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1997年上映的電影《鐵達尼號》熱播,人們對於這起海難事故相當的熟悉,也知道這部電影是有真實原型的,也就是發生在1912年4月10的「鐵達尼號沉默」事件,這起海難造成了1500人左右的傷亡,轟動了整個歐洲。但相比較而言,今天說的這起發生在中國的海難事件,其傷亡卻遠比鐵達尼號還要更多,而且至今仍是一個迷案。
江亞輪原本是日本神戶制鋼播磨造船廠,在1939年建造的「興亞丸」,和後來的江靜輪是姐妹船,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這艘船便留在了中國,並且歸屬在招商局的旗下,作為在抗日戰爭中造成損失的一種補償。
這艘船是當時上海最大的新型客輪之一,船長102.4米,寬15.3米,排水量可達3365.7噸,馬力達2500匹,按照設計可以承載1186人,而建成後的江亞輪最大載客量可達2250人。
1948年12月3日,上海十六鋪碼頭擠滿了人,其中很多都是寧波籍,或者其他地方來到上海生活的人。他們想要趁著在冬至前回老家祭祖,而江亞輪就成為了首當其衝的選擇,可是江亞輪能承載這麼多遊客嗎?
江亞輪在出口報告單中,填了2607名遊客,船上員工179人,另有175噸貨物。但這′報告單並不是真實數據,其中還有1000多混入其中的無票乘客,還有船員的親戚朋友,總共加起來江亞輪的承客量超過了4000人。
1948年12月3日下午4點30分左右,江亞輪承受著不該承受的壓力,顫顫巍巍的離開了碼頭,除了有些異乎尋常的搖晃之外,也沒有特別的事情發生。在下午6點多一些的時候,一些乘客倚在船頭看了會兒日落。
大約在下午6點45分左右,江亞輪經過了橫沙西南里銅沙時,船尾發生爆炸。爆炸在江亞輪的船尾處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窟窿,江亞輪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沉沒,四、五等艙的乘客根本來不及逃跑,頃刻遭遇了滅頂之災。
在爆炸發生後,海域附近有不少船隻都聽到了聲音,許多船隻不顧安全,毅然出手相助,比如說金源利號、招商局茂利輪中國漁業公司華孚1號2號漁輪,在爆炸發生後便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救下了400多名遇難者。
等他們獲救者送回上海,招商局再派出救援打撈船隊前往出事地點,已經過去三天時間了,90多名潛水員最終只撈出了1336具屍體,還有一些靠自救支撐下來的人。
一次不知來由的爆炸,致使3000多人喪生,成為了當時轟動性的大新聞,為了找到爆炸的原因,招商局不惜花費巨資請來了14名專家研究爆炸的原因,但是都沒有得出確切的答案,只是推論可能是鍋爐爆炸引起的,但是打撈出的鍋爐卻完好無損。另一種說法是戰爭時遺留在海里的炸彈,正好在江亞輪路過時發生爆炸,但這種巧合更沒有說服力。
1956年,當地政府再次對江亞輪進行了一次大佬,前後經過了160多天的努力,終於在10月30日,將已經沉埋近十年的江亞輪打撈上岸。碼頭上,還有著許多遇難者的家屬在翹首盼望著,希望這一次能把他們的屍骨迎回家鄉好好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