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公園丨科技快訊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當地時間10月9日揭曉,John Goodenough, Stanley Whittingham和Akira Yoshino三位科學家由於在開發鋰離子電池方面的貢獻而分享今年的獎項。
鋰是最輕的元素之一,因此人們很早就意識到鋰用於電池的潛力,但鋰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因此如何開發出安全可靠的基於鋰的電池是一大挑戰。在上世紀70年代,Stanley Whittingham發現,用二硫化鈦作電池正極時,鋰離子可以鑲嵌在這種材料的層狀結構中。配合金屬鋰製成的負極,最早的鋰離子電池由此誕生。但此時的鋰離子電池還不具實用性,因為二硫化鈦昂貴且製備困難,而且這種材料和金屬鋰在空氣中的穩定性都很差。
上世紀80年代,John Goodenough用氧化鈷代替二硫化鈦作為鋰離子電池正極,這一改進使得鋰離子電池的電壓幾乎加倍,從而顯著提升了電池的性能。不久,Akira Yoshino又提出用石墨代替性質活潑、不穩定的金屬鋰作為電池負極,最早投入商業化應用的鋰離子電池由此誕生。鋰離子電池遍布世界各地,驅動著從手機、電腦到電動汽車在內的各種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約翰·B·古迪納夫
約翰·巴尼斯特·古迪納夫,美國固體物理學家,是二次電池產業的重要學者。他目前是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教授。
M·斯坦利·威廷漢
他目前是化學教授,是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材料研究所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任
吉野彰
吉野彰,日本化學家,現任旭化成研究員、名城大學教授。紫綬褒章表彰。吉野是現代鋰離子電池的發明者,曾獲得工程學界最高榮譽全球能源獎與查爾斯·斯塔克·德雷珀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