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死後十五天,嘉慶皇帝賜和珅自盡。說起和珅,大家會想到紀曉嵐,這對老對手被導演搬上熒幕之後,帶來的歡樂遠勝於官場上的明爭暗鬥。
大家更會想到這個千古大老虎被抄家時的財產,約八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皇家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說他富可敵國,一點都不誇張。
舉個例子,和珅是個文化人,有錢那也是低調地奢侈,他每天早餐是用上等的珍珠磨成粉,有專門的珠寶供應商特供珍珠,而清朝另外一個大人物慈禧老佛爺也服用珍珠粉,但她是半個月吃一次,和珅是天天吃。
和珅這麼有錢,都是自己打拚出來的,他的確是個大貪官,這也是一種本事,說明他混的好啊,所以人家才給他進貢。
和珅到底是怎樣一步步走出來的,我相信值得當今的很多人學習,如何在都市奮鬥,如何從屌絲逆襲,應該學學和珅。
01
兒時父母雙亡,一切靠自己。
和珅他不是漢人,是滿族人,所以他不姓和,他真實姓氏是鈕鈷祿,這在滿族中屬於大姓,也有不少皇族人是這個姓,相當於漢族的劉、王、李、陳等。
和珅和弟弟兩個人就讀於咸安宮,這個學校以招生條件嚴格和教育質量出眾,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名校。能夠進入這個學校的,非富即貴,而且必須都是旗人。
在和珅10歲左右的時候,他的父母去世,所以即使曾經他可能是官宦子弟,但在父母早亡的那一刻起,他將來的路必須要靠自己了。
咸安宮這所貴族學校相當於今天的名校,裡面文史武功什麼都要學,但因為裡面官宦子弟多,用功的人自然就少。
很多人沒了父母的管教,走上了歧途,和珅和他弟弟是這學校里特別努力讀書的那一種人,所以很快脫穎而出。
從小和珅就非常明白一個道理,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努力,一切靠自己。
和珅各門功課學的都很好,但他的努力遠不止於這些。
說一個小故事。
在他還是十三四歲的時候,和珅就開始刻意下苦功夫臨摹皇帝的字跡,這麼做的目的很簡單,以後如果進入仕途,肯定是要寫奏章摺子的,也就是我們現在的一些工作報告。
領導看到的不僅僅是字跡上的相似,有好感,更是知道這個人的心意,一個有心人,這世上難得有心人吶!
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就有這樣的心機和城府多少有些可怕,但也同樣能說明和珅是真得足夠努力,想盡一切辦法來提高自己,迎合這個世界。
他當時的老師吳省蘭看到後,就覺得這個少年以後必能成大器,所以對和珅很照顧。
正是這一步步的努力和經營,和珅遇到了一個貴人,當時的尚書英廉。
英廉聽說了咸安宮出了個人才,就想考考這個人,他就是和珅,說明和老師關係處得好,就容易被推薦包裝出去。
英廉讓和珅寫一個匾額,毫無疑問,多年的書法字體練習,和珅一出手便讓這位大人刮目相看,都是混官場的人,心裡和明鏡似的,英廉知道這個少年前途無量。
後來,英廉將自己的孫女許配給了和珅。
一個人可以窮,可以卑微,甚至低到泥土裡,但一定不能放棄自己,你的每一點努力,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為了將來有更多的機會和可能。
02
高考失敗,另闢蹊徑。
和珅也許不是一個考試型的選手,在他18歲考科舉的時候落榜了,這一度讓他十分頹廢,英廉將他推薦到皇宮裡當差,做了乾隆的三等侍衛。
不得不說,英廉真是和珅人生路上的一大貴人,但與其說是英廉成就了他,不如說是和珅造就了自己。
沒有展現出足夠的潛力,別人也不會在你身上多做投資。
事實證明,英廉的投資是正確的,和珅這樣的人才在乾隆身邊很快就被發現了。
