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覆蓋還田比例最高的技術模式:玉米秸稈歸行全量覆蓋還田有哪些優勢?如何操作?

2020-03-28     農業機械

按照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關於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的要求,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的技術路線,重點是推廣秸稈覆蓋還田免耕和秸稈覆蓋還田少耕兩種保護性耕作技術類型。

各地可結合本地區土壤、水分、積溫、經營規模等實際情況,創新完善和推廣適宜本地區的具體技術模式。同時,提倡「應儘量增加秸稈覆蓋還田比例,增強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 。

玉米秸稈歸行全量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是屬於秸稈覆蓋還田比例最高的技術模式之一,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強,可提高免耕播種質量,有利於提高播種帶地溫,促進玉米苗期發育與生長。

技術模式定義

玉米秸稈歸行全量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以下簡稱秸稈歸行技術模式)是指收穫後秸稈全部覆蓋地表,採用歸行機對播種行(帶)的秸稈進行歸行處理,形成一個基本潔凈的播種行(帶),免耕播種機進行寬窄行種植,年際間秸稈交替(或間隔)覆蓋還田的技術模式。

上年玉米收穫秸稈還田後,在原均勻行距條件下,採用歸行機集行秸稈,相鄰2行或3行合併種2行,形成窄行作為苗帶、寬行放置秸稈的種植模式,寬行、窄行隔年交替種植。

該技術模式創設與配套機具研發,起始於中國科學院瀋陽生態應用研究所吉林省梨樹縣高家村「中國科學院保護性耕作研發基地」,逐步在東北進行示範與不斷成熟,配套農機形成系列產品,目前已經成為玉米全量秸稈覆蓋還田下進行免耕保護性耕作的重要技術應用模式,受到農民的歡迎,值得重點推廣應用。

技術模式優勢

一是寬行、窄行隔年交替種植,實現休耕,實現了秸稈全量覆蓋還田。

二是將待播種行(帶)上的大部分秸稈歸集到非播種行(帶),形成一個基本潔凈的播種行(帶) ,免耕播種時不會出現秸稈拖堆、機具通過性差等問題,有利於保證播種和深松作業質量, 有利於播種帶地溫回升和玉米苗前期的生長和發育。

適宜條件

(1)建議窄行行距≥40cm,寬行行距≥60cm,以不影響播種作業為宜。

(2)選擇高性能免耕播種機進行免耕播種作業,實現全量還田,保證作業質量,滿足農藝要求。高性能免耕播種機要求施肥開溝器、播種開溝器、帶狀耕作部件等入土部件滿足免少耕播種要求;限深輪、覆土器、鎮壓輪等土壤接觸部件一般應為圓形的滾動部件;採用指夾式、氣吸式、氣吹式等高性能排種器,實現高速精密排種作業。配備秸稈、根茬切割裝置或表層秸稈、土塊清理機構,實現電子監控等。

(3)選擇自走式聯合收穫機(配備秸稈還田裝置)配置相應割台,在進行玉米果穗或籽粒收穫的同時,完成秸稈的粉碎作業,滿足秸稈粉碎還田作業標準。

(4)選用性能可靠的植保作業機具進行作業,滿足植保作業質量要求。

(5)採用單一深松機進行必要的深松作業,並保證作業質量。

(6)作業機手應掌握該模式技術要點和免耕播種機等機具的操作規程,駕駛操作和性能調試規範、正確、熟練。

(7)在東北積溫少、地溫低、水分大、光照寡、降水多的低溫冷涼地區不宜採用。

作業流程及要點

秸稈歸行技術模式的作業流程:機械收穫+秸稈全部覆蓋還田秸稈歸行處理免耕播種病蟲草害防治苗期深松。

1. 機械收穫

採用自走式玉米收穫機(配備秸稈粉碎還田裝置)進行收穫作業,在秋季收穫果穗或籽粒的同時,將粉碎後的秸稈全量均勻覆蓋地表,不進行任何整地作業。

粉碎秸稈作業的質量要求是割茬高度≤8cm,秸稈切碎長度≤10cm,粉碎長度合格率>85%,拋撒不均勻率<20%。安裝調試合格,滿足使用要求方可作業。

秸稈產量小或有放牧條件的風沙乾旱、積溫較高地區,玉米機械收穫時秸稈粉碎還田機落地,將秸稈粉成細碎狀後覆蓋地表越冬。

2. 秸稈歸行處理

使用秸稈歸行機歸行作業,把待播種帶清空,秸稈堆放在翌年非耕作的行間休閒帶上。歸行要把握好作業時期,對秸稈覆蓋量大的地塊、相對地窪地,可以在秋季深松前進行歸行作業。

對易出現春旱的地塊或者覆蓋下土壤墒情一般,可在播種前幾天,或者歸行後立即進行免耕播種;秸稈覆蓋量比較少的地塊,可以在免耕播種機上配置前置秸稈歸行機,在播種同時進行歸行處理。

在春季大風比較多的區域,可以在歸行作業前,使用秸稈還田機對秸稈進行粉碎處理,也可以在歸行後用鎮壓器等對秸稈進行一次壓實作業,防止秸稈刮到播種行上影響玉米出苗。

3. 免耕播種

春播季節,當表層10cm土壤平均地溫穩定在12℃以上,土壤含水率在10%~25%時可進行免耕播種。高性能免耕播種機應具有良好的通過性能,一次性完成苗帶秸稈清理、側深施肥、單粒播種、覆土、鎮壓以及電子監控等作業。

駕駛操作應規範,免耕播種機調試正確;玉米品種須根據土壤、肥力和無霜期等條件選擇。肥料宜選用流動性好的顆粒肥料,種子播深、化肥深施等作業質量符合農藝要求。免耕播種的播期較常規播種可稍晚。

4. 病蟲草害防治

病蟲草害防治方法參照常規種植方式並遵循當地植保防治要求。為防止覆蓋免耕播種後引發的病蟲草害,一般在播後苗前及時噴施高效除草藥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

對少量未封閉住的雜草可在苗後3~4片葉時進行苗後除草;病蟲害防控或植株化控須用自走式高地隙噴杆噴霧機或無人植保機進行高效藥劑噴施,確保施藥效果。

5. 深松

根據田間土壤情況可進行必要的深松作業,深松深度≥30cm。秋季深松作業機械須配有碎土裝置;苗期深松作業機械須選用可在秸稈全量覆蓋下作業的深松機械,確保深松整地作業質量。

根據條件,特別是雨養農業區,優先選擇苗期深松作業,以提高播種帶地溫,促進玉米苗期生長,減少夏季雨季水蝕和地面徑流,增加土壤耕層蓄水量。

機具配備

以玉米種植面積50~80hm2為保護性耕作生產模式機具配置單位,主要裝備的機具方案:2行高性能免耕播種機、2行秸稈歸行機或者前置式秸稈歸行機、3行秸稈覆蓋下苗期深松機各1台,即可以滿足玉米秸稈歸行全量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作業的需要。除去農機購置補貼,機具投資在5.5萬元左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069I3EBnkjnB-0zb7X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