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裂果你會想到什麼呢?膨大劑?雨水太多?又或者是缺鈣呢?
果實裂果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一般多發生於果實生長中後期。造成裂果的因素眾多,涉及到「水分、施肥、管理、品種」等多個方面,因鈣元素缺乏或失調引發裂果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如果以下幾種因素都中招了,那麼裂果減產將會加劇!
導致裂果的幾大因素
1植物內源激素失衡引起裂果
植物內源激素比例的變化會影響到果皮和果肉生長的速度,當內源激素和果皮果肉的生長速度失衡時就會形成裂果。果實發育中後期,激素失衡造成裂果的情況其實是很常見。同時,激素類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濫用是造成裂果的原因之一。
圖為使用劣質膨果藥劑而裂果的西瓜
2品種生理特性引發裂果
裂果與品種的生理特性和品種遺傳特性關係密切,如葡萄品種中,果皮薄、果肉脆的品種易裂,著色期根系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的品種易出現開裂;柚類果頂皮越厚、果心中心柱越充實,裂果較輕;油桃品種,含糖量較高,含酸量較低的品種的裂果較重;甜瓜、西瓜品種,皮薄且皮脆的品種裂果較重,荔枝品種里糯米糍品種比較容易裂果。
荔枝品種里糯米糍品種比較容易裂果
3病蟲危害引起裂果
種植研究表明,炭疽病可以引起臍橙裂果的情況之一。炭疽病、銹壁虱、紅蜘蛛等為害等造成的病害裂果是有直接關係,所以需要注意提前和適時進行病蟲害的防治。白粉病為害葡萄後果皮硬化失去彈性,硬核期後易從果頂縱裂,形成裂果。紅蜘蛛或薊馬為害葡萄後,形成褐色銹斑,多數從果蒂縱裂,形成裂果。
圖為感染病害而裂果的琵琶
4土壤水分急劇變化引起裂果
土壤水分的變化,對果皮中鈣的吸收影響較大,乾旱、淹水都可能引起水分脅迫,減少鈣的吸收量,進而造成裂果。生長前期乾旱,在膨果期遇頻繁降雨,根系吸收水分過快,果肉細胞會快速長大,而此時,果皮多為定型了,果皮細胞因角質層的限制而膨大慢,就會出現果肉把果皮脹破的情況。因這種情況出現的裂果在葡萄、棗、石榴上較為常見,著色期如遇連續降雨或大水漫灌,都會引起大量裂果大面積發生。
連續大雨水分過大,果肉膨脹過度裂果
5種植管理不當而裂果
樹勢弱、光照差、通風不良及偏施氮肥的果園裂果嚴重。負載量大,葉果比例失調的果蔬易誘發裂果;土壤排水不良、板結嚴重、通風透差的果園裂果嚴重;病蟲防治差的果園裂果較為嚴重;研究表明,大量使用乙烯利、赤黴素、2,4-D的果園裂果量也會明顯上升。
過於密植,內堂光照少的果樹容易裂果
6營養失衡造成裂果
果肉中的礦質元素及其營養平衡對裂果有顯著影響,樹體養分不平衡會加劇果實裂果。果實生長期間磷、鉀、鈣對果實裂果影響最大,其次為鎂、硼、鋅、鐵、銅、錳。當某一種或幾種元素過量,而其他元素含量較低時,裂果就會增加。實際生產中,在作物生長後期,因鈣缺乏、鉀超量造成裂果現象十分常見。目前土壤酸化問題日益突出,由此引起的中微量元素缺乏或失調現象十分普遍,加劇了裂果的發生程度。
7土壤因素導致裂果
菜園土層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弱,根系淺,遇到乾旱根系吸水會困難增加,雨後根系吸水大增,導致果實水分急驟變化造成裂果,可重施有機肥,增強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水源方便的應該使用有機水溶肥進行土壤調理,提高土壤緩衝性能,促進營養吸收和轉化。
圖為水田改種果樹
8水分因素導致裂果
經過重重分析,導致裂果的主要因素是果實發育【前期土壤乾旱】及【後期土壤含水量的急劇增加】果肉迅速生長並大量吸水,從而引起果實裂果。
雨後空氣濕度大,葉片蒸騰減弱,一方面使果實水分外流驟減,另一方面使樹體其它部分的水分更多地流入果實,特別是根壓使大量的水突然進入果實組織,使細胞膨壓增加,內部生長應力增大導致裂果。
裂果的改善方法
1、科學施肥
地下部分:多施有機肥,有機無機肥料合理搭配使用,由於傳統有機肥使用後,分解轉化十分緩慢,因此對於當前已經開始出現裂果的建議使用一些速效水溶性有機肥,從而及時補充土壤有機質,減少裂果。
地上部分:葉面補充微肥,如鈣鎂肥等,增強果皮細胞韌性和儲運時長,減少裂果現象。葉面補鈣肥建議以使用螯合/絡合鈣,因為更易被作物吸收,吸收利用率更高,起效更快一些。
2、加強土壤水分管理
水田、平地應通過灌水保持土壤含水量60%~80%。果園生草法栽培,果園覆蓋15~20厘米厚草,可以改善果園生態環境,減少裂果。到冬季可將覆蓋物隨著清園深翻埋入土中作肥料。
乾旱初期在樹盤內淺耕8~12厘米,行間深耕15~25厘米,降雨後要及時排除積水,以防止土壤水分失調,這樣可避免果實吸收水分太多 使內徑膨脹,從而產生裂果。控制夏秋梢的大量抽發,過長的枝梢適當短剪摘心,過多的夏秋梢當萌發至2厘米左右時及時抹去,能有效地 控制裂果。
3、病蟲害防治
對炭疽病、蝽蟓等病蟲害進行防治,降低因病蟲害導致裂果現象的發生。保持果實上都有3~4片葉子,避免強光直射引起日灼而裂果。
4、品種選擇
如果後期更換品種或擴大種植面積時,可以優先考慮裂果較少的品種。
文章來源:搖錢樹農資、農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