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本質
中國股市是一個「資金市」
任何一個國家的股市都是由資金堆砌起來的,股價節節攀升的背後就是資金不斷累積或輪番炒作的結果。但是這一過程,中國股市和美國股市是有所不同的。美國股市可以用存量資金不斷輪炒而抬升股價或維持股價(長期投資有長期投資的輪炒方式),而中國股市如果沒有了新鮮資金的供應,馬上就會陷入熊市不能自拔,其根本原因在於資金投資的對象有較大的差異。美國有很多上市公司具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和龐大的市場規模,它們的股票常常被稱為價值型股票;同時又有很多具有高度創新精神和深厚研發實力的高成長性公司,它們的股票常常被稱為高成長型股票;這些股票可以使股市存量資金有很多挑選的餘地,由於一時不可能都挑選完,而經濟周期也不斷會有輪轉,這就導致存量資金在換股時可以繼續維持股票的高價位。
又由於美國上市公司的質地普遍不錯,即使股價高漲,其市盈率往往也能保持在15倍左右,使得存量資金不至於恐高離場,而外圍資金也得以源源不斷地進入股市,於是如19世紀的鐵路股、20世紀早期的鋼鐵股、50年代的汽車股、60年代的電子股、70年代的石油股、80年代的生物製藥股、90年代的網絡科技股等層出不窮,它們都代表著一個產業時代的經濟烙印。
反觀中國股市裡的上市公司,多數沒有投資價值而只有投機價值。它們大都是早期沒有競爭實力而又需要到股市融資以維持部分壟斷優勢的國營公司,普遍都不具備很好的生產能力、研發能力、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很多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回報率甚至低於一年期的儲蓄存款利息率。所以自中國股市發展19年以來,我們很難看到經濟產業打在某些板塊上的烙印。這些普遍質地不良的上市公司股票一旦被炒高,就會達到60倍以上的市盈率,進而導致大量存量資金紛紛出逃的現象。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就是大量劣質公司充斥於中國股市的結果。所以,中國的股市不是價值掌權的地方,而是資金稱雄的地盤,誰的資金實力最強,誰就是市場的領導者,誰倡導的理念就會成為當時市場的主流,這就是「資金市」的最好寫照。如2003-2004年的大熊市中,基金重倉並倡導的「5朵金花」就取得了豐厚的投資回報;而自2006年下半年開始,基金猛力推動的大盤藍籌股又獲得了市場的廣泛參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效。
另一方面,股市運轉是需要大量資金來維持的,這裡的資金一部分直接被上市公司以股票的形式換走,一部分則被股市以稅金、手續費、諮詢費等名義消耗掉,剩下的部分才是用來維持股價上揚的。在中國股市裡,無論哪一次牛市發生時都可以看到巨大的成交量,那都是過度投機和資金瘋狂湧入的結果。尤其是2006-2007年,管理層僅公募基金就批了8000億元直接進場,滬指上漲到6124點,純粹是中外資金合力助推的「資金市」效應;而一旦熊市來臨,曾經再受寵的績優股都會被攔腰斬斷,這又是「資金市」的附屬「價值」。
——所以,在無大量新資金進入二級市場時,大資金交易者不宜入場。
A股「牛市」夢想破滅了嗎?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年初牛市來了的聲音嗎?三個多月的時間從2400漲到了3200,各種牛市來了的聲音,2019年將是改變命運的一年。
五窮六絕七翻身,七月也沒有迎來翻身,現在又過去了三個多月,大盤還在2800的位置。
本周大盤下跌2.6%,現在已經沒有喊牛市的了,到底還有沒有牛市,牛市還會不會來的聲音又出來了。
我們的定投還要堅持多久,還要虧損多久,很多人也開始產生懷疑了吧?
