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決定將120多萬噸核廢水排入大海的消息,震驚了全世界。
一些專業機構計算,此舉將使放射性物質在57天內,擴散到太平洋大半區域。
多個國家也將遭到核污染影響。
一些人憤慨地指責日本「有小禮而無大義」。
而又有一些觀點,認為「影響不大」,並從「專業角度」分析了日本此舉的「合理性」。
福島核泄漏事件
面對截然相反的兩種說法,毒藥君先是懵。
後是怕。
因為毒藥君想起了一部HBO高分神劇:《車諾比》。
這部立足真實事件,又將故事拍到極致的神劇,當年甚至在評獎中一舉打敗了《權游》。
更重要的是,這部神劇用極致的影像與故事,展現了核泄漏的恐怖後果。
以及,在核泄漏背後,更令人震驚的謊言與代價。
表相
1986年4月,車諾比。
伴隨一聲巨響,天外出現一道強光。
震醒了消防員和她的妻子。
夫妻倆的命運即將墜入深淵。
這聲巨響來自車諾比核電站,控制室負責人迪亞特洛夫還在佯裝鎮定。
而下屬的一句「堆芯爆炸了」,讓在場的工程師們徹底懵了。
負責人自我感覺良好,不停安慰大家「我們的操作沒問題」。
甚至,他認為這只是普通的火災,找消防隊來滅滅火就好。
於是,劇集開頭的消防員接到指令,前往核電站滅火。
在毫無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消防員隨手拿起地上爆炸後的碎片:石墨。
並猛烈地聞到空氣中一股不明的金屬味道。
在室外,不知名的碎屑飄蕩,毫不知情的人們還在親熱。
危險正漂浮在空氣中。
這種毫無防範的後果是什麼呢?
鏡頭轉到醫院,哀鴻遍野。
護士在毫無防護的情況下,隨意丟棄傷員的外套。
一名護士的手上,隱隱不對勁。
這些衣服,早已被核輻射污染了。
情況十萬火急。在危險中心,有人莫名吐血。
循環泵室也被炸得一地碎片,工作人員皮膚完全潰爛。
可另一面,高層就這次「普通火災」,還在開不咸不淡的大小會議。
有人推鍋,有人維持穩定。
拄著權力拐杖的老頭,指了指牆上的列寧像。
「我們封鎖城市,切斷電話線,這正是我們發光發熱的時刻。」
老頭一通瞎鼓舞,結束了會議,還獲得陣陣掌聲。
當高層被告知情況已經「穩定」時,核科學家列加索夫實在坐不住了。
他指出,爆炸後測出的輻射量為3.6倫琴,是因為這是測量計的上限。
果不其然,找來更大的測量計一測,輻射量直接爆表:1.5萬倫琴!
其輻射量相當於48顆原子彈爆炸,並且還在不斷增加。
如果不能阻止災難擴散,白俄羅斯和烏克蘭6000萬人口都會被核輻射影響。
高層終於有點慌了。
情急之下,列加索夫提出用直升機投硼和砂子,儘管這會產生新的問題。
這個計劃以直升機墜毀的代價,艱難實施著。
成功投了20次後,和科學家一同處理此事的官員謝爾比納鬆了口氣。
列加索夫
但科學家冷水澆頭:
置身現場的他們已經受到核輻射影響,5年之內都會死。
官員謝爾比納癱坐在椅子上。
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謝爾比納
而另一位獨立調查此事的女物理學家,提出了更致命的問題:
水箱並不是空的。
所以,用硼和砂子覆蓋的做法,可能引起熱爆炸!
