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你們見過鯊魚嗎?
就算沒親眼見過,也會在圖片里、影視片、紀錄片里見過吧?來說說,你印象中的鯊魚是什麼樣的?
相信在大家的心裡,鯊魚都是兇殘的代表。比如大家最熟悉的大白鯊,體形驚人,僅僅是那一張血盆大口,就足以把一個人吞下去。
科學家告訴我們:no no no,鯊魚也不全是這樣的。雖然鯊魚的確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魚類,但其中也有很多很小的鯊魚。比如硬背侏儒鯊,最小的只有18厘米長,和一個人的手掌一樣長。
說真的,如果我看到這麼迷你的小鯊魚,我還真的會……使勁甩它!
不僅如此,鯊魚小一點,也可以理解。但是,最雷人的是,有些鯊魚明明活在海洋里,卻不老老實實游泳,而是要走路……
這種鯊魚發現於2013年,在印度尼西亞附近海域第一次被人類觀察到。科學家給它們起了一個非常貼切的綽號——walking shark,翻譯過來可以叫做走路鯊,也可以叫做行走鯊——反正類似的意思都可以,為了讓科學更接地氣,我們還可以叫它:溜達鯊。
嗯,我就是想湊點字。
這種「溜達鯊」是Hemiscyllium屬的生物,實際上包括了幾個不同的種。目前,科學家一共發現了其中的9種(都有各自的學名),全都生活在澳大利亞北部、印度尼西亞東部一帶。
Hemiscyllium屬的鯊魚和其他鯊魚很不一樣,它們身體並不大,最長的不超過1.2米。而且並不像其他鯊魚一樣有用,而是貼在海底,靠行走的方式前進。雖然它們沒有腿,但是憑藉著身上的兩對魚鰭,左右交替著扭動身體前進,行走的步伐有點類似於蜥蜴。
只有「跑」起來的時候,看起來還有點像魚。
朕就是不走尋常路。
而且,這種鯊魚還有一項很牛的技能,那就是可以承受低氧環境。這就是說,如果被扔在陸地上,它們能生存的時間,也比其他魚類要長。加上能夠走路的兩對鰭,很可能讓它在陸地上也能逍遙一陣子。
科學家介紹,Hemiscyllium屬的鯊魚的這些技能,讓它們在捕捉小型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食物時,擁有著極大的優勢。
這些「溜達鯊」的存在,讓我想起了錢鍾書先生《圍城》里的那句話,化用一下就是:岸上的動物想學游泳,海里的動物想走路。
講真,你們這樣,還有臉說自己是魚嗎?
實際上,科學家對它們的看法,也很特別。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Christine Dudgeon博士告訴我們:數據顯示,這種鯊魚是在鯊魚種族中單獨演化出來的。據推測,它們的分化出現在大約200萬年前。由於那裡的海域相對隔離,因此形成了這樣一群「鯊奸」。
換句話說,這些鯊魚很可能依然處於演化過程中。當然,這個說法有點不嚴謹,不過相信大家能夠領會我的意思。簡單來說,它們可能正處於徹底獨立成為全新物種的過程中。200萬年對於動物的演化來說,還是比較短的,我們可能恰好有幸見證了這個過程。也許在幾百萬年後或者更久以後,它們就會完全獨立出來,成為一種全新的物種。到時候,沒準它們真的就要生活在陸地上。
當然,這一切也要看自然選擇的篩選,合適的才能生存下去。搞不好,它們演化一半,發現自己受不了霧霾,就自覺回到海里去了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FJ73m8BjYh_GJGVs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