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在聖誕節前夕所廣為唱誦的《以馬內利來臨歌》是源自十二世紀古拉丁對唱聖詠。至今該聖詩已傳唱900年。「Emmanuel,Immanuel,Emanuel」為希伯來文片語指「上帝與我們同在」,不同的西文拼法。以馬內利來臨是個禱告,期望基督到世上來。
到了15世紀,《以馬內利來臨歌》的譜曲才真正完成,原詩是啟應對唱(Antiphon)形式,由教堂中兩組唱詩班輪流對唱。原詩共八節,從12月17日起每天唱一節,到23日這天則唱兩節。原曲是15世紀的「平詠調」中的第一種調式,調名叫《以馬內利來臨(VENI EMMANUEL)》,曲調與一些彌撒曲中的「懇求主,重賜憐憫」的曲調相似。原曲第一句與第二句連接在一起唱,第三句與第四句又連在一起唱,「歡欣,歡欣」之後的兩句又連在一起唱,這就特別把懇切等候救贖主來臨的心情表達了出來。
音樂響起,似乎讓人瞬間走進歷史和歲月碾過的痕跡,每次聆聽這首聖詩,樂聲中的切切期盼,信心和仰賴,都會深深觸動人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