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主打專業領域的職場綜藝節目將陸續上線。
在上周,觀察類綜藝繼戀愛主題後,終於向職場出手——騰訊視頻的自製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開播。
該綜藝是騰訊視頻首檔素人職場觀察真人秀,知名法學院學生5男3女從校園步入社會,在4位代教律師的指導下,經歷一個月的實習生活,完成課題考驗,最終爭奪2個轉正名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這一檔聚焦律政行業的《令人心動的offer》,接下來還有一大波主打專業領域的職場綜藝節目將陸續上線。
如愛奇藝將推出《金牌實習生》,以國內知名娛樂公司為背景,展現數千名實習生職場奮鬥的過程;芒果TV也將推出一檔新綜藝《老闆的緊箍咒》,以真人秀和觀察的形式來展現老闆和員工之間神奇的職場關係;東方衛視的《老總來了》,每期將邀請3位老總與MC一起觀察員工視角下的職場VCR。
聚焦新一代年輕人
「素人+觀察」職場綜藝出新招
事實上,回顧我國電視綜藝發展歷程,職場相關的綜藝節目由來已久。
2003年,央視經濟頻道推出了大型人力資源節目《絕對挑戰》,旨在給予求職者真實的職業發展機遇。
2006年,央視推出了一檔全國性商戰真人秀節目《贏在中國》,獲勝者可以獲得企業提供的一大筆風險投資,一定程度上引領了全民創投的風氣,在2017年還曾引發關於「過剩時代,誰能贏在中國?」的激烈討論。
2010年10月,《非你莫屬》在天津衛視開播,每期12名高管組團對應聘者進行評判和挑選,並給予職場新人真實的就業指導意見、心理把握和職場忠告。
2012年12月,中國教育電視台開播了一檔名為《職來職往》的大型職場真人秀節目,旨在幫助求職者正確對待自己與職場,為多樣的職場精英提供就業機會。
然而大量同質化的節目使得此類節目逐漸成為「昨日黃花」。隨後,明星加入職場類綜藝的戰場,「真人秀」成為新看點。
2015年,安徽衛視推出職場體驗類真人秀《你好!菜鳥》,讓明星脫下大咖光環,化身「小菜鳥」進入職場體驗普通上班族生活。
2015年,浙江衛視推出大型原創職業體驗真人秀《挑戰者聯盟》,從不同的職業中提煉出職業場景和遊戲設定,讓藝人們參與職場完成任務。
2017年,湖南衛視推出一款經營體驗節目《中餐廳》,由5位明星組成青春合伙人,在國外經營一家中餐廳。
但此類節目的看點,顯然在於明星而非職場,也不能給予觀眾真正關於職場的啟發。而隨著新一代年輕人步入職場,「996」「007」成為社會熱門話題,職場成為當代年輕人生活的主要框架,觀眾不再滿足於單一的展現形式,綜藝節目的類型無論是內容形態還是語態上都開始演變。
另一方面,隨著《心動的信號》《我家那小子》《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綜藝節目的熱播,「觀察類綜藝」受到熱捧,引起大眾的窺探心理,也滿足了大眾對明星或素人生活的剖析,而其中引發了情感、生活問題,也引發了觀眾的共鳴。而如今,「真人秀+觀察」模式也延伸到了職場類綜藝,將情感立足點從明星身上轉移到了真正的職場人身上,此類「素人+觀察」的真人秀綜藝,也因此成為新的內容轉型風口。
改編還是原創
素人觀察類職場綜藝能否出黑馬?
職場類綜藝的市場是一片藍海。基於《2019應屆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的數據,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比2018年增加了13萬,再創歷史新高,而2019應屆畢業生對就業壓力的感知較去年更加明顯,認同就業形勢有難度的比例為88.10%,同比上升5.30%,整體大學生求職面臨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情況。
而這些95後年輕人,往往和網絡綜藝用戶大比例重合。
比如,韓國的職場綜藝就玩出了各種花樣,《超級實習生》《有問題的老闆》《全知干預視角》《老闆的耳朵是驢耳朵》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騰訊的這一檔《令人心動的offer》也是買自韓國的高人氣綜藝版權:《新職員誕生記:《good people》。該綜藝雖然主打「素人職場類綜藝」,但模式依舊沿用的是觀察類綜藝的大致框架,即「真人秀+演播室」和「演戲+看戲」模式的綜合。該綜藝在國內同樣備受好評,豆瓣評分高達9.5分。
《令人心動的offer》室內觀察部分,邀請了何炅、郭京飛、周震南、藍盈瑩、papi醬和行業律師岳屾山等嘉賓共同組成offer加油團,一起觀察職場實習生的成長,解釋補充、分析評論,並進行邏輯推理,預測誰能最終拿到律所offer。如果加油團在9次任務中能夠成功推理6次,就可幫實習生們額外爭取一個僱傭名額。
素人觀察類綜藝節目,最重要是在於引發觀眾的共鳴感,而這個落點,顯然落在了素人嘉賓身上。
8名實習生,有北大博士,有自信的人大學霸,有因為學歷而自卑的小女生,也有初出茅廬、經驗有限小男生……他們在實習單位第一天的期待、興奮、緊張、焦慮、挫折、坐立難安,這些情緒過來人都曾有過,節目對細節也有捕捉。
延續了韓版《good people》的《令人心動的offer》,在開播後就受到了不小的關注。
在國內綜藝創意缺乏的當下,部分平台選擇了購買國外綜藝的版權,這一點本無可厚非。但即使是買了版權創意,本土化改編同樣是重中之重。除此之外,原版綜藝的精髓為何同樣重要。要學習模仿的不僅僅是模式,更多的是思考觀眾對節目的喜歡究竟源於何。學習模式只是表象,一味「漢化」沒有出路,深挖內核方是創作之道。
購買請見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