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河南省最南部的信陽市,古稱義陽、申州。這裡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有著獨具特色的「豫風楚韻」。
這也是一座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城市。
據資料記載,在商、周之際,信陽境內分布著申、息、黃、蔣等諸侯國。而這些諸侯國,隨著朝代的變更與區劃的調整,逐漸演變了成如今的縣。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河南信陽下轄的8個縣,對應的古代名稱分別是什麼呢?快來看看哪個地方的名字最好聽。
息縣——息國
息縣是河南境內,最特別的一個縣。
據記載,周武王十三年,封文王三十七子羽達為息侯,在息縣始建息侯國。公元前682年,楚國滅息國,在華夏大地上首次置縣,設立息縣。
自此,息縣一直相延不易"息"名、不改縣治,長達2700餘年,堪稱"郡縣制"的活化石。而息縣也因此有「天下第一縣」的美譽。
固始——寢縣
寢縣是固始在西漢時的舊稱。
據記載,固始境在西周時期時蓼國、蔣國、黃國、番國等國地。春秋中期,楚國滅掉了此地的諸侯國,建立起期思縣。彼時的固始為期思縣的番鄉,名為寢丘邑。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西漢時,便在寢丘邑設立寢縣。
東漢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劉秀封大司農李通為固始侯,於寢縣建立固始侯國,固始由此得名。此後一直沿用,至今未變。
光山——西陽、光城
光山縣在秦至南北朝時期的幾經變更。
據記載,光山境在春秋時期為弦國地,戰國時期屬楚國境。秦統一六國後,始置西陽縣,屬九江郡,此為光山設縣之始。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另置光城縣、樂安縣。
隋開皇初,廢除西陽縣,同時光城縣併入樂安縣。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在樂安縣析置光山縣。此後光山縣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未變。
潢川——弋陽、光州
說起潢川這個名字,其實使用時間並不長,距今不過107年。不過,其歷史卻可以追溯至春秋時期。
周武王時期,分封諸侯,將陸終(火神吳回的兒子)的子孫賜封於黃,建立黃國。秦統一六國後,在黃國故城境設置弋陽縣,屬衡山郡,為潢川設縣之始。
而此後的近2000年時間裡,因朝代變更、區劃調整等因素,又先後更名為定城縣、光州。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州設縣,改光州為潢川縣。此後潢川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未變。
商城——雩婁
商城縣在歷史上也同樣經歷了多次改名。
據記載,商城設縣始於西漢,時名雩婁縣,屬廬江郡。隋開皇初,更名為殷城縣,屬弋陽郡。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因避宋宣祖弘殷名諱,又改殷城縣為商城縣,屬光州弋陽郡,始有商城之名。
公元997年至1474年,商城省入固始縣,為商城鎮。直到明成化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475年),才重新析出固始,復置商城縣。
1932年,再次更商城之名為赤城縣。1937年10月,蘇區縣制結束,又復名商城縣。此後,商城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未變。
新縣——經扶
經扶是新縣在1933年至1947年的舊城。
與信陽境內其它縣相比,新縣算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縣,其建縣歷史至今不過87年。
據記載,在民國初期,新縣境還分屬河南省光山縣和湖北省黃德道。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當時國民政府為加強對鄂豫皖邊區的統治,析光山、黃安、麻城各一部,設置經扶縣。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改「經扶縣」為「新縣」,此後新縣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未變。
羅山縣
羅山置縣始於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因境內有一山名為羅山而得名。自設縣以來,雖有廢置,但羅山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未變。
淮濱縣
淮濱時信陽最年輕的縣,是建國後的新置縣。1952年始置淮濱縣,後於1960年被撤銷,又於1962年恢復重置後,至今未變。
好了,以上就是信陽各縣地名古今對比了,不知道你覺得哪個名字最好聽呢?
想了解更多河南文化、旅遊相關資訊,請點擊下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D5eC3IBd4Bm1__Ybbt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