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翻身就靠這一把,現代汽車的八佰之戰能成功嗎?

2020-08-18     老車主說車

其實,韓系車在華的窘況早已不算新聞。

從2017年開始,韓系車就確立了「流年不利」的「車設」。姑且簡單了解一下近況吧!

6月,北京現代累計銷售為4.3萬輛,比去年同期下滑31.6%,1—6月,累計銷量為23.52輛,比去年同期下滑32.8%。在乘用車綜合銷量排名榜上,北京現代被長安、吉利、長城汽車超越,排名跌落至第15名,市場份額僅為3.1%。

2016年之後,北京現代已經連續三年沒有在百萬年銷陣營之內。儘管今年年初,北京現代理智地定下75萬的年銷任務,但從上半年僅僅31.36%的完成率來看,年度任務大機率落空。

現代汽車的另一家合資公司東風悅達起亞境況同樣不好。今年1—6月,其銷量為11.17萬輛,同比下滑31.4%,這已經是2016年東風悅達起亞達到65萬輛峰值之後,連續3年銷量下滑。

照此下去,韓系車步法系車在中國市場的後塵,不無可能。

至於,為什們韓系車從2017年開始持續走低,其原因已經被無數人分析得通通透透。

逃不過產品更新滯後,逃不過產品綜合品質不高,逃不過國產車的崛起和德系日系車的打壓等等原因。

事實上,從現代伊蘭特(參數|圖片)「四世同堂」開始,隱憂就已經凸顯,現代太注重轎車市場的發展,失去了與中國SUV市場共同發展的大好時機。

從2013年開始,國內SUV市場每年以40%的同比增幅飛速成長。緊跟這個速度的自主品牌收益頗豐,2017年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中SUV的市場份額占比高達60%,甚至成就了長城汽車這樣的專業SUV製造商,並且年銷連續破百萬。

反觀北京現代,2017年總銷量為82萬輛,SUV為23萬輛,占比僅為28%。明顯落後於大盤。

以此隱憂,如果再疊加上述關於產品老舊,品質堪憂,市場受到夾擊等各種因素,韓系車的「苦難」,如同雪球越滾越大,積重難返。

中國市場對現代汽車集團而言,是戰略級的地位。作為全球第五大造車集團,現代汽車當然少不了自己的看家本領:

第一是「江湖救急」的CVVD技術。

當前,在走過百年歷史的內燃機研發領域,技術的每向前一小步,都將付出極大的努力。可以說,目前還在做內燃機技術突破的主機廠,都是在干「事倍功半」的事。動力的提升和能耗、排放的雙降低之間是「一對死敵」,矛盾永不調和。

所以,德系車用了48V輕混,這個沒有技術含量的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日系車「未雨綢繆」,早就用成熟的油電混動技術來應對變化;美系車則直截了當,用三缸機來應對市場要求,當然這裡主要還是中國市場。

當下看來,韓國人的解決方法最妥當,那就是現代汽車的CVVD技術。CVVD技術也不是憑空而來,是在VVT、CVVT、CVVL之後,發展起來的第四代技術。

作為純機械結構的CVVD技術,體積小,可靠性較高。其核心工作原理是,能夠在不改變氣門升程的前提下,用更適合的轉速,合理控制氣門的打開時機和持續時長,從而實現阿特金森、奧托、米勒三種發動機循環狀態的共存。

因而,既可以減少發動機壓縮時的阻力,有效改善油耗,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燃燒所需的空氣量,達到提升發動機扭矩,改善加速性能的目的。

所以,CVVD比48V輕混結構更簡單,比油電混動成本更低,比三缸機可靠性更高。順便插一句,中國在這個領域的技術代表就是比亞迪的DM雙模技術。

DM-P可以實現比CVVD更強勁的動力,但成本更高。我們期待2021年,比亞迪DM-I平價技術的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即將上市的全新一代起亞K5(參數|圖片)將搭載採用CVVD技術的發動機。

