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加拿大政壇一夜變天!

2020-08-19     北美報告

原標題:重磅 | 加拿大政壇一夜變天!

加拿大政治氛圍 空前緊張

今早(8月18日), 加拿大政壇迎來兩則重磅消息!

其一是由於WE charity事件愈演愈烈,加拿大自由黨不斷踩雷,導致 特魯多不得不考慮推遲下議院議會至10月份,以便做出一些內部調整。不過此舉必須獲得加拿大總督Julie Payette的支持,目前官方並不知道特魯多打算何時開始,以及具體的休會時長。

加拿大下議院即眾議院,是加拿大國會的一部分,並與上議院及君主組成整個立法機關。下議院是整個立法機關唯一由民選產生的部分,現有338個議席。 下議院在聯邦國會擁有最大的權力及最高的問責權,因此它的一舉一動都事關加拿大政治風向。

消息人士向CBC表示,特魯多本將在9月份舉行一次自閣會議,然後於10月份發表演講,開啟下議院的新一屆會議。相關預算或經濟更新計劃也原定於10月份進行。

但如今, 上述時間表可能被延後。

其二是繼莫諾昨晚辭去財政部長之職後(詳情回顧北美報告報道: 加拿大財政部長突然辭職! ), 特魯多愛將、加拿大副總理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今早便被宣布兼任這項要職,管理加拿大日漸虛空的國庫,成為加拿大歷史上首位女性財政部長。

特魯多高度評價稱,「加拿大和世界正處於十字路口,政府正試圖在新冠疫情激增之際重振經濟,方慧蘭則是接受這項重任的最合適人選。因為她曾在過去一段時間多次與我就該問題進行探討,討論如何幫助每個人以正確的方式發展經濟,甚至專門就這類問題寫了一本書。直到今天,她都是我內閣中的關鍵人物。當我們尋求建立一個更公平、更繁榮,且能給每個人創造真正機會的加拿大時,她是我能想到的最合適財政部長之位的人,幫助加拿大創建更美好未來。」

最後,特魯多感謝方慧蘭多年的支持,並稱將在未來幾個月繼續依靠她。毫無疑問, 方慧蘭是一塊革命的好磚,哪裡有需要就能往哪裡搬。自2015年自由黨上台後,方慧蘭 就先後出任聯邦國際貿易部長、外交部長、副總理兼跨政府事務部長和財政部長。

然而聽聞此消息,保守黨內的保守派財政批評人士卻毫不客氣地指出, 即使現任內閣玩起「搶椅子」的接任遊戲,也不足以克服自由黨政府的失敗。

這句話令讓人們對於「 方慧蘭是否能在特殊時期,勝任這個至關重要的職位」產生猶疑,也令她精彩的個人履歷再次浮現。

學霸,理想主義者

方慧蘭,聽起來是一位華人女性,其實這個名字是Chrystia Freeland 在2013年競選多倫多中區自由黨候選人時,為獲取華裔社區的支持而取的,是她的姓氏Freeland諧音。

比喻慧質蘭心、品性高尚,這和Chrystia Freeland的個人性格特徵非常吻合。

方慧蘭是加拿大烏克蘭移民後裔,1968年8月2日出生於阿爾伯塔省,曾至義大利的聯合世界書院讀高中,之後到哈佛大學主修俄羅斯歷史和文學,1990年取得文學學位並獲取羅德獎學金,同時在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深造,主要領域為國際關係、經濟學、政治,1993年取得碩士學位。

須知羅德獎學金(Rhodes Scholarships)享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美譽,全球錄取率僅為萬分之一,是全球最難申請的獎學金。它能為學生提供牛津大學全額補助,獲得這項獎學金的學生大多在畢業後成為了各行各業的影響力精英。

圖源:路透社

這樣高端的學霸,畢業後竟做出一個不同尋常的舉動,選擇成為一名普通記者。但由於個人能力過於出眾 ,會講英語、法語、俄羅斯語和烏克蘭語,而先後為《金融時報》、《華盛頓郵報》和《經濟學人》雜誌擔任特約記者。

之後,方慧蘭曾任《金融時報》莫斯科分社社長和常駐東歐記者,一度擔任《金融時報》的美國總編輯,1999年轉任加拿大《環球郵報》副編輯,2010年加盟路透社,最高做到常務經理和消費新聞編輯。

