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節後開盤前一天的時候,我發文說到「文章看到現在如果你還想下車,就想想18年吧。19年可以說是個小牛市,各大指數漲幅都不錯,但是投資者卻不賺錢,為什麼?很簡單18年的時候因為恐慌沒有在車上,19年上車太晚。」
當天有讀者留言說「胳膊拗不過大腿,開市後堅決清倉。」也有人說「開盤就賣,然後慢慢低吸建倉。」
這些讀者一定是不經常看我文章的人,因為我相信經常看我文章的人不會犯方向性的錯誤。下面還有另外一些人說「我就等了好久,終於有了買進的機會了。」
很明顯,不管開盤之後的趨勢是向上還是繼續向下,在現在這個位置都不應該過度減倉,在市場低位越跌反而越是機會。
當然有些人是想先賣再買賺個差價的,投資者都覺得自己可以做到低買高賣,實際操作的時候卻總是一賣就飛,一買就套。
還是上面那個觀點,現在市場點位很低,向下空間有限,為了有限的收益冒著失去籌碼的風險太不值當了,性價比太低。
上證指數已經八連陽,節後開市第一天清倉的人又到了開始追漲的時候。
本來可以買的更便宜,結果這麼一折騰又「低賣高買」了一把。
為什麼投資者會這麼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還是風險厭惡的心理在作怪。
市場在慢慢下跌時,大部分人因為厭惡虧損往往可以堅持拿住不賣出,因為不賣出浮虧就只是浮虧,不是真正的虧損。
在預期市場會出現大跌時就不一樣了,投資者風險厭惡的心理發生了變化,之前是因為市場下跌很緩慢,預期虧損不大,對心理造成的影響小。
預期市場會出現大跌時,特別是市場果真出現預期的大跌後,當下的大幅虧損一下就衝擊了投資者的心理防線。此時可預期的更大幅度的虧損占據了上風,投資者很快就會做出止損的操作。
市場接連上漲之後,之前清倉的投資者又會在大漲之後加倉。剛清倉完的時候是不甘心立刻以更高的價位買進的,就會等一下,一直等一直也沒等來預期的下跌,甚至連回調都沒有,此刻害怕踏空的心理又開始作怪。
害怕踏空也是一種風險厭惡,因為踏空而錯失的收益部分,就是踏空者認為的損失。
市場越是上漲,被逼空的投資者越是糾結要不要加倉。加倉,比之前買的貴心理不甘,不加倉,明天可能更貴,更不甘心。此刻如果有一次回調,就有了上車的理由。
之所以會說投資是一件反人性的事,就是因為人性中的很多弱點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了投資過程中的決策。
在投資中避免情緒過多的影響投資決策,需要我們慢慢建立起一套交易系統,根據系統做出決策,而不是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很不靠譜的,我相信當時清倉的那些投資者現在也不會認識到自己錯了,他們又開始懷疑A股了,又開始罵A股了。
都看到這了,還不關注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