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不正、家庭不和、溺愛孩子,是一個家庭衰敗的開始

2019-09-29     韓榮

1、家風不正,禍患不遠

什麼樣的家庭有什麼樣的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教養。

家長的模樣,就是孩子的模樣。

好的家教和門風,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資產,壞的家風,是孩子一生噩夢的開始。

有個孩子上學的時候,看到同學有一個很漂亮的鉛筆,於是偷偷帶回了家。

母親非但沒有責備,反而誇讚他。

後來孩子越長越大,偷的東西也越發貴重,母親越發高興。

直到一天,孩子因為偷盜鋃鐺入獄。母親才追悔莫及。

上樑不正,下樑歪。

若是家風不正, 那孩子多半也會走上歪路。

所以,一個家庭對孩子最好的饋贈,不是房子車子,而是良好的家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家風不正,禍患不遠。

百般算計,不如積德行善,厚德載物,厚德養家,良好的家風,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2、家庭不和,必有災殃

清代學者錢泳說:治家以和平兩字為主。

一個家庭一定要保持和諧。

家庭是每個人的避風港,我們在外工作、應酬每天都疲憊不堪。

如果回到家裡,還是爭吵不休,那麼整個人就會逐漸崩潰。

現代科學表明,一個人的疾病百分之七十和情緒有關。

每天生活在爭吵中的成年人患病幾率更高。

在爭吵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心理健康度也越低。

研究表明,多數罪犯從小就生活在一個不和諧的家庭。

《禮記》中說:「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如果一個家庭和諧美滿,溫馨幸福,那麼這個家一定會慢慢興旺起來。

一家人過日子,勺子哪有不碰鍋沿的,多遷就,多包容,才能有太平可言。

如果相互指責,寸步不讓,那麼這個家遲早要在爭吵中破裂。

所以,在家庭里,那個首先服軟的人才是最值得珍惜的人,因為他們懂得,家庭最需要的包容,而不是輸贏。

3、寵溺後代,後患無窮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是愛孩子,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

為人父母不能只看到眼前,更要為孩子的長遠打算。不要因為溺愛孩子,反而讓孩子喪失了獨自面對未來的能力。

很多父母在外操勞,省吃儉用,子女卻揮霍無度,用著最新款的電子產品,穿著最時髦的大牌,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孩子們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體貼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還滋生了很多虛榮、懶惰、不學無術的壞毛病。導致啃老族橫行,「白眼狼」層出不窮。

漢朝的時候,漢高祖劉邦分封了一百多位功臣,其中蕭何為劉邦穩定後方,對新朝的建立居功至偉,所以劉邦分給他很多肥沃的良田。但是在蕭何堅決不接受,反而要了很多貧瘠的次田。

劉邦問他為什麼,他說,貧瘠的土地可以督促子孫勤勞耕種,懂得節儉。而肥沃的封地,孩子就容易變得好吃懶做,這樣家族慢慢就會沒落。

果不其然,在一百年之後,這一百多位功臣的家族大多沒落了,但是蕭何家卻依然興旺。

曾國藩曾說過,如果孩子不經苦難,是不能成材的。孩子一定要給他坎坷,給他磨礪,而不是給他各種卓越的條件。

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親身體驗一下生活的不容易。

沒有誰能一生順遂如意,父母也不能永遠庇佑孩子,讓孩子適當吃苦,將來他才有力量抵擋生活的風雨。

家風不正、家庭不和、溺愛孩子,是一個家庭衰敗的開始。

父母以身作則,積德行善,一個家庭的風氣才能越來越好。

學著去寬容、去體諒、加強溝通,家庭才能越來越和諧。

讓孩子適當吃苦,懂得勤勞節儉、才能夠自理自立。

做到這三點,家庭自然會慢慢興旺起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jiLnG0BMH2_cNUgSM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