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交易策略絕了

2019-11-14     小狗錢錢錢

作者:盧小錢(未經本人授權,禁止在其他平台轉載)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特別的現象,買股票的時候,喜歡一漲就賣,買基金的時候喜歡一跌就賣。

股票跌的時候盼漲,可是一漲總又拿不住。在跌的時候還能夠長時間持有,等上漲回本了反而著急賣出。

這就好比被嚴刑拷問了很久,都沒有招供,最後給點甜頭就全招了。

下面我們來看兩個案例,如果你持有的兩隻股票,一隻是賺錢的,另外一隻還在賠錢,這時你剛好需要一筆錢,必須賣出一部分股票獲得現金,你會賣出賺錢的股票還是賠錢的股票?

我想很多人都會選擇賣出賺錢的股票,因為賠錢的那隻現在賣出的話,浮虧就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虧損,賺錢的那隻如果不止盈,未來有可能會因為下跌把收益又還給市場。

不過真實情況往往是賺錢的股票可能是一隻牛股,賠錢的股票正因為本身就不怎麼好,股價才會長期低迷。

投資者會把漲得好的股票賣出,甚至加倉到表現差的股票身上。表現差的股票繼續低迷,投資者最後忍不住清倉止損,還是把之前賺的錢又虧了進去。

這個現象在買基金的時候正好相反,人們更傾向於賣出虧損的基金,繼續買入盈利的基金。

挑選基金的時候投資者偏愛通過收益率排序的方式買入歷史收益好的基金,這就和加倉表現差的股票思路完全相反了。

這種相反的操作思路在止損的時候表現得尤為突出,如果兩隻基金,一隻是賺錢的,一隻是虧錢的,這時候需要賣出一隻,大機率會賣出還在虧損的基金。

為什麼基金和股票會出現兩種截然相反的操作思路呢?因為投資個股的時候股票是自己選擇的,投資基金的時候背後的股票是基金經理選擇的。

止損自己選擇的股票,相當於就是承認自己在選股上犯了錯誤,這個錯誤是很難承認的,假設承認自己犯錯了,那立刻改正才是最佳選項,投資者被套後裝死,其實就是在逃避自己犯下的錯誤。

基金所買入的股票,是別人替自己做出的決策,這個時候如果收益不好,更傾向於認為基金經理能力不行。指出別人的錯誤是很容易的,並且止損之後還會有一套說辭安慰自己「本該賺錢的,都怪基金經理太笨了,選的股票太差了」。

再舉一個例子,當投資者購買指數基金的時候,又開始傾向於賣出收益好的品種,買入收益差的品種。

指數基金背後的選股規則是透明的,投資指數基金看似是一種被動投資,實則是一種主動投資,每一隻指數基金都是自己選出來的。

兩隻指數基金,一隻是虧損的,另外一隻是盈利的,如果非要賣出其中一隻,更傾向於賣出盈利的,留下虧損的。

那是不是應該反向操作就對了呢?也不是的,到底應該賣出,還是買入,不能基於當下或過去做出選擇。過去漲的挺好,現在跌了,未來不一定還會再次漲上去。而是應該往前看,根據未來的預期收益做出選擇。

不管股票還是基金,都應該賣出預期收益差的品種,買入預期收益好的品種。

都看到這了,還不關注一下嗎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有用,幫作者分享一下吧,您的朋友一定會感謝您的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qO7aW4BMH2_cNUg4x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