留給他們挽救的時間只有48小時,他們需要3位「死士」去排水。
真相
這部劇集就在這種高潮迭起中,看得人神經緊繃。
許多觀眾表示,隔著螢幕仿佛都感到了那致命的輻射。
因為,令人窒息的畫面實在太多:
片頭出現的消防員,我們幾乎是眼睜睜看著他,一步步變成「活死人」。
畫面尺度過大
皮膚因輻射變得潰爛。
夜裡因劇痛醒來、咆哮。
血肉模糊,和妻子相見、告別。
直到下葬後,棺槨都要被澆上層層水泥,以防殘餘的輻射泄漏。
而他的妻子還懷有身孕,和丈夫密切接觸,導致孩子出生後不到4小時便死亡了。
還有,當政府後知後覺,下令撤離居民時,一位82歲的老太太不肯離去。
士兵舉槍,射死了老太太的奶牛,逼她離開。
為了控制被輻射影響的動物,從未殺生過的新兵,也開始一槍一個,射殺流浪貓狗。
災難面前,人與動物都命如草芥。
更讓人唏噓的,在悲劇與災難面前,挺身而出的又總是凡人。
比如官員在動員工人去爆炸現場「排水」時,先是利誘。
但工人都不傻,大家知道此行有去無回,不會為400盧布的獎金捨棄性命。
但當官員提到「如果你們不去,會死幾百萬人」時。
阿那南科、貝茲帕洛夫、巴拉諾夫。三人自報名字,慷慨赴死。
太過悲愴的英雄時刻。
還有無數人被徵召,代替故障的機器,前去清理屋頂輻射量爆表的石墨塊。
上層人士的推鍋,底層人民的挺身而出,對比太鮮明。
但是,這次慘絕人寰的悲劇到底是怎麼造成的呢?
劇集大結局的法庭審判,揭曉了答案。
時間倒退回爆炸前夕。
核電站的幾位領導負責人,在有安全風險的情況下,威逼下屬,要完成核電站測試。
他們眼裡早已沒有科學和常識。
因為只要完成測試,領導班子會一路升遷。
為此,他們不僅在晚上延遲測試,還在只有一般功率的情況下堅持測試。
甚至被領導威逼操作的工人,此前沒有經過任何測試培訓。
簡直瘋了。
此外,追尋真相的女物理學家,還調查到一個關鍵線索:
az5。
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核反應堆的控制室里,都有一個唯一用途的按鈕,來急剎或者立即關閉反應堆。
在蘇聯,這個按鈕叫az5。
這是一個保命按鈕。
但是蹊蹺的事出現了。女物理學家在醫院,詢問面目全非的核電站員工事故詳情。
她得到的答案都是:在爆炸前,他們確實按下了「終極剎車」az5。
但爆炸仍然發生了。
躺在病床上的核電站員工,氣息微弱地說:我們沒有做錯什麼。
讓人有點心疼。
確實,悲劇並不是他們造成的。
隨著調查深入,女物理學家發現az5其實存在巨大缺陷。
當控制棒插入時,尖端的石墨會排開水與蒸汽,導致反應速率非但不減慢,反而加快。
最終導致反應爐爆炸。
也就是說,因為設計缺陷,「救命按鈕」az5在關鍵時刻反而變成了「致命按鈕」。
而這一缺陷,早在1975年就被發現,只不過真相一再被掩蓋。
天災與人禍,真是分不開的。
聯繫日本福島的核泄漏事件,如果起因是天災,那毒藥君真希望,事故發生後,我們能徹底杜絕人禍。
我們不害怕真相,但害怕謊言。
歷史就在眼前,太多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請不要讓如車諾比這樣的悲鍾重鳴!
正如《車諾比》劇集開篇,核科學家列加索夫在自殺前錄下的遺言,於今天看來,仍然振聾發聵:
「真正的危險是,如果我們聽了太多謊言,會再無法分辨真相。
到時我們要怎麼辦?
只能拋棄追求真相的希望,
而滿足於編造的故事。
在這些故事裡,我們不關心英雄是誰。
只想知道,該責怪誰?」
警鐘長鳴,轉發本文到朋友圈吧~
(看推薦影片請添加此號,有最新電影、話劇、圖書,線下電影活動等多重福利相送!!!)
掃一掃,更多福利等你~
「毒藥」歡迎讀者來稿,主題方向包含綜述梳理、熱點評論、影評等,一經採用,稿酬優厚,另有電影票、精選好書等福利相送。稿件投遞郵箱:
商務聯繫微信:muzichichu
-THE END-
對談大咖
———
羅比特·麥基 | 李安 | 田壯壯 | 賈樟柯 | 寧浩
關錦鵬 | 刁亦男 | 饒曉志 | 董潤年 | 李霄峰
五百 | 張大磊 | 呂行 | 侯鴻亮 | 樊路遠 | 宋歌
陳祉希 | 許月珍 | 龔朝暉
深度解讀
———
金剛川 | 花木蘭 | 姜子牙 | 我和我的家鄉
奪冠 | 我們:《奪冠》幕後紀實 | 麥路人
異星災變 | 信條 | 菊次郎的夏天 | 一點就到家
五條人 | 掬水月在手
微信公眾號最近更改了推送機制
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
將[毒藥]設置星標
多點在看
這樣就能更及時地
接收收到我們的推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