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L新賽季基本無休,賽事製作團隊扛得住嗎?

2020-01-10   人民電競


出品|人民電競

作者|王思奇

編輯|Kevin

題圖|騰競體育


1月13日下午,LPL春季賽揭幕戰即將在上海虹橋開戰,而與以往不同,今年的LPL賽程改為了一周打滿七天。與以往相比,今年的LPL賽程更緊,比賽也更激烈。對於觀眾們來說,可以一周每天都看到精彩的、高水平的對決,這樣的賽制無疑是非常給力的。而對於LPL賽事團隊和製作、直轉播方騰競體育演出製作中心而言,這次的改動對他們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從去年夏季賽開始,騰競體育在上海市靜安區啟用了全新的、迄今為止最大的電競賽事遠程製作播出中心——騰競體育播出製作中心。據資料顯示,騰競體育播出製作中心位於上海市靜安區,總面積3550㎡,含5個演播室,5個導播室等其他電競專用功能房。該製作中心是基於業內領先的遠程製作技術而設計、集成的新一代演播室群節目製作基地,這也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電競播出製作中心。


近期,《人民電競》記者走訪了此地,並且採訪了騰競體育聯盟生態發展中心總負責人吳寅和騰競體育播出製作中心負責人顧思佳,以下為採訪全部內容。


人民電競(以下簡稱Q):近幾年電競賽制賽程方面的改動,比賽數量和每周比賽日都在增長,這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吳寅:首先,賽程賽制的改動,有一個非常實際的原因——我們有了更多的戰隊,因此比賽數量自然會有增加,在用戶層面,我們希望比賽都能夠在一個便於觀看的時間(即所謂黃金時間)進行,所以比賽天數必然會增加,另一方面,我們的願景是讓LPL成為中國最專業、最有影響力和最具商業價值的體育賽事。希望能夠成為用戶的一種生活方式,現在很多觀眾的確已經有了日常觀賽的習慣,我們希望比賽是每天都有並貼近觀眾的,其實很多體育賽事都是每天都有比賽,用戶可以選擇他們喜歡的觀看。LPL能做好的是,把比賽的精彩度和核心體驗做好,並且做到天天陪在你身邊,我們相信觀眾自然會做出理性的選擇。


吳寅


Q:未來戰隊還會增加,數量增加的情況下再增加比賽數量可能會壓力過大,這個點是否會有考慮,我們會如何應對?


吳寅:確實是這樣的,所以到今天。聯盟的規模(有多少支隊)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嚴肅而且需要非常仔細分析和處理的問題。在考慮要不要擴張的時候,增加隊伍所帶來的更多比賽以及由此給戰隊帶來的壓力,絕對是我們考量的重要維度之一。所以,我們也在這方面和俱樂部形成了共同探討的機制,以保證各方面的考量,比如隊員和戰隊的比賽壓力,都能被納入充分考量。


Q:這樣大規模的騰競體育轉播中心,在準備和籌備期間用了多久時間?有什麼樣的困難?


顧思佳:製作中心是2019年的6月1號,從LPL夏季賽開幕開始啟用的。這個項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我個人職業生涯中面臨的最大挑戰:從2018年的8-9月份進行選址設計,2018年12月底開始動工,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就正式上線運營了。期間團隊要進行大量的設備集成工作,很多時候系統調試要和建設同步進行,難度非常大。因為製作中心必須在6月1日的節點前開始運營,即使內部集成做好了,還要和外部場館進行調試,如果錯過了這個節點,就等於整個夏季賽都無法上線了。最後經過各方團隊的共同努力,我們及時的完成了這個項目。


而在今年9月《英雄聯盟八周年》時,基於製作中心的成立,我們又進行了新模式的嘗試:全遠程製作——Remote Production。


此前LPL的日常直轉播中,我們一直在使用「半遠程」的製作模式:在賽場配置一個小團隊,把前面的攝像機畫面切成一路送回來,後方統一進行整合播出。在製作中心平穩上線運營兩個月後,我們找到了SMT作為技術供應商,視拳傳媒作為執行團隊,三方共同探索、努力,完成了中國轉播史上第一次大型活動的全遠程製作,而且一做就是三天,沒有播出事故。全遠程製作雖然是直轉播模式的一個改革,但精髓在於改而不革。從觀眾、玩家的感官上來看和傳統模式沒有任何區別,做到了這點,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最成功的。


騰競體育播出製作中心


Q:在八周年的嘗試後,今後還有什麼進步或難點嗎?


