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路 | 小演奏家們自己的故事:Liya勇追音樂夢 做最好的自己

2022-02-15     北美報告

原標題:琴路 | 小演奏家們自己的故事:Liya勇追音樂夢 做最好的自己

在列治文上六年級的11歲女孩Liya Pan,在第二屆PRM環太平洋音樂大賽北美區比賽中獲得Junior C一等獎。在本文中,讓我們通過文字、視頻和圖片述說她的成長故事!

Liya從六歲起就跟隨姜翰先生(Edward Jiang)學習鋼琴。她從小就對彈琴感興趣,一開始是在電子琴上彈著玩。正式學琴後,每天的彈琴時間逐漸增加,從半小時到45分鐘,再到一小時、兩或三個小時。

PRM評委會寄予Liya的評語:
跋涉不止,用音符寫滿大地。從溫哥華到卡爾加里再到卡內基,小小的行囊里藏著對音樂的理想和熱愛。相信Liya會為這個世界創造出精彩經典之聲。

Liya說很喜歡彈琴,可以通過音樂表達內心感受,也不想放棄任何類型的曲子,所以一直在練習不同學派的鋼琴曲。不過,她自己最喜歡的還是浪漫派的鋼琴曲,讓其完全沉浸其中。

琴藝出色的她8歲時就參加了加拿大全國音樂大賽CMC決賽,以一首蕭邦的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獲得該年齡組第一名的好成績!十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完鋼琴十級,之前在學琴半年後考鋼琴三級,一年半後考了六級。

在Liya媽媽看來,女兒雖然有一定的音樂天賦,但成績的取得與個人努力,以及名師指導密不可分。而媽媽在陪伴女兒學琴的道路上也付出了很多心血,Liya在採訪中說,媽媽在她上鋼琴課時一直會陪在旁邊認真記筆記,原來是記彈琴時出的錯誤,現在是記錄在音樂表現方面的不足。

琴聲悅耳,但學琴之路的確辛苦。媽媽回憶稱,為了鼓勵女兒,在她彈琴彈累的時候常常想辦法逗孩子開心。之前參加CMC大賽時,女兒一天要加緊練習5個小時。休息時間,媽媽就特意逗女兒笑,母女二人在家裡笑成一團。孩子放鬆心情後,再開開心心地練琴。

小小年紀的Liya,很有自己的想法,「彈琴給了我自信,只要我努力、專注,就能做好我自己!彈琴不僅僅是愛好,將來可能是專業之一。但不論以後從事什麼職業,音樂都會一直陪伴我。」

音樂之路常常充滿艱辛,在參加去年11月PRM環太平洋音樂大賽前,Liya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壓力。鋼琴老師姜先生回國三個月,無法進行面對面指導。大賽競爭激烈,音樂細節決定成敗。Liya從暑假就開始辛苦練習,從預賽、初賽,再到決賽和頒獎典禮的表演。

Liya媽媽特別提到了參加預賽時的表演曲目--崔世光的《松花江上》。為了讓女兒充滿感情地演奏、表現出這首具有中國文化色彩的鋼琴曲,爸爸媽媽下了不少功夫。給女兒講解」九一八事變「,讓她朗誦詩歌,看相關電影,一步步了解音樂背景和當時反侵華戰爭的悲憤之情。

比賽時,Liya說自己有些緊張,但是由於曲子非常熟,現場發揮得不錯。媽媽稱,」只要女兒做到她自己的最好,跟自己比進步就很讓人開心。將來是否從事音樂,會尊重女兒的選擇。只要女兒喜歡,就會支持」,「女兒很喜歡挑戰自己,每個作曲家的作品都想嘗試。演奏鋼琴技術的構建很重要,有了技術的保障,浪漫、古典和現代派的音樂都很容易上手。」

Liya的爸爸從小就非常喜歡音樂,他認為在舞台上獲得掌聲並不是演奏鋼琴的最終目的。孩子學琴需要打好基礎,注重技巧和樂理的培養,彈琴對小孩毅力、品格的培養非常有益。

懂事的女兒在學琴之路上的堅持讓爸爸很佩服,「練琴在我們家裡是第一位的,堅持很重要。」

由於彈琴在Liya的日常生活中占了不少時間,爸爸媽媽分工明確、互相配合,確保不影響女兒在其他方面的發展。在此期間,也培養了孩子對時間的管理,懂得自律。課後Liya還會跳自己喜歡的芭蕾舞,練習花樣滑冰。

他們發現學琴對個人發展幫助很大,記憶力和理解力都獲得很大鍛鍊,同時對音樂的理解也有利於身體的協調。

Liya爸爸稱,老師注重讓學生欣賞其他鋼琴家的演奏,觀察他們如何表現音樂。音樂表現力與演奏者的自身閱歷分不開,所以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深刻了解歷史、文化和人文故事。

相信Liya的堅持、自律,以及在音樂上的追求和努力,會讓她成為更好的自己!而她的爸爸媽媽會一路支持、陪伴著女兒,讓女兒開開心心學琴,一步步完善自己、了解世界、親歷人生!

小演奏家們自己的故事

琴路

文字 ·向日葵

出品 · 她鄉Weekly

圖片 · 來自被採訪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593c2a4f012a36becbde5e98606bc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