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下的執法,莫為力度忘溫度

2020-03-03     寶雞檢察

視頻截圖。

同為抗疫,粗暴當棄。但承壓狀態下,也總會有些擦槍走火的情況。

3月2日,一段「城管暴力執法,群毆一名配菜分揀員」的視頻,在網絡中熱傳。當日下午,當地城市管理執法局回應,該視頻內容屬實,目前正在調查此事,「有結果後我們會及時公布。」

雙方「不同頻」,是衝突由頭:被毆打者是生鮮企業員工,由於公司與當地社區有供菜合作,員工便在店前分揀;涉事城管認為這是違法經營,因為該社區下發通知,周邊小區均不允許有賣菜的擺攤點。員工不讓執法人員沒收相關物品,雙方言辭逐漸激烈,最後演變成視頻里的撕扯、毆打內容。

是亂擺攤點,還是兼顧防疫和居民生活便利的惠民措施,看起來是評判此事是非的重要依據。這是「因」。

但就「果」來說,不管怎麼說,粗暴執法都該避免。

疫情防控時期,城市管理工作強度高、任務重、壓力大,城管人員存在急躁情緒,這可以理解,但不能忘了規範執法的要求,不能為了執法力度而忘了執法溫度。這是底線。

無獨有偶。就在前些天,有一網民在當地基層黨建工作群上傳一小商鋪內多名身穿城管制服的男子制止商鋪營業,並搬走店內多宗商品、關停商鋪的視頻。當地城管的理由是:省市區三級疫情防控指令要求「所有非必需的公共場所一律關閉,一切群眾聚集性活動一律停止。」

好在此事得到了妥善處理:疫情防控指揮部向商鋪業主徐某賠禮道歉,責成聯合執法專班退還扣押商品,並對相關執法人員進行了批評教育。

必須看到,這類簡單粗暴的執法只是個例,也跟抗疫壓力下的「忙而後亂」不無關係。

當下絕大多數城管工作人員都毫無怨言、毫不猶豫地投入到戰疫一線工作中,並結合疫情防控時期城市管理工作的特點,適時地對城市管理工作方式方法進行調整,以說服、勸導和服務的方式做好疫情防控時期城市管理工作,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即便粗暴執法是個案,在特殊時期需要全社會齊心防疫的背景下,也該盡力去避免。

公安部副部長杜航偉近日就表示,在保障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當中,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堅持寬嚴相濟,多一些柔性執法,多一些說理執法和人文關懷,儘量化解掉舊矛盾,不產生新矛盾。

這針對的是公安系統。對城管執法來說,寬嚴相濟的原則其實也該適用。

事實上,城管本來就有七分服務、二分管理、一分執法的「721」工作法。如果涉事城管人員多搭上幾句話,問問具體原因,多些「情、理、法」結合,可能衝突也能避免。

就此看,我們希望各地城管人員給予民眾更多執法溫度,也希望有關方面也能對城管人員予以減壓和必要疏導,避免抗疫壓力傳導到執法強力上。當執法更有溫度,也自然會凝聚起同心一向的抗疫合力。

丁慎毅(職員)

編輯 胡博陽 實習生 張曉雨 校對 陳荻雁

來源:新京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viEn3AB3uTiws8KfZ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