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文化紹興

2019-09-02     薇薇小屋201507

無數次憧憬過的地方,終於在一個細雨綿綿的周末成行。

紹興,古稱「越國」,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城市,古往今來被冠以諸多美譽,「黃酒之源」、「江南水鄉」、「書法之城」……

感謝近年來高鐵建設的突飛猛進,上午從魔都出發,晌午時分就已到達此行第一站——咸亨酒店。一進酒店門堂,一壇壇陳年黃酒就映入眼帘,左側牆上掛一塊橫匾,揮灑著「酒逢咸亨千杯少」幾個大字,沒錯,就是這兒了。大廳里,濕潤的空氣中瀰漫著黃酒獨特的醇香,不知孔乙己當年是否真的在此欠下十九個錢,而茴香豆則是一如既往的好吃。烏篷船安靜的在酒店旁邊的小河裡停泊,時間彷佛願意在這裡駐足,和著綿綿細雨,悄聲訴說著經年的故事。


(上圖:咸亨酒店,2016年11月,攝於紹興,攝影:薇薇)





(上圖:孔乙己賒帳木牌,2016年11月,攝於紹興,攝影:薇薇)



在咸亨酒店品嘗了少許特色美食;毫無酒量的我,未能暢飲一壺老酒,略顯遺憾。此時,酒店外淅淅瀝瀝的小雨也下得有些累了,慢慢停了下來。此處不遠,即是學生時代就已熟稔在心的魯迅故居。

魯迅故里是此行的第二站,也是紹興的一張重要名片,包括德壽堂、百草園、三味書屋、社戲台,還有稍遠的魯鎮。細雨中夾雜著兒時的記憶。


(上圖:魯迅故居祖上畫像,2016年11月,攝於紹興,攝影:薇薇)



(上圖:百草園,2016年11月,攝於紹興,攝影:薇薇)





(上圖:三味書屋,2016年11月,攝於紹興,攝影:薇薇)




(上圖:社戲的戲台,2016年11月,攝於紹興,攝影:薇薇)



尋訪魯迅故里後,紹興之行的第三站則是著名的蘭亭。

蘭亭因書法名作《蘭亭集序》而名聞海內外,它依山傍水、竹木掩映,是一處幽雅的古典園林。在我的印象中,書寫蘭亭集序的王羲之早已成為傳奇書法家的代名詞。

步入蘭亭景區,穿過一條石砌小徑,迎面是一泓碧水,即為「鵝池」。池畔蓋有一亭,亭下立有石碑,碑上刻有"鵝池"二字,是王羲之父子一起揮就而成。


(上圖:蘭亭鵝池,2016年11月,攝於紹興,攝影:薇薇)



過鵝池越三曲橋繼續前行,便是蘭亭,亭中石碑刻有遒勁有力的"蘭亭"二字。


(上圖:蘭亭飛檐,2016年11月,攝於紹興,攝影:薇薇)



蘭亭東側為蘭亭景區的中心"流觴亭"。亭前曲水疊石、綠柳成蔭,是古人流觴詠飲的場所,王羲之與當時的魏晉名士謝安等42人,在此飲酒作詩,得詩計37首,成為一次雅集,被後世傳為佳話。

流觴亭北面有御碑亭。御碑陽面為康熙手書的《蘭亭集序》全文,陰面是乾隆書寫的《蘭亭即事》詩。一時興起,也附庸風雅的揮就幾筆,沾沾文人雅士的文化之氣。

其後,還遊覽了著名的「墨池」,以及為紀念書法家王羲之而修建的書法博物館,加深了我對王羲之生平及其書法的認識。


(上圖:臨帖十三缸,2016年11月,攝於紹興)



(上圖:墨池,2016年11月,攝於紹興,攝影:薇薇)



(上圖:王羲之書法博物館,2016年11月,攝於紹興,攝影:薇薇)




以下是來自魯迅故里紹興的明信片。

1、古城紹興



2、蘭亭鵝池碑



- END -

感謝關注與支持,歡迎留言與互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yh6H24BMH2_cNUg4uY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