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歲、14歲的時候,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正常狀況下孩子們高中畢業大概是18歲左右,高考也證明了自己12年以來的努力,但是「神童」就不一樣了,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可能只需要我們一半的時間。
14歲考入大學,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何碧玉,從小成績就特別好,在10歲時她被選入河南的超常教育實驗班,同一班級里大概有30名學生。
何碧玉僅用了4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所有課程。
14歲參加高考的她,創造了河南考生的神話,以
標準分900分的
成績,成為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就讀生物與科學系。
就算是在清華大學這樣都是「學霸」的地方,何碧玉的到來也是讓大家稱讚的。
考入清華後,人們還曾擔心她會因為年齡無法融入校園生活,畢竟年齡比其他人小很多,但何碧玉的表現還是很好的。
她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成績而驕傲,而是繼續認真努力的學習知識,從清華大學畢業以後,她選擇了出國留學深造。
畢業後的選擇有些令人失望
成績優異的何碧玉順利進入了美國的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拿到了神經科科學博士的學位。
從學校畢業以後,從事了自己喜歡的研究工作,並通過努力成為了紐約大學醫學院
神經學系的助理教授
。
從神童到助理教授,何碧玉這利一路
閃著光的經歷
讓人感嘆,她的職位不僅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而且可以拿到很高的工資。
可是取得好成績的她,最後的選擇留在國外,人們滿心以為當年的那個「神童」,深造之後可以在國內做出一些貢獻。
但很無奈別人還是有選擇理想生活的權利,誰也無法干涉,只是這個結局有些讓人失望。
怎樣引導孩子?
神童只有那幾個,同樣提前考入大學的女孩還有她,到她當年是以325分的成績考入一所專科大學。
可是進入學校後,因為與同學年齡相差太大,導致她與周圍的好環境格格不入,最後無奈輟學。
在我們身邊學習好的孩子很多,但是像他們這樣超前完成學業的孩子畢竟是少數,所以在培養孩子的同時,不要太急於求成。
1)成功不是靠百分之百的天賦
孩子天生聰明是件好事,這使他在學習上比別人更輕鬆一些。
但聰明的同時,也要保證自己足夠努力。源源不斷的攝入新知識,才會讓自己變更優秀。
2)不要「揠苗助長」擾亂了孩子的節奏
有些時候不是超前了就代表優秀,女孩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沒有極強的能力和紮實的基礎,一味的追求速度,最後只會打亂了孩子的節奏。
3)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上高中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學霸,但是他除了學習其他事情真的做不好。
我們住校,他的媽媽租了個房子在學校附近陪讀,每天接送、為他做飯、
洗衣服洗襪子、整理書包
等等,老師都擔心他上了大學以後怎麼辦。
所以孩子在學習的同時,也要注意獨立性的培養,看到過好多上了大學的同學,被子還都疊不好,衣服洗不好。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是為了讓他在畢業以後更能適應工作環境,別太依賴於被家長照顧。
糰子媽心裡話:
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比自己更優秀,把別人的優秀當做自己前進的動力吧。
【今日話題】你覺得應該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