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6是我國第一種超音速戰鬥機,也是海空軍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戰果最輝煌的國產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在歷次實戰中擊落20多架各型飛機自身沒有一架被擊落。殲-6也曾是國土防空的主力機型守護我國領空長達40多年,這款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機型見證了中國空軍從弱到強、從單一機型到全體系發展的全過程,直到2010年才退出現役。
殲-6戰鬥機
當然殲-6的光輝歷程不能遮蓋曾經器不如人的尷尬,並不是性能多強而是長達數十年間嚴重缺少可供選擇的先進機型,因此只能和殲-7、殲-8充當主力挑大樑。不過殲-6的作用不僅是守護領空,在上世紀曾經作為硬通貨為我國換回不少先進的武器裝備,也為我國武器裝備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殲-6戰鬥機
一、阿爾巴尼亞米格-19PM戰鬥機
由於早期航空工業以仿製蘇制戰機為主,50-70年代主力機型是以機炮為主的殲-5、殲-6為代表,在只能滿足白天作戰以空中拼刺刀講求勇氣和技能的同時,世界航空發展已經進入全天候飛彈時代。
為了有效守護國土安全必須研製一款全天候機型,只不過60年代中蘇關係急轉而下在研製方面嚴重受阻。基本同期阿爾巴尼亞和蘇聯關係也陷入同樣境地,阿方於1958年從蘇聯獲得一批米格-19PM全天候型戰鬥機,在雙方關係惡化後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維護。正是基於這樣的基礎再加上中阿關係開始進入佳境,1965年我國向阿方無償提供12架殲-6戰鬥機,換回這批米格-19PM然後參考用於殲-6甲全天候型研製。
博物館中展出的米格-19PМ戰鬥機
殲-6甲全天候型
不過有點可惜是的包括隨後大量援阿的殲-5、殲6、轟-5、直-5等機型,在後來的歲月中基本被棄置成為廢品。
棄置的殲-6戰鬥機
二、埃及米格-21MF戰鬥機
我國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殲-7Ⅲ戰鬥機(全天候型),希望通過改型改善殲-7系列航程短、雷達作用距離短以及火力弱的缺點。不過和上面原因一樣由於失去外部技術來源,以及空軍對於全天候機型的急需使得軍工頭很疼,為此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基本同型的米格-21MF性能參數。
米格-21MF戰鬥機
1978年8月,我國派人到羅馬尼亞和孟加拉國考察並測繪了米格-21MF戰鬥機,同時帶回米格-21MF座艙蓋、機炮(Gsh-23航炮)以及彈射座椅等樣品供參考研究。
羅馬尼亞空軍米格-21MF
零配件畢竟不如實機來的詳實,1978年12月,我國用一批殲-6從埃及換回2架米格-21MF戰鬥機用於參考借鑑。而米格-21MF配套的Gsh-23航炮在我國也有了自己的型號(23-3航炮及改進型),這款機炮先後裝備在梟龍、殲-10、飛豹等戰鬥機上。
來自埃及的米格-21MF戰鬥機
三、埃及米格-23MS戰鬥機
上世紀60-70年代可變後掠翼設計曾風靡一時,由於機翼可變在各種起降飛行環節都能獲得最理想的效果,我國當時也在研製一款可變後掠翼型強-6強擊機。由於技術上的不足以及航空基礎太差,無法有效完成這個時候殲-6又起了大作用。
強-6強擊機 效果圖
1979年,我國用多架殲-6/殲教-6向埃及換回一架米格-23MS戰鬥機,用於折解分析並將可變後掠翼技術用於強-6。
埃及空軍米格-23MS戰鬥機
雖然米格-23MS在強-6研製過程起到很大借鑑作用,但由於科研技術以及材料水平的制約,相比米格-23MS國產變後掠翼機構要超重12%,性能全面縮水,同時可變後掠翼的控制系統和配套發動機也一直未能有效解決。最後這架米格-23MS戰鬥機又進入博物館供遊客參觀,成了航空研發史上一個小插曲。
米格-23MS戰鬥機
四、羅馬尼亞T-72M主戰坦克
和空軍境況類似陸軍以59式坦克為基礎改出來不同花樣,但再怎麼改也逃離不了五對輪的範圍,因此在時機允許時我們以12架殲-6戰鬥機為代價從羅馬尼亞淘到了幾個大件,其中就包括T-72M主戰坦克。
羅馬尼亞T-72坦克
雖然到了上世紀80年代T-72M和當時世界一流坦克水平相比已經有一定差距,不過對於還是五對輪打天下的我們來說還是相當先進的存在。上世紀80年代初張愛萍將軍視察這輛T-72M坦克,而在當是為了保密代號64式坦克,由99式主戰坦克副總師王哲榮主持並完成引進項目「64式坦克」復裝、試驗和對其設計思想、技術特點的分析。
視察T-72M坦克
從1983年12月開始對T-72M坦克進行測繪和研究,編譯出版了《64式坦克技術說明與使用指南》上中下三冊,而這些資料為後來順利完成第三代主戰坦克研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為我國坦克裝甲車輛研製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儲備。
T-72M的測繪和解析說明
左邊紅圈處T-72M坦克
五、埃及BMP-1步兵戰車
又是殲-6出馬換回幾輛埃及BMP-1步兵戰車,這是一款上世紀60年代蘇聯研製的步兵戰車,雖然皮薄火力不足但畢竟是款成熟產品,引進後測繪仿製成功造出了我國第一代86式步兵戰車。
BMP-1步兵戰車
長期以來我軍對於步兵戰車認識不足,在當年邊境作戰中出現步兵搭乘主坦克坦行進而受到不必要傷亡情況,為了實現步坦協同經過血的教訓後開始以BMP-1為基礎研製出86式步兵戰車。針對需求在使用不也不斷改進,車體前方加裝防浪板,73毫米滑膛炮換成30毫米機關炮並加裝了「紅箭-73」反坦克飛彈。
86式步兵戰車
那些年殲-6作為硬通貨了為我國換回不少珍貴的武器裝備,為中國軍工在異常艱苦的科研環境下取得日後的成就提供了特殊的貢獻,老兵不死殲-6雖然已經退役但作為曾經國土防空主力永遠應記在功勞簿上。
殲-6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