與此同時,她還是暢銷書作者,著有《世紀大拍賣:俄羅斯轉軌的內幕故事》和《巨富:全球超級新貴的崛起及其他人的沒落》。後一本書曾入選《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並獲2013年度萊昂內爾·格爾伯書獎。

圖源:Amazon

方慧蘭的丈夫是《紐約時報》的文化記者,兩人育有三個子女。如果繼續留在新聞界,方慧蘭現在的影響力應該是如日中天,但她卻選擇了從政。

2013年,特魯多出任加拿大自由黨黨魁後,常常在公開演講和媒體訪問時引述方慧蘭的觀點和書籍中的話,兩人也有討論政策議題,後來特魯多遊說她投身政界。

方慧蘭在7月份宣布參選多倫多中選區的自由黨議席, 11月獲勝,首度晉身加拿大國會下議院,正式進入政界。

圖源:CBC News

對於新聞人來說,這是巨大跨越。人們一向認為記者是無冕之王,而政治家則是騙子。

她女兒認為政治家都是壞人,對她從政充滿擔心。方慧蘭最敬佩的一位紐約編輯警告她道: 如果參政,你將永遠無法再說出真相

圖源:CBC News

但對於方慧蘭自己而言,這是一個很個人化的決定,在新聞界,她能做到的都做到了,怎樣才能發揮個人更大的能量呢?她希望從空想家變成實幹家,為自己的祖國帶來政治上的改變和突破。

國際化視野,敏銳的知覺,迅速評估形式的能力以及懷疑一切的態度,方慧蘭把新聞人的優秀特質帶到了工作中。

後來,方慧蘭改到大學-玫瑰谷選區,並於2015年自由黨上台執政後一路乘坐火箭,晉身特魯多內閣成員,先後出任聯邦國際貿易部長、外交部長。

這是加拿大政治中兩個最難搞定的職位,方慧蘭剛剛上任就接受了加拿大與歐盟的雙方自由貿易協議談判。後期一系列事實證明,方慧蘭仍算出色地完成了這些艱難任務。

與歐盟的談判最終達成了協議,雖然不算成功,但方慧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經過這次的歷練,2018年9月,在和美國就新一輪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談判時她就表現的很出色。

她強勢、堅定,了解墨西哥,美國人,加拿大人,她能夠做出平衡和協調,總是掌握主動權。特朗普曾經公開指出:「我們對加拿大的談判風格非常不滿,我們不太喜歡他們的談判代表。」

圖源:USMCA

2019年4月18日, 因為「協商能力強」而迅速達成了加拿大、歐盟以及美墨加貿易協議,方慧蘭被福布斯雜誌中列為年度第37名優秀領袖,同時被Maclean雜誌稱為「萬事大臣」 (minister of everything)。

此前, 聯邦自由黨在能源和環境等議題上與阿爾伯塔省、薩斯喀徹溫省的政治分歧日益嚴重,導致本屆大選時 自由黨 在這兩省全軍覆沒。於是,總理特魯多選後擢升方慧蘭為副總理兼跨政府事務部長,冀望她以阿省出生的背景,緩解聯邦與中部省份的關係。

加拿大中部的文化是男性主導,可想像方慧蘭有多難。面對這個燙手山芋,方慧蘭選擇放低姿態,認真聽取意見。後來因為疫情關係,很多關鍵性議題被擱置,但公眾評價稱: 她獨自承受壓力,卻始終不會撕破臉。

「我支持特魯多」

方慧蘭被特魯多一手提攜引入政界, 她對特魯多不只有伯樂之情這麼簡單,而是在深層次上與特魯多執政理念完全一致,並在處事方式上用「強硬」彌補了特魯多的不足。

即使對於WE charity醜聞事件,方慧蘭也多次為特魯多公開向媒體道歉,但依然堅定地表示, 我支持特魯多

方慧蘭稱:這個極具挑戰性的時刻,我們都竭盡所能為國民服務,堆積如山的難題要在短時間內解決,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做呢?

圖源:Globe and Mail

7月底最新民意測驗顯示,如果聯邦監管機構發現總理杜魯多在WE charity上再次違反《利益衝突法》,則將有近一半的加拿大人將支持重新舉行大選。

撲面而來的疫情危機,空前的國民經濟壓力,以及莫諾突然離職的重擊,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正處於高度緊張的氛圍中。

此刻臨危受命的方慧蘭將如何為特魯多披荊斬棘?未來等著她的還有何種難關?她會如何漂亮地應對這一切?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王剛、條姐

版權聲明:【除原創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PRfCHQBeElxlkkajhL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