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為什麼要取消2元紙幣的流通?

2019-07-31     數據行

在市面上流通的貨幣面值,從最初的以"分"為貨幣的主要交易單位,到以"角"為單位,再到現在的以"元"為單位。從國家逐步提升貨幣數值面額的操作中,我們不難發現,貨幣的更新換代,見證了一個國家在經濟方面異軍突起的崢嶸歲月。

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六個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是現階段流通在市場上的主要人民幣面值。但在80後和90後身上,除以上六種面值以外,還有一種面值的人民幣,曾在這個年代群體中被廣泛使用過。但到了如今,它早已在市面上銷聲匿跡。

兩元面值的人民幣,也稱得上是幾代人共同擁有的回憶,那它為什麼會在貨幣交易市場上,徹底退場呢?

兩元面值退場時間

根據有關記載數據記錄,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99年6月30日),國務院正式決定取消兩元面值人民幣的發行。在此後時間中,依照"只收不發"的原則執行,兩元面值的貨幣在時間的推移下,正式告別貨幣流通市場。

它的退場無外乎幾點原因

其一:優化幣種

經濟形勢的好轉,加之物價逐步提升,在貨幣面值使用率身上,面值為十元的人民幣,使用頻率進一步提升。與之相反的,在兩元面值的人民幣身上,使用率一降再降。所以在權衡之後,國家取消了兩元人民幣的發行。同時,在推出最新一套的人民幣面值中,新增了二十元面值的人民幣,讓百元大鈔交易更為方便。

其二:用處不大

在一元面值和兩元面值中,兩種貨幣對比下來,誰優誰劣一眼就能分明。兩元面值的人民幣無論如何疊加,出來的數值只有雙數;反觀一元面值人民幣,無論單雙,數值想怎麼變就怎麼變。所以,在低面值人民幣中,它的用武之處並不大。在考慮到印刷成本之後,該面值被取消發行也不算是非常意外吧。

再者,在移動支付功能尚未出現之時,在低面值的貨幣交易中,硬幣出現在人們口袋中的幾率,遠遠要高於紙幣。所以,除了一元面值的人民幣適合流通的同時,硬幣持有的磨損性、保存性,也加速了兩元紙幣的消失進程。

整體總結下來,造成兩元紙幣的消失因素主要為:紙幣不易保存、使用率不大、經濟發展帶來的必然趨勢,就跟"分"銷聲匿跡一樣。而在目前,考慮到物價上漲以及移動支付普及的前提下,你認為在未來,國家是否會發行面值超過百元的人民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9ROzWwBJleJMoPMVVX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