美元的電影,也是唯一一部非好萊塢電影。

95%以上票房來自中國。

所以哪吒並沒有擺脫之前《流浪地球》和《戰狼2》的困境,它基本上還是只有海外華人觀看。

2、哪吒在北美的口碑真相

哪吒在海外的票房遇冷,但是據說它在北美的口碑相當不錯啊。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呢?

在IMDB上,哪吒的評分是7.8分。這個分數確實很高了。

但是我們要看到這個評分人數,非常少,只有1500人給出了評分。其中只有42個用戶給出了影評(見底部數據)。

相比之下,《流浪地球》目前在IMDB上有超過2萬人打分,評分只有6分。而給出影評的用戶則是691人。

哪吒在爛番茄網站的評價也相當不俗。新鮮指數高達83%,爆米花指數超過98%。

當然我們還是要說一下,爛番茄上面的數據也比較少,只有幾十個、幾百個用戶給出了評價而已。

我們再來看看IMDB上部分觀眾的影評。只有42個用戶,排在前面的大部分都給出了9星甚至10星的評價。

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些影評的日期都集中在7月份(July)或者8月(August)中上旬,而這段時期哪吒還沒有在北美上映,因此這些評價的用戶,恐怕是在中國看的電影,也就是說這些觀眾要麼是生活在中國的美國人,要麼本身就是華人。

當然也有一些9月份之後的評價,比如下面這2個,都是打出了10星。

這2個用戶給出的影評時間分別是8月31日和9月1日,應該是在北美公映之後的評論。

然而我們看用戶名,一個叫lixuechen,一個叫做zhu_wenzhen,很明顯這2位很可能也是華人。

所以《哪吒》在北美的口碑高,在IMDB上評分高,恐怕只是我們的一種錯覺。因為這些評分很可能不能代表大部分普通美國觀眾,而是那些華人,或者就是中國人給出的評分。

因此,如果我們推測一下,如果有大量普通美國觀眾看了電影《哪吒》,還會不會打出高分呢?

我覺得不會。因為之前《流浪地球》的遭遇就是很好的先例。

上面咱們看的《流浪地球》在IMDB的評分只有6分,只是及格而已,對吧?

但是之前《流浪地球》在IMDB上的評分也不低,在只有3000人評分的時候,《流浪地球》還有8分,當時只有210個用戶給出了影評。

《流浪地球》後來在IMDB上評分大幅降低,發生在奈飛上線英語版本之後。

可以判斷,之前《流浪地球》的高分基本上是華人觀眾打出,後來奈飛上線有更多美國人打分,所以評分就下來了。

對此,之前我也寫過文章分析過這個情況https://www.toutiao.com/i6691461999429157379/

主要原因就是美國普通觀眾對咱們的《小破球》不感冒。

因而我們的結論是:《哪吒》在北美的高口碑根本主要就是來自華人群體觀眾,而不是普通美國觀眾。他們對這部電影根本不感興趣,自然也沒有去IMDB打分。

基本上,美國人對《哪吒》的態度就是不關心,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的狂歡而已。

3、美國人對待外國電影的保守態度絕對是世界第一

當然,美國人並非只是對中國電影不感興趣,多年來,他們對世界上所有除了美國之外的電影都基本上沒有什麼興趣。

其實咱們華語電影在北美的票房還算是不錯的了。

我們來看看,這是2019年北美的非好萊塢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日本動漫電影《龍珠超:布羅利》,這部電影去年在日本國內上映。

今年5月24日和《阿拉丁》一起在中國上映,最終票房3000多萬,基本上屬於那種沒有什麼反響的電影,相信很多觀眾都沒有啥印象。

但是它在美國取得了3000萬美元票房,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個電影在北美的宣發非常好,專門製作了英語版本,而且有美國索尼電影公司負責發行,因此獲得了1000家影院大規模上映的便利條件,最終票房才會這麼高。

這個榜單上的第2名是一部墨西哥電影,西班牙語,它在北美票房高的原因,主要是美國有大量墨西哥裔。

然後第3名就是咱們的《流浪地球》了。

然後剩下的4-10名有6部都是印度電影,至於原因,大家想想都知道啦。也是靠在美國的印度人拉起的票房啊。

因此今年北美外語片票房,除了《龍珠超》是有大的發行公司支持,其它9部電影的票房都是靠在北美生活的少數族群(包括咱們中國人,老墨和印度人)。

好了,咱們再看看2018年北美外語片票房排行榜

很好玩吧,大部分又都是印度電影和日本電影,以及墨西哥電影。不過大部分都沒有超過千萬美元。

事實很清楚了,普通美國白人群體是不會去看這些外語片的。因為大部分美國人只看英語電影他們也不習慣看字幕。像《流浪地球》、《哪吒》這樣的普通話,英語字幕,他們根本不看。

