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辭職去山裡隱居的姑娘,最終哭著逃回來了

2019-08-05   萬象小書社

前幾天,聽說那個去終南山隱居的姑娘小楠,因為租借的小院年租金從400元漲到了2萬,不堪重負,最後只好回城找工作了。

很多人都對隱居這件事非常嚮往,以為像金庸寫的「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以為住的房子是這樣的:

結果當然會大失所望,小楠就是其中一個。

那年,小楠遭遇了情場失意以及職場不順,身心俱疲之下選擇去終南山隱居。

前兩年小楠過得倒還舒心,但最近幾年,隱居的人越來越多,好環境沒了,租金也貴了。

據當地居民說,山上住的全是外地隱居者,登記和沒登記的加起來不少於3萬人。

原本夢想中的雲淡風輕、煙火不沾的隱居生活,最終就這樣夭折。

小楠感慨地說:哪有什麼詩和遠方啊,不過是靠錢撐著罷了。

詩和遠方,聽起來真是很美好啊,因為好像現在生活里的所有困難與不堪,都可以迎刃而解。

然而事實是,遠方只是一個現代人精神上的避難所。

真給你一個遠方,結果只會是再一次逃離。

01.

「掌握一門技藝,全身心投入;

自給自足,不依附任何人」

可是難道,我們就沒有一個可以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精神空間?

陶立夏在《此刻的溫柔》里說,當你明白無論身處何方作何決定皆有桎梏,才會懂得:不怨不悔,就是自由,也是我們給予自己的溫柔。

也就是說,「遠方」代表的是逃避,唯有直面生活和心中的困苦,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這個月沒有實現的KPI,30歲了還沒有存款和男友,以及,你有能夠養活自己一輩子的技能嗎?

「如果沒有靈感,寫不出來,你會怎麼辦?」很多人問過陶立夏這個問題,對方不見得都是為了交流寫作心得的作者們,大部分都是出於好奇。就像問種花的奶奶,如何才好養好多肉與玫瑰,或者問一位自媒體寫手,怎麼保證10萬+。僅僅出於好奇。

事實上,寫作者會面臨沒有靈感,但這其實跟一位無法完成銷售業績的客戶經理性質是相同的。對於專業的寫作者來說,「如何更出彩」才是唯一需要思考的問題。

因此,對於眾多選擇歸隱山林的小楠們來說,靠著一時熱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到頭來坐吃山空,只得哭著逃回曾經厭惡的城市中去,掌握一門技藝,全身心投入;自給自足,不依附任何人,也許才是他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最終不因房租上漲憤然離場的隱居者們,大都是這樣的人。

陶立夏曾翻譯過一本書,名叫《夜航西飛》,原作者是柏瑞爾,她本人就是以上理念的實踐者。

因為「非洲充滿挑戰的自然環境不允許她浪費時間,必須分秒必爭地將郵件送達。賽馬是苛刻,要求精確的競技,所以對馬匹的訓練絲毫不可掉以輕心。這些都讓她活得如此專注,再沒有時間給別的事。」

當下很多人都在追求「斜槓」,希望可以成為全能手,以備不時之需,且能對渠道賺取薪資。

比起斜槓,也許專注一件事,術業有專攻更能支撐自己走得長遠吧。

02.

寫作,旅行,生活

詩意的人生

《此刻的溫柔》延續了她以往的文風,細膩、溫柔,充滿哲理,內文從一件器物,一個朋友,到對文學家與文學作品,均如數家珍。

不止一次有人留言對陶立夏說:你過著我夢寐以求的生活。

是啊,擺脫了朝九晚六的格子間生活,寫作、旅行、攝影、留學、獨居,捕捉生活中細微的美感,並以此為生。物質與精神都很富足。

一位讀者評論她的書,「適合一個人,在微冷的天氣,裹著被單,手裡捧著一杯熱茶,慢慢閱讀」。

俞敏洪也曾稱讚,「如果有機會,我很想和陶立夏一起旅行一次,探討旅行中生命的意義」。

是了,孤獨、生命、美,這些宏大的命題很常見於陶立夏的作品中,所以,很多人對她的印象都是「文藝女青年」,同安妮寶貝、七堇年這些女作家一樣,她也有著自己的特質,讓人一看到她的文字,就知道那是她。可是當這個人站在人群里,卻又分辨不出,這就是她。

她自己則回應,「所謂寫作者,不是擅長使用文字的人,而是被文字選中,受其奴役之人」。為了在文字中打磨自己,她必須忍受孤獨。孤獨又並非唾手可得,它需要心智的。普通人的孤獨是寂寞,是百無聊賴,寫作者則會在孤獨的罅隙,看清事物的本質,並把它們呈獻給讀者。

如同一顆種子發芽,需要經歷非常漫長的時間,努力吸收土壤中的營養,長大,看到外面的世界,在一呼一吸中積攢能量。能夠獲得今天的成就,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現實中要忍受的煎熬,比種子發芽這個比喻更缺乏詩意。

早前陶立夏就已經出版了《分開旅行》和《練習一個人》的等書,也做過譯者。甚至也曾是朝九晚六的白領。不過是在工作間隙積累了能夠讓自己做自由職業者的資本罷了。

怎樣才能過上理想中的生活呢?

蔡瀾說,「人生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吃得好一點,睡得好一點,多玩玩,不羨慕別人,不聽管束,多儲蓄人生經驗,死而無憾,這就是最大的意義吧,一點也不複雜」。

這樣的定義,大概只能聽一半,吃好睡好,不羨慕別人,多儲蓄人生經驗,一點不錯。但還應該有後半部分。

陶立夏則回答,要有足夠的努力和幸運,才能過上自己的理想的詩意生活。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並沒有蔡瀾、陶立夏生活富足,吃穿不愁以及被文字選中的好運氣,甚至沒有像小楠一樣選擇隱居的勇氣,而是一日復過一日,積攢能夠安穩度過後半生乃至下個月的生活費罷了,或者努力改變自己的出身,步入另一個視野更為廣闊、生活更加富足的階層。

海德格爾說「人,要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如何才能既能朝九晚六,又能詩和遠方。還有一條出路:在別人有關遠方的作品裡,獲得自己詩意的感受,從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正如閱讀這本《此刻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