有一次,乾隆聽說犯人逃跑了,就隨口引用了句《論語》,表達對朝臣工作的不滿,和珅立馬接了一句,回答地很投乾隆的心意,這引起了乾隆對身邊這個侍衛的興趣。
聊天發現,這個小伙子滿腹經綸,談吐不凡, 學識不簡單,後來經常找和珅聊天,和珅很快提到提拔。
沒有滿肚子的乾貨,是難以做到和乾隆對答如流,又回答得如此令人滿意。
即使我們現在可能只是在一個很普通的崗位上,但你只要你能抓住可以展現自己的機會,就一定能夠脫穎而出。
在電視劇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肥頭大耳,總是被紀曉嵐捉弄的和珅,其實和珅的學識並不比大學上紀曉嵐差多少。
說個案例給大家聽聽。
有一天,乾隆在圓明園看朱熹註解的《孟子》,由於字比較小,乾隆眼睛看得費勁,就讓和珅把燈調亮一點。
和珅竟然將《孟子》全文的朱熹註解全都背誦給乾隆聽,從文字轉變到了語音,背的人有心,聽到人愜意。
乾隆對和珅的學識很是欣賞,特地下旨讓他做官,正式走上了仕途。
一生之中,你會經歷各種挫折和磨難,你會失去很多東西,但有一樣是再苦再難也不會離你而去的,便是你的能力。
03
會為人處世,做事又認真。
走上仕途的和珅,開始展露自己的才華,不僅僅是個人的學識,還有各種心機和手段。
和珅是乾隆十分看好的人,是乾隆親自點的兵,所以他十分注重形象和業績。
剛做官的和珅很清廉,他不是不想貪,而是知道還不是時候,他需要自己真正強大起來,根基足夠穩固。
和珅很會為人處世,當時他接乾隆的旨意去查辦一個貪官,封疆大吏李侍堯,李侍堯平時經常進貢奇珍異寶,乾隆讓和珅去辦他,用意和珅已經領會了。
和珅在收集了各種證據之後,將李侍堯拿下了,抄了他的家產,這事辦得漂亮,大快人心。當所有人都建議嚴辦李侍堯的時候,和珅卻又向乾隆建議緩刑處理。
結果,乾隆還真沒殺他,李侍堯第二年就重新被啟用了,又出來做官了,他視和珅為大恩人,從此進貢的時候自然也少不了和珅。
還有一次,乾隆有個寵妃惇妃很蠻橫,經常為小事打宮人,乾隆知道後很生氣,要廢了惇妃的名分。
和珅是很會揣摩乾隆心思的,他知道乾隆只是在氣頭上,而且也是做做樣子,所以他為惇妃求情。他說,惇妃的女兒十公主還小,需要母親照顧,名分就不廢了,給她降級吧,乾隆想想採納了這個建議。
後來,惇妃又獲乾隆寵愛,她建議將女兒十公主嫁給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
和珅的一步步鋪墊和經營,讓他瞬間從大臣又變成了皇親國戚。
和珅也不僅僅只會玩這些人情世故,他的工作能力同樣出色,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能臣,這也是他能長久獲得乾隆信任的一大原因。
滿族八旗子弟重武輕文,其實到了雍正時期打仗的工作已經不多了,但八旗子弟仍有很多人希望靠在馬背上立戰功,求功名,讀書根本不怎麼當回事。
和珅少年時肯努力,什麼都學,文才自然也很厲害,就是在以文治善長的漢臣中,和珅也可以碾壓很多人。
修『四庫全書』,和珅是最後一位總編纂,『紅樓夢』之前叫『石頭記』是當時的禁書,也是和珅出了不少力一手促成高鶚完稿的。
還有一次,西藏的喇叭寫乾隆寫了一封信,但是藏語沒人懂,乾隆急召和珅來翻譯,並讓他在承德的避暑山莊為當時的六世達賴蓋一個喇叭廟。
不管乾隆交代了什麼事情,和珅都能很出色地完成任務,他能揣摩出領導的心思,讓其面子裡子都有。
所以為什麼乾隆一直沒有辦和珅,就是這個原因,你說和珅貪污那麼多,乾隆不知道嗎?
他知道,但他身邊少不了這樣既能幹實事,又能知道他心意,哄他開心的人,而且他還是旗人,不是漢人,
縱觀和珅的一生,你會感嘆這樣一個從底層一步步走上來的人,他的努力,他的堅持,他混職場的一些哲學,都是值得借鑑的。
一個人的出身是不能改變的,人生路上的各種變故也是難以預料的,但只要你不放棄,總歸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