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K的搓澡工大姐,不幸福的原因到底出自哪裡?

2019-12-04     盧璐說


作者:一木釘



1、

寒冬是泡溫泉的好時候,白天孩子們都上學去了,我看看手頭的工作,可以兼顧,便開車帶媽媽和姥姥去了溫泉。

先去淋浴了一下,然後泡在熱水裡,毛孔都舒展開了,久違的放鬆。泡好以後,我去找搓澡工,又換人了,不是之前那位四川口音的大姐了,是個本地人,不到50歲的樣子,卷髮,嚴肅臉。

我是帶了牛奶來的,之前的四川大姐說可以自帶牛奶來,搓澡的時候,混合牛奶,好搓也對皮膚好。外面冷,牛奶還是冰的,看到這位本地大姐動也沒動,我便自己拿小盆子接了熱水把牛奶泡進了熱水裡。

她把一次性的塑料布往搓澡床上一扔,下巴沖我一抬,示意我跟她一起鋪上。然後淡淡地說了一句:「上來吧。」


2、

開始搓之後,我提醒她幫我把牛奶撒上,她頓一頓,冷冷地問我:「你打開了嗎?」接著又說:「放上牛奶反而不掉泥的,太滑了。」我解釋:「掉泥的,我試過,而且不傷皮膚。」她怨怨地走過去把牛奶拿過來說:「你自己打開吧。」

這態度真的是莫名其妙,我撕開一個小口遞給她,然後平躺下來,她嘩的一下子撒了半袋牛奶在我身上,牛奶還沒熱好,冰涼。我「嘶」了一聲,說「好涼啊。」她一臉不耐煩:「那沒辦法,我總不能一點一點給你弄,後面還有排隊的呢。」

我不明白她這不耐煩從何而來,心裡也是有點氣的。便問她:「你這搓澡難道是免費嗎?」她並不示弱:「那你去問問男湯那邊啊,是不是免費的。」我說「既然是收費的,後面是不是有排隊的,與我何干呢?」

她辯駁不過,開始顧左右而言他,但明顯還是帶著情緒的。

搓完了正面,我側過身,背對著她,她一邊搓,一邊在我身後不耐煩地咂嘴,嘟噥著牛奶的袋子總是立不住,總是倒下。


3、

看著她一開始就悶悶不樂的服務態度,我忽然有點好奇,之前那個快樂的四川大姐,和眼前這個一臉幽怨的本地大姐,為什麼這麼不一樣呢?

我忽然很想採訪她,伸手過去:「來,我幫你拿著。」她默默把牛奶遞給我。我問:「為什麼每次來,搓澡工都不一樣呢?」這句話好像是問到了她的心結。她嘆口氣說:「一個月就這麼點錢,你說為什麼人家都走了。人家活好,家又是外地的,哪裡賺錢去哪裡了唄。」我好奇:「一個月多少錢呢?」她倒也不遮掩:「兩千多從中午12點一直工作到半夜十一二點,周六周末沒放過假,初一還在干。」

「兩千是底薪嗎?有沒有提成?」「沒有底薪,就是搓澡的錢,男湯那邊,一個月能賺五六千,女湯這邊20個洗澡的,連5個搓澡的都沒有,一個月最多也就賺兩千多。不過我這個年齡也不好找活了,你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幹,沒人逼著你做,都是自己選的。」

我看了一下,今天洗澡的有十來個人吧,只有我一個人在搓澡,其實後面根本沒有排隊的人,我們這個小鎮的消費水平的確有限,除了剛開業的時候興旺過一陣子,之後便冷清了下來。女人們常常不捨得花那幾十塊搓澡的錢,自己搓一下也就算了。

之所以這大姐這麼滿身怨氣的,是本來就不滿薪資,加上好不容易有一個搓澡的,還自帶牛奶,這樣就只能是消費搓澡,不會消費其他按摩項目了,所以跟那袋子牛奶橫豎看不順眼起來。

我瞭然。


4、

看到她,我仿佛一下看到了很多的人,其中也曾包括我自己。

她的確有太多的無奈,家就在這裡,不能像那位四川大姐一樣,隨時都可以離開,哪裡賺錢去哪裡。而鑒於年齡的尷尬,又不得不將就著,因為沒有企業會要一個馬上五十歲又沒有學歷和技術的人。如果離開這裡,她可能連這兩千塊都賺不到。兩千塊雖少,但在一個十八線的小鎮上,夠一家人一個月的菜錢了。

被生活掐住了脖子,每一步都是被迫走路,誰能開心得起來呢?跟她一樣,我們每一個人的無奈和窘迫,都可以找出一大堆外在的原因來求證,我的不開心,情有可原。

然而,我們真的沒有一點點的選擇嗎?就像這位大姐,兩千多的工資其實是不固定的,而決定這浮動是上還是下的,事實上,並不全是環境和別人。

她每服務一位,就有一位的收入,這其中,縱然小鎮的女人們消費低,但這裡面仍然有空間可言。

改變一下態度,細心周到些,閒聊時,再附贈幾點護膚和保養的小知識,讓顧客覺得錢花得超值,那起碼這一次的顧客下次來還會找她,或許顧客還會拉動顧客。

但你冷臉相對,會讓本來就寥寥無幾的顧客,越來越少。也許最後,兩千塊都沒有了,畢竟,誰會願意花錢看臉色呢?

然而,我們不願意承認我們有這個選擇權,因為似乎這樣,我過得不好,便與自己無關了。


5、

賈平凹曾說過一句話:「咱能改變的去改變,不能改變的去適應,不能適應的去寬容,不能寬容的就放棄。」

可其實我們最日常的狀態卻是:能改變的不願改變,不能改變的無法適應,不能適應的也做不到寬容,不能寬容卻捨不得放棄。

我們把我們自己繞了進去,把自己置於無能為力的假象里。做個受害者,輕鬆容易,懟天懟地懟生活,自己永遠沒錯,不用接受譴責,更不必承擔壓力。

我們當然可以選擇做一個受害者,可如此,生活也就靜止在了這個循環里,每天都像在賭氣,而世界不會變,別人的生活不會變,最後只是自己氣自己。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過得更容易,每個人都生活在層層疊疊的外界壓力和無奈之中,沒有人可以完完全全,百分百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多多少少都被環境制約,被家庭裹挾,被能力捆綁。

然而,即使夾縫中生存,我們也依然有擁有對自己的一份掌控,這掌控,可能是一個選擇,可能是一個念頭,可能是一個微笑,或者一個改變,一個舉動……

不歸罪別人,也不歸罪自己,我們只需要記得,我們並非完全無助。


作者:一木釘,公眾號:盧璐說(ID:lulu_blog)親子專欄簽約作者,兩個男孩的媽媽。專注心理、教育寫作,在文字中療愈自己,惠及他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0wl2m4BMH2_cNUgWN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