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吃飯大汗,一生白乾,老祖宗的話,值得回味
我們的身體時刻都在給我們的大腦傳遞信號,因此很多現象的出現都暗示著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同時每一種現象對對應的身體器官還不相同,現在很多人都加入了養生大軍的行列,所以對於某些身體的信號,還是要及早知道的好。這樣就算是身體出毛病了,也可以及早發現,從而進行治療,也不會對健康造成什麼影響。
就好比古人之前說的一句俗語「吃飯大汗,一生白乾」。意思就是說如果吃飯的時候經常大汗淋漓,那麼你的身體就已經出問題了。
不管一個人的一生取得如何多的成就,身體永遠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東西,賺再多的錢無福享受也是白搭。雖然這句話後半句說得略顯誇張,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接下來我們大家就一起看一看這句話具體的含義吧。
可能很多朋友會對這句話產生質疑,覺得無論是冬天夏天,吃飯出汗都很正常啊。夏天就不說了,因為氣溫高,要是出去吃一頓火鍋,那簡直就是汗如雨下。而冬天吃那些高熱量的食物也比較容易出汗,這好像也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吧。可是如果你吃個家常便飯都不停出汗的話,就確實是身體問題比較嚴重了。而在中醫和西醫之中,對於這種現象的治療方法有著很大的差距。
中醫將這種現象歸結於氣虛,而氣虛往往和肺部緊密聯繫在一起,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肺朝百脈」,可見其重要性。皮膚表面有很多毛孔,我們的身體通過它們來調節自己的體溫,從而達到恆溫的狀態。
如果氣虛就說明肺功能不是很好,肺不好也就會影響毛孔的閉合,從而影響體溫的調節,自然就會容易出汗了,但是這還是比較正常的情況,可能是和每個人自身的體質有關係,並不是特別嚴重的問題。
可是如果同時還伴有噁心、乏力等不適症狀,就需要好好注意了。這時候就不僅僅是肺的原因了,同時還會出現胃熱、脾虛的現象。這種狀況下基本上不會影響自己的食慾,但是胃的消化功能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食物大部分都堆積在腹部,不能及時得到消化,就會產生胃熱的現象。但是這種現象是可以通過食療來治癒的,所以不用過度的擔心。
從西醫方面來說,這個現象叫做「飲食多汗症」,大部分時候是在吃熱食或者刺激性很強的食物的時候,面部會有出汗的情況。
但是西醫還將其分為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汗腺所分泌的激素在神經系統種過度興奮導致的。另一個方面就是我們精神上的原因了,例如一些神經受損、精神焦慮等等。相比於中醫的食療,西醫對於這種現象並沒有什麼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情況嚴重時只能進行手術,對交感神經進行切除。
明明是同一種症狀,但是中醫和西醫的治療方法卻有著天差地別的變化,這也就是中醫的優點,不傷身體,但是相對而言療效太慢。現在很多人都是覺得時間很重要,都想把自己的時間都花在賺錢上面,於是這些時間成本高的東西基本上都不願意觸碰。
從而也造成了如今中醫越來越少人問津的原因。但是就筆者而言,希望大家如果不是什麼特別急的病,最好都選擇中醫,因為對身體的傷害更小,也比較安全。同時我們的國粹也只有我們自身,才能去將其發揚光大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