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不到400米的老街,一定是全西安最甜蜜的地方

2019-11-14     在長安

西安是座老城,這城裡有許許多多的老巷子,都藏著動人煙火,藏著淡淡過往和早已折舊的時光。

糖坊街不同。除了與別處一樣的市井氣息,更是從名字里就流露出捂也捂不住的甜蜜。

01

讓甜蜜流淌百年的城市秘境

這條巷子大隱於市,在北門的西側,靜靜地將車水馬龍和喧囂熱鬧折入安靜和溫暖的所在。

糖坊街被槐樹遮著,長不過400米,卻延伸出許多縱橫交錯的小街巷。街道不寬,但歷史悠久。從《明清西安詞典》中可可知,糖坊街為明清西安城街名,在原唐城太極宮處。唐末改築長安城時,被劃到城外,明初向北擴建府城後,又被擴進了城,形成居民坊。

正如它的名字一樣,糖坊街是一條生產甜蜜的特色老街。相傳明清時期,這條街上有熬制麥芽糖的糖房集中在這裡,人們便因此為取名「糖坊街」。這些糖房經營了很多年,直到民國時期還能見到一些,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後,最後幾家糖房才漸漸消失。

《蓮湖區志》載:「相傳明代萬曆年間因有數家糖坊聚居於此而得名。」出產的糖批發給零售商到各地零賣。用這種糖做原料釀醋,味也很香醇。

傳說這裡曾是皇上親封的御街,店鋪賣各種精緻的糖果甜食。玉米稈兒、高粱稈兒、甘蔗、尖刀刀草,都是製糖的原料,工藝也要經過蒸、晾、熬等幾步過程,濃濃的甜味滿條街都聞到。千古相傳的製糖工藝甚至還吸引了許多外地人前來購買。

最開始糖房賣的糖叫米糖或灶糖,多用於臘月二十三祭灶。大概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糖坊街的傳統糖房漸漸沒落了,那時,南院門已經有家南華商店,裡面售賣洋糖,到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糖坊街的糖生意蕭條,平時都不再開門,只有過年前趕著做些灶糖,主要賣給遠道來的鄉里人。再沒過多久,糖坊就徹底從這條街道消失了。

比起糖,大多數老街坊對這裡的皮具生意更為熟悉。皮繩、馬鞍、鞭哨子、韁繩……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這裡的皮作坊才陸續消失。

從明朝開始,糖坊街就是頂尖皮具工藝的代名詞,這裡的手藝人技藝高超,他們賣出的鞭梢子吆牲口時掄起來聲音清脆響亮,相比其他地方的工坊,糖坊街出產總是更受歡迎一些。

這裡還藏著西安最早的天主教堂。

《北堂碑記》載明天啟六年(1626)德人金尼閣於糖坊街購地修天主堂傳教。初稱天主聖母堂,1627年湯若望神父重建,稱「崇一堂」,後又逐漸擴建為7間教堂。

該堂在清雍正至道光年間的禁教期間漸廢,1881年重建,有附屬房屋100餘間。「文革」中再次被毀。1982年被國務院宗教局批為陝西天主教神哲學院院址。1989年再次重建,1991年建成開堂。

