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的典故有一版本就是 源於此碑,大唐《聖教序》碑

2019-11-11     書畫名家賞鑒

「書畫名家賞鑒」誠請您的添加關注,感謝您的支持轉發!!!祝吉祥、順意!!!

史載,大唐三藏取經回來以後,唐太宗為其撰寫的序文,最初命大書法家褚遂良用楷書書寫並刻碑,被稱為《雁塔聖教序》。而懷仁集王羲之的《聖教序》,則成為千古書法典範,是集字書法巔峰一般的存在!據說一字千金的故事就源於此碑!!!

大唐《聖教序》現藏 陝西、西安 碑林

懷仁和尚集王羲之作品《聖教序》何以經典?不但是集字,甚至還有一些字沒有在王羲之的作品裡找到的,懷仁憑藉對王羲之書法深刻的理解和敏銳思維,進行拼湊、梳理、整合,還原了一幅教科書式的經典佳作。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長卷,尺寸:8米*0.2米

一千多年來,《集字聖教序》拓本由於字數多、篇幅大,受到歷代書法家的重視,固然成為學習書法的重要資料,後來的趙孟頫、王鐸都曾經多次臨摹《聖教序》,且收穫豐厚,直到今天,仍然是行書必學之路。

但是市面上的《聖教序》都是以書籍、冊頁的形式出現,連貫性有限。今天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8米長卷版的《聖教序》:

一字千金的典故之一:

西安碑林內有塊《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是件隔代合寫一碑的奇事: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竟然寫了200年後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驗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確是王羲之的手筆;誦念碑文內容,也確是唐太宗為玄奘和尚撰寫的《聖教序》。

怪事自有根由,這座《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是玄奘和尚從印度帶回的佛經,由他精心譯成後,請唐太宗作序文,再加上太子李治作述記及玄奘的謝表,通稱《三藏聖教序碑》。此碑立於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當時朝廷要把它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字體來刻碑。長安洪福寺高僧 懷仁知道此事後,感到是佛教界的光榮,因此,下決心承擔此任。經過懷仁和尚到處尋覓,終於按序文把王羲之的字,一個一個地搜集起來,成了這塊王羲之字體的《聖教序碑》。

傳說懷仁在集字過程中,有幾個字怎麼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請朝廷貼出告示,誰獻出碑文中急需的一個字,賞一千金。這就是「一字千金」的來由,也是文壇上的佳話。後人把此碑的拓本稱作《千金貼》


弘揚中華文化經典,傳播中華書畫藝術.......

向歷代 藝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刊文編輯:朝海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IqYW24BMH2_cNUgpbj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