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一過,天氣也擺脫夏日的浮躁,開始涼爽起來。按理來說,隨著熱應激的減少,體質逐漸恢復,產蛋性能不斷提升,生產旺季也即將來臨。尤其中國黃淮以北,四季分明,溫差和濕度都有很大的季節性,按理說此時正是養雞的好時候,但事實上卻是雞病多發的季節。主要表現是呼吸道症狀,氣囊炎,病毒病、大腸桿菌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季節氣候特點:
秋季,從立秋至立冬前,氣候由熱轉寒,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轉變為陰盛的關鍵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人體陰陽的代謝也開始陽消陰長過渡。
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
秋燥傷陰:秋燥耗陰傷肺。燥邪傷津液,燥邪犯肺.
秋季保健的原則:養陰防燥
中醫保健的原則:天人和一,順應四時,陰陽平衡。
你是否已經做好的迎接秋季新一輪養殖的轉變了呢?還是說你還是遵循老方法養殖、無動於衷?秋季養殖方式的調整、選擇真的很重要.
下面給大家整理的一份秋季養雞的攻略,與大家分享,希望能給各位提供一些養殖上的幫助!
秋季育肥雞篇:
此階段羽毛已基本覆蓋全身,消化系統功能趨於完善,採食量增加,消化能力增強,脂肪沉積多,生長最快,肉的品質得以完善。此階段我們最主要限制其身體發育,促進雞體內蓄積大量脂肪,增加體重,同時該階段也是決定育肥土雞商品價值和養殖效益的重要階段。進入育肥期就開始減少雞的活動範圍和運動,以利於育肥、脂肪沉澱,肉雞沉積適度的脂肪可改善雞的肉質,提高胴體外觀的美感。此期間一般應提高日糧的代謝能,相對降低蛋白質含量,肉雞育肥期的能量一般要求達到12.54 兆焦/千克、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
為了達到這個水平,我們往往需增加動物性脂肪,但正因為如此育肥期雞群最容易出現消化吸收障礙,致使出現飼料浪費,提高飼養成本,因為雞天性較烈,長期的運動限制會使它的身體機能(特別是消化道微生物)出現消弭,從而就導致了上述情況發生。還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肉仔雞在上市前2周飼料中不許含抗球蟲藥及其他抗菌藥,以杜絕減少雞體內藥物殘留量。在此期間養雞戶也應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雞的健康水平來控制疾病的發生,而不應被動地使用一些藥物,這樣做增加了飼養成本,又降低了雞的質量。
應對方法:養殖過程中,飼喂「胃得樂」和「健胃散」,提高抗病能力,減少疾病出現機率。增強消化吸收能力,避免了出現營養供給不足,影響膘情,出現光吃不增膘的情況,影響最後的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