第二是「姍姍來遲」的全新純電專屬品牌IONIO。

其實,在新能源領域,現代汽車是全球可提供氫燃料動力解決方案的第一梯隊成員之一。

早在2013年,現代汽車就發布了全球第一輛搭載氫燃料電池的汽車ix35(參數|圖片) FCEV,並且實現了量產。

2018年,現代汽車以更成熟的技術量產了被譽為「終極環保汽車」的氫燃料電池汽車NEXO。當售的NEXO BLUE,續航里程可達800km。

至於在純電製造方面,現代認為自己坐擁全球電動化模塊平台E-GMP,又有LG動力電池鼎力協助,所以顯得「胸有成竹」。

直到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韓國的市場份額提升到43%,並在6月,一舉超越現代汽車的純電SUV KONA(參數|圖片) EV。

再看中國市場,特斯拉同樣一騎絕塵。現代才如夢初醒:氫燃料動力汽車的發展,受限於由於整車產業鏈的不成熟,制氫產業鏈的不成熟,沒有5年時間,走不到實現批量性產銷那一步。

現代一回頭才發現,中國市場在售的純電車型,菲斯塔(參數|圖片)純電車和昂希諾純電車,僅僅是為了滿足積分政策的「油改電」產品。

而上好的KONA EV,曾經獲得2018年德國紅點設計大獎,2019年北美年度汽車多功能車領域大獎,2019-2020連續兩年獲得美國沃德十佳發動機與驅動系統大獎,得到權威機構的持續認可,可以充分證明了現代在純電車製造領域實力的產品,卻和中國市場沒有關係。

8月10日,現代汽車發布旗下純電動汽車全新專屬品牌IONIO,計劃在4年內推出三款全新純電車。

其中,首發車型是基於2019年法蘭克福車展上驚艷於世的概念車「45」打造的中型CUV IONIO5,預計在2021年上市。同時,現代宣布,到2025年,電動車銷量達100萬輛,市場份額達到10%,並成為全球第三大環保製造商。

IONIO品牌旗下全部產品均來自E-GMP平台,而該平台將於2021年導入中國市場。

救市如救火,顯然,現代這次亮出了家底。甚至,現代也已經認識到品牌走低在產品端帶來的連鎖反應,不惜拉來了「大佬」站台。

7月31日,現代汽車宣布重啟在華進口汽車業務,現代汽車大型SUV帕里斯蒂將作為首款進口車型,於今年9月正式預售。

現代的意圖很明顯,不在乎賣得怎樣,在乎的是我有「鎮店之寶」。如果加上2019年,現代將中國事業部從首爾搬到北京,真應了那句話「人在,槍在,陣地在」,為了「捍衛」中國市場,現代不惜一切代價。

是時候需要判斷現代成功扭轉局面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了?

我們在2019年度轎車排行榜,SUV排行榜,MPV排行榜的TOP10中,都找不到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的任何一款車型。韓系車的沒落是全方面的,之後,都不是一兩個爆款車型可以完成局面的扭轉。

2018年,北京現代除了昂希諾,菲斯塔等少數幾款新車型外,幾乎全部迎來更新換代。菲斯塔也是為中國市場而生的特供車型。

不要等到2021年,僅看當下,我們的自主車企在做什麼?

吉利發布CMA超級母體,規划下一個「千萬輛時代」;長城居安思危,三大技術平台打造全球化產品;

長安不再依賴合資品牌安利,藍鯨動力自成一系,快速扭虧為盈;比亞迪電池革新、平台開放、DM雙模技術已經進入全球新能源造車一流技術陣營……還有眾多新勢力造車,已初具規模。

更何況,還要疊加一個「忽冷忽熱,變化莫測」的市場。

在北美市場,韓系車以「物美價廉」為生存之道。現在,在中國市場,需要韓系車以同樣的態度對待。

什麼時候,韓系車以最好的汽車產品入市,以完全等同於國產汽車的價格參與競爭,韓系車在中國市場才見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8GMAXQBURTf-Dn5N9X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