前幾天我們一直在講關於股價波動的事情,如果你真正了解了股價波動的原因,股價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波動?那麼你完全沒必要為現在的這些而擔心。
前三個多月的漲和現在三個多月的跌,市場還是那個市場,基本面還是那個基本面,並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只是在上漲的時候,人們會一致看多,不管出現什麼消息,都可以成為上漲的理由。在下跌的時候,人們同樣會找各種原因來支撐看空的觀點。
這就是屁股決定腦袋,投資者情緒太容易受到市場的影響了,在一個不斷上漲的行情,別人都在加倉,你很難做到不斷減倉。就算一開始能夠減倉,當市場越長越高的時候,越來越危險的時候免不了很多人又會在高位重新買回來。
所以啊,現在市場如果再繼續跌下去反而又是一次鑽石底,是不可多得的機會,回過頭去看2464點是很短暫的,那種低位很快就過去了。再看現在大半年過去了,依然沒有什麼行情。
投資,要多點耐心,你想啊,中國股市一輪牛熊少說也要七八年時間。如果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一刻都不願意承受浮虧的話,那麼只有買在股價的最低點才能避免出現浮虧,但是這個最低點在哪?真是太難了,只要不是買在最低點,那麼就得承受浮虧。
最後能不能堅持下來,能不能賺到錢來源於你對自己的投資計劃有多信任。投資之前大家都想長期持有,有的甚至想持有一輩子等老的時候用來養老。但是,真正能做到長期持有的能有多少呢?
大多數投資者想像中的長期持有都是建立在長期上漲的基礎上,一旦出現下跌就開始自我懷疑。
信任這個真的挺難做到,要是一個月兩個月不漲還能堅持定投,一年兩年不漲,他們就要懷疑一切了吧。
中國股市自成立以來,已近30年。30年,是一個不短的時間,但對於一個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生事物,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個不長的時間。在這30年里,中國股市以中小個人投資者為主,由於市場機制的不完善,規章制度的不健全,投資者投資理念的不成熟,參與者交易行為的不規範等等各種原因,絕大多數投資者,傷痕累累,虧損連連,怨聲載道,罵街不斷,更是常常羨煞歐美他鄉股市之發達,收益之豐厚,對中國股市恨鐵不成鋼。
我想這是操之過急了,撇開國情不同,投資者結構不同等等各種因素不談,僅僅就發展的時間長短上來說,歐美發達股市已有數百年歷程,已處於各方面都成熟穩重的中年期,而中國股市,相比之下,才處於少年期,性格叛逆,情緒波動大,可以理解,這基本也算是正常的,有時候,特定的歷史階段無法逾越。所以,讓我們給中國股市多一些時間,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中國股市定會熠熠生輝,這也是未來中國國運使然。
交易本身是極其簡單的,等待信號——進場——出局,再等信號——進場——出局。只是個不斷重複的一個過程。
導致很多做了很久的交易者或學習了很久的交易者,還是不能做到穩定的原因,是主觀意識的複雜,使得交易複雜。很多交易者都在試圖控制市場,或是分析市場,讓市場走勢跟自己的主觀意願相符合,或是與自己的分析相符合。越是想要了解市場和控制趨勢,越會陷入混亂的泥潭的,造成主觀交易、情緒化交易、逆勢交易甚至是重倉交易。
可能最後的結果別說是穩定的獲利,就是保住本金都很困難。虧損甚至是爆倉不斷消耗你的資金甚至是理性的狀態。
其實交易本身並不需要動腦,更不要複雜的分析和預測,就像是機場等行李箱,是你的箱子你順手提起來就行了,不需要做一堆的分析和討論,別人的箱子也不是你要關心的,別人箱子裡的東西更不要你去做推理和判斷。唯一需要的,只是有一點耐心就行了,等待有自己標記的箱子的到來,然後提起來,打開。裡面可能裝著5千美金,也可能裝著1萬美金,是多少就拿多少就行了。別人的箱子裡哪怕裝著100萬、1000萬美金,那個不是你需要關心的。給你一個1千萬美金的箱子,沒準你提不動,還會把自己小命給卷進去。
交易不需要動腦,更不要你複雜的分析和判斷,我們制定系統的目的就是使得操作簡單化,等待那些穩定又熟悉的信號,僅此而已。更沒有必要把交易神秘化,妖魔化。沒有什麼玄之又玄的東西,更沒有什麼神奇不可掌握的神秘秘籍。交易,只是一門簡單的技藝,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在這個滿地黃金的投資市場裡,只要你願意只拿屬於自己的那一份,那麼你可以永久的拿下去。足夠你生活富足,一生無憂。不要去想著創造什麼傳奇,超越什麼大師,做投資界的英雄之類的。英雄是死了很多人,活下來那麼一兩個。那種小機率大風險事件,不是我們交易者要做的。我們只是穩定的投資人而已,不是大師,不是英雄更不是什麼神話。我們只是做好了我們做的交易這件事情本身,希望大家更能注重交易本身,回歸到做事情的基本心態上。
【投資最重要的三要素:資金管理、風險控制、交易策略】
在市場的贏家當中,技術往往是退居其次的,他們支配交易的核心是資金管理、風險控制和交易策略。而那些技術高手之所以能賺到錢,就在於99.8%的輸家不執行、或不嚴格執行、或不全面貫徹執行資金管理、風險控制、交易策略。
很多人研究了一輩子的技術最終還是虧,為什麼?因為所謂的技術高手都集中在99.8%的輸家當中!