顧思佳:從今年2020年春季賽開始,我們會針對LPL的上海主賽場,進行整個賽季的全遠程製作,在保證LPL正常播出的大前提下,未來,全遠程製作會越來越常規化。


當然,我們不但要挑戰全遠程的常規製作,還要面臨一周七天連續製作信號的壓力。小時候我們看電視,在周二下午只能看到彩條的畫面,是因為那時電視台要對設備進行保養調試,設備也要休息的嘛。所以這次一周七天的賽程,不論是對於製作中心、執行團隊和各方面的協調來說都是一個挑戰。目前相關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期待著新賽季的到來。


Q:如今電競的科技發展極為迅猛,那麼電競轉播和和體育轉播的區別是什麼?


顧思佳:我此前在傳統體育工作了八年的時間,以我切身的體會來說,電競在近幾年的發展確實是突飛猛進的。因為目前電競的商業模式可挖掘的空間極大,是個非常好的良性循環。收益高了,投入便不會低。從電競的直轉播硬體來說,不會遜色於傳統體育。


從技術層面上來說,電競直轉播和體育也有所不同。傳統體育的轉播畫面幾乎100%都是來自Camera的,而電競的信源更為複雜,需要有一個專門的遊戲導演和甚至是遊戲導演團隊來提供遊戲內的畫面,因為那裡才是真正的「競技場」。


與此同時,傳統體育轉播還有很多地方還值得我們學習,比如體育轉播的感情表達是非常到位的,你可以看到選手們力量的展示、抒發的感情和怒吼,這些內容都可以直觀的讓觀眾感受到別樣的魅力。但我們目前電競的直轉播,對選手的情緒表達方面還是稍有欠缺的,其實電競不缺情緒表達出色的選手,比如Doinb,他就是一個非常善於抒發自己情緒的人。所以新賽季我們也會嘗試多回傳一些機位、進行Slow Motion等多方位的處理,將選手的「感情」更好的呈現出來,傳遞給我們的觀眾。


Q:以您的角度來看,電競和科技未來的融合以及結合有什麼趨勢?


顧思佳: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人工智慧的發展,AI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多的運用到直轉播的領域中,現在就有軟體可以自動進行機位的切換,何況我們遊戲還帶有自動OB的功能,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和團隊都會失業(笑),但話說回來,AI的合理運用,一定可以更好的降低信號製作中的失誤率。


此外,AR的呈現和應用會越來越好並且常規化。以後我們LPL的解說可能會在召喚師峽谷來里講解比賽,也會為賽事的舞台帶來更豐富的表現。


今後5G的到來對於遠程製作是非常利好的,應用也是多樣化的,需要我們有與時俱進的思維,未來可能我們推出的信號不是一路的,玩家自己就可以OB一場比賽,個性化的大門就此打開,甚至玩家可以自己切信源,比如你是個迷妹,可以選擇某選手的高清面部表情配著比賽一起看,你可以自己調。


騰競體育播出製作負責人 顧思佳


Q:最後,除了一周七天的賽制改革,今年LPL在直轉播方面還有什麼期待的地方嗎?



顧思佳:在鏡頭呈現上,會做「多角度鏡頭呈現選手個性」的努力。播出流程上,針對解說的口播部分,會嘗試一些不同的設計和探索更好的表現形式。同時在數據可視化方面也將有所提升,來幫助玩家們更好的理解和解讀比賽。最後,大家可以期待我們精心策劃的相關賽事節目,這些都會在新賽季開始後和大家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