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聖度文化(侵權必究)
很多人學佛多年都未能獲得解脫,正是被障礙住了,若能破除這兩種障礙,便能開悟見性獲得解脫。這兩種障礙也是學佛路上最大的障礙,佛在圓覺經中是這樣說的。
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慾,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
一切眾生都是由於貪慾而產生無明,因為無明所以現出種種不同之性,並因兩種障礙的深淺,而產生差別。這兩種障礙到底是什麼呢?佛說,二障只有兩個字,分別是理和事。
理和事這兩個字就是學佛路上最大的障礙,理障就是障礙正知正見的邪見。事障就是障礙我們獲得涅槃解脫的貪、嗔、痴種種惡行。
簡單理解這二障一個是思想,一個是行為。思想上的障礙就是理障,行為上的障礙就是事障。
佛經上又提到:「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若諸眾生永舍貪慾,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
若有人能夠斷除理障,便能悟入聲聞緣覺。但卻不能證入菩薩境界。這裡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佛提到了先除理障。而沒有說先斷事障。這也是學佛需要注意的地方,為什麼要先斷理障呢?
其實人的行為是由意識控制的,也就是心念決定了行為,所以我們要先改變心念,若不去改變心念,就無法改變行為,因為萬法是唯心唯識的。
只是斷除了理障,還是不能證悟到菩薩的境界,佛又開示道:「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
如果眾生想要進入如來圓覺境界,應當先發下誓願,徹底斷除這兩種障礙,同時勤加修行,將二障調伏,這樣就能悟入菩薩的境界了。就能進入圓覺境界,獲得圓滿的覺悟,從而了脫生死。
這二障要如何才能斷除呢?首先我們要在意識上,生起正知正見,也就是先從佛理入手,學習佛法要傳達給我們的般若智慧。其次還要在行為上,行菩薩道,也就是要勤修善業,勤修戒定慧,降伏貪嗔痴。其實就是要福慧雙修,才能獲得圓滿的解脫,永斷無明。
下面這五種學佛人,就被障礙住了,對照一下有你嗎?
佛法也是世間法,既然是世間法,必然有利有弊,有增有減,有垢有凈,有生有滅。並不是每一個學佛人,在學佛的道路上,都走對了路,這五種人,學佛就走偏了,這五種人,拜再多佛也沒用,佛菩薩不會保佑。對照一下有沒有你?
第一種人,越學越貪。
學佛越學越貪的人,並沒有走在佛法的正道上。佛法教化眾生的目的,是要大家遠離貪嗔痴,減少貪慾才能離苦得樂,貪是痛苦的根源。如果越學佛越貪,就會越學佛煩惱越多。
有些人學佛的目的,只是為了求財,求福,求各種功名利祿,這些人抱著做生意的態度去信佛,認為在佛前供幾個水果,燒幾柱香就想要滿足自己的私慾,這種想法本身就是愚痴的,這種行為也是偏離佛法的。
第二種人,越學越痴。
越學佛越愚痴的人,拜再多佛也沒有什麼意義,很多人學佛,還沒有去了解佛教,就開始盲目迷信佛教,甚至連佛教道教的人物都搞不清楚,今天拜關公,明天拜財神,聽說拜佛有好處,又開始去拜佛,這種盲目的信佛,往往是愚痴的表現。
學佛要正信才行,不能把佛當成神一樣,佛只是覺者,在佛教中,是沒有主宰一切,可以操控因果的神存在的。如果一直迷戀於求神保佑,學佛越久就越愚痴。
第三種人,越學越嗔。
很多人學佛以後,總是看不慣身邊的人和事,甚至學佛後,脾氣越來越大的,動不動就去說他人的不是,若有人跟自己觀點和行為不相同了,就會生起嗔恨心說對方會下三惡道的話,這也是學佛學偏的表現。
第四種人,越學越慢。
有一部分學佛人,學佛後便認為自己很了不起,不僅不恭敬身邊人,甚至連佛菩薩都不去恭敬,自己剛剛懂得了一點,就開始傲慢起來,學佛若不懂得謙虛待人,學再多年也沒用。
第五種人,越學越疑。
學佛後,如果盲目相信,那是愚痴,如果狐疑不信,那同樣還是愚痴,很多人學佛後,不信佛說的話,也不願意去求證,從而產生謗佛,毀佛的行為,這樣的人學佛也走偏了路。
佛沒有說我們不可以去懷疑,但這種懷疑不是愚痴的疑心,也不是毫無根據的懷疑。學佛修行一般都要經歷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分別是:「信、解、行、證。」
在信的階段,是可以心存疑慮的,若是盲信和不信都是邪見,只有先去相信佛說的話,再去不斷地了解佛所說的,最後用行動來證實,看一看佛說到底是不是真的,最後自己證悟後,你才能絕對深信或是不信,而不是在開始時,就去狐疑不信。
感恩閱讀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