在市場的贏家當中,技術是退居其次的,他們支配交易的核心是資金管理、風險控制和交易策略。而他們之所以能夠賺到錢,就在於99.8%的輸家不執行、或不嚴格執行、或不全面貫徹執行資金管理、風險控制、交易策略。兩軍對壘如果技術分析是武器,雙方肯定是勢均力敵的;但是如果有一方以為兩強相遇勇者勝,就不顧一切、冒著槍林彈雨、赤膊上陣,肯定會敗下陣來。他們沒有輸在武器裝備上,而是輸在不懂得防禦保護,不懂得作戰策略,不懂得兵力運用。在我們交易中就是風險控制、交易策略、資金管理。
如果,大家都嚴格、科學、合理、全面執行和遵奉資金管理、風險控制、交易策略的情況下,技術分析才能起到左右輸贏格局的作用。也就是看到這一點,0.2%的贏家只在資金管理、風險控制、交易策略上下功夫,從不在技術分析上斤斤計較,對技術分析的要求很粗礦,這樣就足以讓他們10年、20年,持續不斷的繼續成為贏家。因為他們的視野開闊、意境深邃,是僅僅注重技術分析的交易者無法比擬、抗衡的。而失敗的交易者是不會懂得交易被什麼力量左右著,一頭扎進技術分析書堆里不能自拔。
輸家和贏家在技術分析上不相上下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技術分析自身決定的,屬於技術分析先天的短板,比如道氏理論研判趨勢,只能在行情走出30%才能確認趨勢成立,而會錯過抄底逃頂的時機。技術分析說到底是一個機率問題,就是你技術再好,只是研判的勝面大一些,會有個50%-60%的把握;他的技術再差,無非就是稍差,勝面機率也會40%-50%。相差無幾,比如一段趨勢見頂後走了30%左右的行情,,是不是頂部大家應該分歧不大,持不同意見的一部分交易者會說是接近頂部。從整體趨勢看觀點基本相同,分歧可以忽略不計,不至於產生輸贏的差距。
在股市、債市、匯市、期市的贏家普遍是,底部買入,穩健持有。就是這一最簡單的戰術,整個技術分析都會甘拜下風。在大陸股市上,每一輪大趨勢賺到十倍以上的贏家都是底部買入、長期持有的。做期貨又多了一個方向,頂部買入,抓反轉形態,長期持有。僅此一招掌握好了,就是百倍、數百倍、上千倍的贏利,就可以所向披靡,受用終身,成為人生的贏家。
散戶是怎樣把錢虧掉的?
投資類的文章經常有這樣一個誤區,總是去研究那些牛人的成功方法,關於巴菲特、索羅斯等等的書已經足夠多了,但很少有專門研究散戶怎麼賠錢的文章。牛人的贏錢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散戶的賠錢方法也不能忽視。如果你學不會牛人的賺錢思路,至少你可以避免散戶的賠錢思路。事實上我認為後者更重要,因為你只需要簡單的跟散戶反向操作,你就一定能賺錢。
中小投資者們(散戶)有個最大的特點:賺錢的時候他們賺得不多,而虧錢的時候他們卻能虧很多。他們對大的趨勢視而不見,反而對那些日常擾動(噪音)非常感興趣,總是想著預測明天後天股市會如何個走勢。
在中國中小投資者又被稱之為「散戶」,然而散戶向來是「形散而神不散」,因為他們雖然人數眾多,但思考問題的方式卻非常類似,樂觀的時候大家都無比的樂觀,悲觀的時候大家又無比的悲觀。大盤一漲,就認為要破八千點,大盤一跌就認為要跌回兩千點。
曾有研究指出,散戶們在股價最高的時候,他們的凈賣出很低;而在股價最低的時候,他們的凈買入很低。言下之意就是,很多人在做「低拋高吸」的事情,而不是低價買入,高價賣出。情況為什麼會這樣呢?