看都不看,自然也就無所謂喜歡了。

至於說到北美外語片票房第一名,還是咱們的《臥虎藏龍》,當然這主要是因為李安和周潤發在北美的影響力。

除此之外,張藝謀的《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以及成龍的《紅番區》等動作片至今仍然排在北美外語片票房榜上。這些數千萬美元的華語電影,恐怕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國產片都無法達到了。

說白了,美國人心目中的中國電影,依然停留在功夫片和動作片方面。

4、中國是全世界最開放的電影市場

和美國人看電影的保守態度相比,中國觀眾對待電影方面的開放心態,絕對是全球獨一份。

咱們中國觀眾對好萊塢電影的態度就不要多說了。多少年來,多說中國觀眾都是看著好萊塢大片長大的。從當年的《鐵達尼號》,到後來的《阿凡達》,再到今年的《復聯4》,中國觀眾對好萊塢電影一點也不陌生,甚至很有一大批好萊塢大片的死忠粉絲。

除了對好萊塢電影感興趣,咱們中國觀眾對世界其它國家的優秀電影也來者不拒,兼容並蓄。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電影和印度電影。

前不久《千與千尋》在國內重映,依然拿下超過5億票房。

國內還有2部5億+的日本動漫電影,分別是《你的名字》和《哆啦A夢:伴我同行》。

至於印度電影,在國內的票房更是不得了。《摔跤吧!爸爸》取得的12億票房,至今是全球非好萊塢電影海外市場票房最高紀錄。

而且我要強調的是,《摔跤吧爸爸》在中國的票房,甩印度電影國內票房好幾條街。印度影史票房最高電影是《巴霍巴列王》,在印度票房不過只有5億人民幣左右而已。

試想一下,除了中國,還有哪個國家,會把一部非國產電影,非好萊塢電影,捧到如此高的地位?畢竟《摔跤吧爸爸》在全球其它國家的票房都不怎麼高啊。

由於《摔爸》的走紅,帶來了一大批印度電影流行國內。它們在國內的票房也都不俗。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7部印度電影在國內票房破億。

印度電影和日本電影都是在全球電影產業比較發達的國度。它們每年都出產大量電影,其中的優秀作品質量突出,在國內上映取得了不錯票房。

但還有一些國家的冷門電影,也能在中國取得不俗票房。

最典型的,比如前兩年的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泰國電影《天才槍手》等在國內分別取得了1.7億票房和2.7億,遠遠超出它們在本土的票房。尤其是《天才槍手》在泰國票房也就只有千萬人民幣左右。

而就在今年,一部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4月底在國內上映,拿下近4億票房,成為小語種電影的票房奇蹟。

這些非好萊塢大片,在國內上映之前,基本上都是籍籍無名。可以說基本上也沒有什麼宣傳,完全就是靠中國觀眾的口碑,慢慢帶動起來,最終拿下非常高的票房。

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了咱們中國觀眾對待世界各國的優秀電影,具有非常開放包容的心態,只要你是好電影,咱們觀眾就都喜歡,拿真金白銀去支持你。

中國觀眾真的是世界上最沒有偏見的觀眾了。管你是美國片,還是泰國片,印度片,管你是說英語,還是什麼奇奇怪怪的語言,我們中國觀眾無所謂,對著字幕照樣食用。

多年來,中國觀眾就是在網際網路上,用看字幕的方式,培養了這樣的觀影習慣。

和咱們中國觀眾的觀影開放心態相比,美國人真的是坐井觀天,只知道守著自己家門口那片天啊。

不錯,現在美國電影,好萊塢電影是全球最發達的電影市場,他們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電影工業體系,好萊塢電影也是全球製作水平最高的電影。這個咱們要承認。

但是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美國電影和美國本身,都有衰落的可能。

如果美國觀眾一直這樣保守,我相信這一天的到來,不會太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PGsWW0BJleJMoPM-v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