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很可怕?聰明媽媽知道,這正是培養孩子情商的好機會

2019-05-25   媽媽沒時間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最近收到好幾位媽媽的留言,說孩子快到2歲了,特別叛逆,整天把「不」掛在嘴上,還很容易發脾氣,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孩子們是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怎麼應對2、3歲孩子的小脾氣,同時借這個機會,幫助他培養情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01 發脾氣不是任性,而是一種進步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大部分孩子都出現了同樣的行為,比如嬰兒期愛吃手,2歲時容易發脾氣,那就說明不是孩子任性,而是他正在經歷一個正常的發展階段

只有先弄清楚這一點,知道孩子不是故意的,我們才能保持耐心,平和地對待他。否則,很可能會覺得孩子性格不好,而想要狠狠地教訓他,對孩子造成傷害。

回到「可怕的兩歲」這個話題,為什麼孩子到了2歲左右,就會從以前的乖巧聽話,搖身一變成了脾氣暴躁的小惡魔呢?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

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和爸爸媽媽是不同的個體。面對不同的事情,孩子們有了自己的主見和想法,比如玩水很有趣,刷牙不舒服。而且他們會非常堅持自己的想法,不願意妥協。

這是心理健康發展的表現。如果我們能在這一時期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多給他做主的機會,就能促進他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發展

2、孩子對事情的認識不夠全面,常受到大人的限制。

孩子有旺盛的好奇心,喜歡探索周圍的世界,卻認識不到很多危險。所以他想玩剪刀,戳插座上的小洞時,我們必然要阻止他。

還有很多情況,是大人對孩子干涉太多。比如孩子想玩水,我們覺得會弄濕衣服。孩子想自己吃飯,我們覺得他吃得又髒又慢。

不管我們干涉孩子的理由合不合理,當我們不斷地對他說「不行,不可以」時,孩子會感受到極大的挫敗感,很容易導致情緒爆發,做出一些我們認為不好的行為。

3、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遠沒有成熟。

當孩子想說說不出來,大腦中負責情緒管理的部分又遠沒有成熟時,就很容易發脾氣、扔東西、打人。

就像孩子半歲時,我們不會責怪他不能走路一樣,對待2、3歲的孩子,我們也不能因為他控制不好情緒而責罵、懲罰他。

相反,我們應該給予幫助和引導,讓他這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

02 四個方法,陪孩子渡過叛逆期

僅管大部分孩子都會經歷「可怕的兩歲」這一叛逆的時期,但不同的教養方式下,孩子叛逆的程度和持續時間是不同的

我們應該把目標定成培養孩子的主見、情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僅僅要求他不發脾氣、不打人。把目標定得長遠一些,我們對孩子也會更有耐心和包容度。

下面給大家分享4個方法,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1、規律的生活

從嬰兒期,我們就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規律的生活。每天在相對固定的時間吃飯、睡覺、洗漱、玩耍。

這種有預期的生活能帶給孩子很大的安全感,幫助他更好地進入每個階段,讓情緒更平和

孩子進入幼兒期後也一樣,很多孩子不喜歡刷牙、洗澡,不想早早上床睡覺。

如果我們能建立一套睡前程序,每天在固定的時間依次做上面這些事,最好再穿插一些他喜歡的內容,比如安靜的遊戲、睡前故事,這樣孩子就會更配合,而不是和我們對著來。

2、讓孩子做主

養育孩子是一件很有智慧的事。我們要學會抓大放小,既然孩子喜歡做主,就把一些不那麼重要的事情留給他做決定。

滿足了他自主性的需求,讓他感受到我們的尊重和愛,在重要的事情上,孩子才願意聽我們的。

不過,由於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讓他做決定的時候,給他2個選項就好。比如刷牙用草莓口味還是香蕉口味的牙膏,出門穿紅色還是黃色的衣服。

選項數量太多,或者什麼事都讓孩子做選擇,他會感到負荷不了,也容易導致發脾氣。

把握好這個度,給孩子一定的決定權,同時在一些小事上,不要對他限制太多,孩子的情緒就會變得比較穩定,不容易發脾氣。

3、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發脾氣時,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共情。不管行為有什麼不妥,孩子的情緒是沒有對錯的。

所以從情感上,我們要接納他的生氣、難過。可以用語言幫他把感受說出來,「勺子掉在地上,讓你覺得很生氣對嗎?」

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者摸摸他的後背,陪他慢慢地冷靜下來。只有先做好這一步,後面的引導才會有效。

否則,孩子陷在情緒的漩渦里,沒辦法理智地思考,是聽不進去我們的話的。

4、樹立行為的界限

對於2、3歲的孩子來說,愛和規則同樣重要。

我們接納了孩子的感受,幫助他冷靜下來後,一定要教給他正確的做法。不然再遇到同樣的情況,他還是只有發脾氣這一個辦法。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告訴他,「剛才你很生氣對嗎?可是發脾氣的時候,媽媽沒辦法幫你,下次你可以用嘴巴說出來,『我生氣了』,或者『媽媽你幫我』,這樣我就能幫你了。」

如果孩子打人,我們可以告訴他不可以打人,但可以輕輕地撫摸。扔東西的話,就給他可以扔的軟球,但要說明其他玩具不能扔,很可能會砸傷人。

類似這樣,清楚地告訴孩子哪些行為可以做,哪些行為不行。並在一段時間內,保持耐心,反覆地提醒他。也許是一個月,也許是兩個月,只要堅持,就一定能看到孩子的變化。

不要為了省事,看到孩子發脾氣就用打罵的方式解決。那樣的話,就算是過了三年、五年,孩子處理情緒的能力也不會有任何的進步。

把「可怕的兩歲」變成「學習的兩歲」「進步的兩歲」,用上面這4個技巧陪孩子一起成長吧。

我是小樣媽,專注分享育兒知識和早教遊戲,喜歡就關注我吧。

歡迎加入我的圈子,每天1個早教遊戲,幫孩子開發大腦,輕鬆培養各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