最簡單的卻是最有效的!八大法則是老掉牙的理論,但在實戰中卻是那樣的有效!對於中線波段操作者來說,這八大法則的靈活運用,是取勝的不二法門。
將八大法則默寫如下:
買入時機
1、均線從下跌轉為上升,股價從均線下站在正在上升的均線之上時,為最佳買入時機。
2、均線正在上升,股價跌破均線後又重新站在均線之上時,買入。
3、均線正在上升,股價跌到均線處止跌回升時,買入。
4、均線正在下降,股價在均線之下並遠離均線時,將有反彈,買入。
賣出時機
5、均線由上升轉為下跌,股價從均線上跌到均線之下時,為最佳賣出時機。
6、均線正在下跌,股價漲到均線之上後又重新跌到均線之下時,賣出。
7、均線正在下跌,股價漲到均線處而沒有突破均線又重新下跌時,賣出。
8、均線正在上升,股價在均線上並遠離均線時,將有回調,賣出。
五日均線的操作原則:
1、以短線操作為主,如果中線持股,也必需尊循5日線上方持股的原則,跌破5日就不看好;
2、5日線上方做多,5日線下方堅決規避;
3、股票漲了沒賣出,跌到成本價時必須賣,確保資金安全要記牢。
4、贏錢法則:5日線上方買入的股票,也要在5日線上方賣出,不要等到跌破5日線才去賣;
a、逃頂法則:攻擊線高位拐頭向下,斜率越大,下跌空間越大,堅決止損!
b、抄底法則:攻擊線低位拐頭向上,斜率越大,向上空間越大,堅決追漲買入!
【5日均線實戰圖解】
1、股價高過5日均線過多,可以認為股價偏離5日均線過大,乖離率太大,這時候股價往往會有回調的風險,屬於單邊走勢結束的時機,最好伺機賣出。一般我們認為股價高於5日均線7%-15%就屬於篇高,適宜賣出。
2、股價回落、跌不破5日均線的話,再次啟動時適宜買入。一般說,慢牛股在上升途中,大多時間往往不破5日均線。只要不破,就可結合大勢、結合個股基本面,繼續持倉。
3、股價如跌破5日均線、反抽5日均線過不去的話,需要謹防追高被套,注意逢高賣出。
4、股價如有效跌破5日均線,一般將跌向10日均線或者20日均線。如果跌到10日均線、20日均線企穩、股價再次啟動,則高位賣出的籌碼,可以視情況短線回補,以免被軋空。
五日線買賣法
原理很簡單,在價格和量能都在五日線上方的時候買進入,在價格和量能在五日線一下的時候賣出
有喜歡做短線、做波段的朋友可能著重關注一下這個方法,雖然通常說30日線是生命線,但是五日在短期操作中也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讓我們隨便找一直股票 ,跟做5日線做波段,幾乎能到穩賺不賠,來讓我們看下面幾張圖 。
買入的時間點 :
在操作的時候 ,在日K圖裡面只設置5日線,在量能柱上也只設置5日,之後每日盯盤,在價格和量能都在5日線上方的時候,買入並且一直持有,讓我們來看下面的這張圖 。
賣出時間點
在K線完全低於五日線,並且量能柱完全低於5日線的時候選擇清倉賣出 。如下圖中海立股份在今年的6月27日的收盤價格在11塊錢,這時候清倉賣出 ,後市果然手出一波震盪下跌的走勢,中間也並無K線圖和量能柱同時高於5日線的情況 。
是不是偶然的狀況 ,讓我們來看海立股份截止今天的走勢圖 。
除此之外 ,大家要注意的就是,雖然這不是偶然,還是應該注意三個方面 ,這能使得的你們買賣點更加準確。讓我們來看。
這就需要看看形態了,加入五日線和K線的價格差的非常遠 ,那就需要進行減倉,甚至是清倉的操作了 。這樣的情況一般老說就是股價的高位了 ,上方還有一個壓力位,無法向上突破。這是時候拋售,或者清倉是正確的選擇 。反之,在K線與五日先相互粘合的時候可以適當加倉 。
同時,運用這種方法的時候,大家需要觀察一下乖離率,也就是BIAS,是通過計算市場指數或收盤價與某條移動平均線之間的差距百分比,以反映一定時期內價格與其MA偏離程度的指標,如果運用5日均線法進行操作的話 ,如果乖離率達到20,那各位股民朋友就要小心了,這說明這段時間股價是走強了 ,但是有點離譜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謹慎操作,減倉,或者進行清倉的操作
