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好轉和復工復產
商場、餐館裡的人流量也在逐漸增加
人們的生活秩序也開始逐漸恢復
與以往不同的是
人們的購物傾向從實體店
慢慢轉向了網絡購買
從試衣間變為直播間
我們所熟悉的直播平台有抖音、快手、映客等app,而網絡直播則打著「雙11」、「女神節」等節日名頭進行帶貨銷售。
這種新型銷售模式和傳統銷售模式的區別在於:傳統銷售無法為每一個顧客的需求提供全面的服務,並且還會受到地點、人流等因素的影響。而網絡直播的新奇點則在於它所受到的限制因素少,只要有一台手機、一個主播和產品,基本上就可以開始直播帶貨了。
在上下班時間或者晚上在家的時候,打開直播app,挑選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主播,就可以看到實時的直播視頻。也可以在直播間直接購買對方銷售中自己心儀的產品,還可以和主播交流從而了解更多關於產品的信息。這對每日忙碌於上下班趕路的上班族來說,不僅省去了外出買衣服的時間,更減少了上下班路上的無聊。
這種消費和生活需求
在疫情期間更是成為
許多商家的「救命稻草」
越秀某服裝批發市場的一個店家的生意,在疫情期間遭遇到了很大的影響,為了重振店鋪生意,他從實體銷售轉為了網絡直播。
在直播間,店家教大家如何穿衣搭配、如何分辨和挑選好質量的衣服材料,還分享了自己的創業經歷。在得到了一定的粉絲數量之後,店家正式開始了直播帶貨,許多的批發商也主動參與到其中,利用「嫁接」的方式——一個人直播,一排手機直播,幫著一塊帶貨銷售。
很多服裝主播還會將衣服近距離的向觀眾展示,甚至會親自穿上,給觀眾提供最直接的上身感覺。這也是傳統銷售模式無法做到的。
不僅僅是服裝方面,食品、飾品、化妝品等都在網絡直播帶貨,在網上人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不同形式的直播,主播們使出渾身解數儘可能多的吸引觀眾的關注,引導觀眾下單購買。
今年
首屆廣州直播節越秀區分會場
展示了越秀強大的直播潛力
越秀將緊抓
廣州打造直播電商之都的契機
鼓勵直播電商平台、MCN機構等
直播運營商落地越秀
大力推動直播電商創新資源要素集聚
編輯:方卓正
記者:陳澤宇
攝影:鍾涌、 蘇卓健
責編:翟曉雪
編審:劉榮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