現教堂是一棟羅馬式建築風格的三層建築,教堂設在樓前2層,堂面高15米。

02

老舊時光里的慢生活

糖坊街的居民樓,仿佛是藏進了時光的標本。老舊的建築,破舊的小門,充滿古舊氣息的磚瓦閣樓,角角落落都是時代的變遷,令人完全想不到400米開外就是西安繁華的中軸。

也有之前代表大戶人家的獨立院落,精緻的上馬石、拴馬樁,別具風格的門頭和屋檐,都寫滿了故事。

這條不長的街巷,藏著歲月,更裹著生活。許許多多不起眼的地點,都曾見證一代又一代人們的成長。有些名聲四起、有些為人們服務著、有些一直翻新更替著……

大眾浴池

在沒有獨立衛浴的過去,大眾澡堂一直和大家都有著莫大的關係。在糖坊街,則依舊留著別處早已日漸消失的大澡堂子。

這裡的大眾浴池有一個不起眼的門頭,左拐右拐下到地下兩層之後,才能看到它的本體。沒有華麗的裝修,個位數的票價,滿滿的童年歷史感。

西安市中心醫院

上世界四十年代改名為安多醫院,1951年由西安政府接管之後命名為了西安市第二醫院,是與西安北堂密切相關的教會醫院。

八一街小學

這裡的老住戶習慣叫它「雷神廟」小學,因為學校正是在原來的雷神廟原址上建立的,聽說裡面還保留著雷神廟的最後殿堂——萬閣樓

西安市第二十三中心

離小學不遠處,就是西安第二十三中。

宏林書店

這條街上,可能沒有人不知道這家小書店。在網紅書店遍地開的西安,這裡卻能瞥見最真實的青春和懵懂。花火、意林、讀者、飛言情……每一本都讓人回到那年的美好時光。

開店20多年的阿姨,出身老師,有著特別樂觀、開朗的性格。書的利潤雖然不是很高,但阿姨堅持只賣正版書。

奶站

糖坊街73號,這個地方不會有人不知道。二三十年期間,街道上的人們喝這裡的奶從小長大。老太太和她稍有殘疾的兒子一直堅守在這裡,偶爾女兒過來幫忙賣賣貨。

周圍學校也會在這裡訂奶,熟練的定好奶票,等著來取貨就行。但是據說這裡將要面臨拆遷,說不定哪天奶站就會消失。但是至少此刻,這裡還留著童年最熟悉的純真味道。

03

嘗遍這條街的美食 就是嘗遍生活

即便西安有著大大小小的美食街,有紅遍全國也有名響本地的,但是糖坊街的美食絕對包含著最貼近生活的氣息。路邊零星的水果攤,夜晚偶爾間隔出現的幾家燒烤攤,都是滿滿的回憶。

爛瓦罐劉家豬蹄坊

可以說是這裡最火的店,根本沒有之一之說!店面很有特色,從門外就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瓦罐,突顯著百年老店的霸氣!

豬蹄的肉燉得爛爛的,滿滿的都是膠原蛋白。肉肥而不膩,還有著淡淡中藥香。除了豬蹄,豬肚、肘子、雞胗等等也是大受歡迎的美味。

常興攪團

在小巷裡,藏著很多蒼蠅館子。常興攪團就是其中一家,來往不絕的人們有現吃有帶走,流動極快。

小小的窗口排隊取餐,裡面隔著廚房,早早做好的攪團和面魚裝在大盆中,7元一碗,量足美味!

老南院門葫蘆頭

這家老店也很出名。環境乾淨,熱鬧人多,一到飯點桌子根本不夠坐。門外的樹下擺張桌子,寬闊的地方吃的更帶勁!

湯頭濃郁,沒有膻味,吃起來特別有質感。梆梆肉、五花肉,看著很肥,吃起來一點油膩感也沒有。再來一份泡菜、豆乾,簡直撩咋咧!

華峰肉夾饃

饃是現打的,酥酥脆脆,夾肉時可以多點一份,讓食肉星人一次性得到滿足!他家的鴨片湯也是一絕喲~

永盛齋牛羊肉泡饃

那些不稀罕到處打廣告走流量的美食館子,一般都是老饕的最愛。永盛齋就會本地人熟知的藏在巷子裡的正宗味道,清一水的當地食客,味道根本不用多形容!

汽車饃

看看這麵包車就知道陝西人多愛吃饃。雖然是流動攤位,但是老客絕對不少。每天下午基本上就是心照不宣的約定時間。

車上的饃有小哥自己做的,也有進的貨。大的小的,酥脆的綿軟的,許多饃都沒有見過。

藏在鬧市中的安靜

跨越時間流淌著生活的甜蜜

這就是糖坊街

雖然有了拆遷的傳聞

但是許多街坊依舊對這裡帶著留戀

希望與嶄新的你再見時

都能遇見彼此最好的模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aRSam4BMH2_cNUg_g8o.html











史記 張偉麗傳

2020-03-09





疫情下的西安

20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