在股市中多數人認為的謬誤往往會變成少數人賺錢的真理
真理就應該是絕對正確的道理。但是,任何事物是變化與發展的,所以真理是相對的,凡是在適當的時候正確的而且是改變常理的道理都可以稱之為真理。一個道理只有當它正在改變常理的時候可以用真理來稱謂,而當它被廣泛接受以後又變為常理了。在哥白尼那個時代,人類一直將太陽繞著地球轉當作常理,而哥白尼認為地球繞著太陽轉,這樣就要否定太陽繞著地球轉這個常理,又成為真理了。
實際上,一些真理在被人們認可前往往表現出許多缺陷與謬誤,因此,大多數人只能拘泥於常理,滿足於大多數的經驗,而對於那些超出自己認識範圍的東西,或者反常規的道理不理不睬,甚至完全詆毀。那些跳出常理的思維中,有絕大多數都遜於常理,甚至是荒謬的,但這不是要求自己必須拘泥於常理的理由。因為,在探索真理的路上,幼稚和荒謬永遠伴隨著這些人。所以,不僅真理在少數人手裡,而謬誤也在少數人手裡。
正是因為超脫於世俗,所以不被世俗認可。
正因為謬誤也在少數人手裡,那麼多數人認為的謬誤反而不一定是謬誤,往往又變成少數人賺錢的真理。例如,在股市中多數人認為股票應下跌時買入,上漲時賣出,如果上漲時買入就是謬誤。其實不然,若突破新高,主力反而繼續做多。再如,虧損的股票不要碰或市盈率高的股票不能買,這是多數人的觀念,但是有時候少數人不認為那樣,反而在市盈率高時買入,因每股收益低,股價也低;在市盈率低時又賣出,因每股收益高,股價相對也高。這樣豈不是能賺大錢。多數人認為正確的東西,往往就是錯誤的,「真理始終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謬誤也是,因為與真理是孿生兄弟,而一旦真理被多數人掌握了,在股市則又變成謬誤了!
所以,你身在股市但賺不到錢,也許就是你沒有站在少數人的隊伍中。當你總感覺自己找不到少數人的隊伍時,一個較簡單的方法是,你可以發現大多數人失敗的思維,包括自己,然後運用逆向思維去指導自己的行為。例如近期一買股票就被套,你是否考慮當你發現一個好股票正要買進時,再等等,直到大跌後買入。經常學會空倉,「不做」也是做。實際上,當事物到極致或臨界的時候,所反映出來的規律往往是違反常理的;也就是當事物表現出有悖常理特徵的時候,則一定是位於臨界狀態,極有可能會揭示出事物現象背後本質的東西。所以,要想成為掌握真理的少數人,在股市博弈中,「謬誤」越多,反而離成功就越近。先要靠近謬誤,但絕不可犯同樣的錯誤。
再如,某支股票基本面較差,如下年度再虧損,上市公司瀕臨摘牌退市風險,多數人當然是嫌棄拋空,一瀉千里,股價也跌的很低。但主力資金早有預謀,已了解該公司下年度力爭扭虧的信心非常堅決,而且又有當地政府擬出面進行資產整合的預期,而一旦上述預期變現,主力在低位早已吃足的籌碼會上漲許多,此時正是沽出的良機。但在多數人眼裡,當初瀕臨退市時竟然買進該股票真是不可思議!更為奇怪的是,多數人在看到該上市公司已扭虧為盈,而且發現如果資產重組成功這支股票會大漲,現在如不大量買入,那只能是傻瓜,結果他們又被高位套牢。
實際上,謬誤和真理只差一點點,因為是兩個極端,兩極反而離得最近,多數人均隨大眾,少數人只能占兩極。多數人認為的公理,肯定換個角度它是個謬誤。而且多數不可決定單一。
筆者贈言:
順勢而為,逆勢而不為!股市絕非賭博靠運氣,學會市場風險防範!如果你想打破一買就跌一賣就漲的困惑,提升操盤技巧,我願意將一系列的投資思維分享,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投資人筆記(K600313),解決你選股、買賣點被和套問題,讓你快速找到自己的交易方式、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