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抑鬱症患者來說,經過一夜的睡眠後情緒會好轉很多。但是,在進入下一個睡眠階段之後,效果通常會消失,以至於無法縮短藥物或心理療法開始起作用的時間。因此,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醫生戴維·韋爾(David Veale)和伯明罕大學的心理學家克拉拉·漢普斯頓(Clara Humpston)的研究人員研究了睡眠剝奪與其他兩項短期措施的結合。這種試驗的結果顯示:在這種「三重計時療法」下,一周後,大約三分之二的患者的健康狀況得到改善。而在僅接受藥物和/或心理治療的患者中,只有1.5%的患者表示有所好轉。
「三重計時療法」(睡眠剝奪,睡眠相移和/或使用強光)結合了非侵入性和非藥物干預措施,可以迅速緩解抑鬱症狀。
在抑鬱期,通常睡醒的覺醒節律會受到干擾,尤其是在困擾睡眠障礙方面。夜晚的反覆醒來打亂睡眠應有的節奏,然而,經過「計時療法」後,睡眠重新回到規律的狀態。其中一位患者在接受該療法的睡眠過程如下:第一夜的睡眠持續時間是從下午6點至凌晨1點,第二夜的睡眠時間是從晚上8點至凌晨3點,第三次睡眠是從晚上10點至凌晨5點。
療法中,為了確保抑鬱症患者及時感到疲倦和困意,受試者在傍晚時需要佩戴藍色濾鏡,以保護他們免受日光的影響。而清晨,他們需要在10000 lux的日光燈前距離30厘米的地方坐上約半小時。
在16項研究中(4項隨機對照試驗和12項開放標籤病例系列),將所有的實驗條件和對照條件之間進行受試者間比較,結果發現,5-7天後,「三重計時療法」的總體時間在總體上少於其他療法,如心理療法、抗抑鬱藥、運動或光療法。而對於患者來說,計時療法也更受青睞。在治療效果上,計時治療組中,3-7%的患者在5-7天後有反應,而在對照組中則僅有1.5%患者表示好轉。
但是,這種方法不適用於所有的患者。一些醫生警告患有抑鬱和躁狂發作的睡眠剝奪患者不要輕易使用這個方法,因為這可能會觸發躁狂階段的轉變。雖然根據新的研究分析,這種情況僅發生在大約每百分之一的情況下,但仍然值得警惕。
具體治療中,剝奪睡眠通常每周在病房進行一次,直到病情明顯好轉為止。在少數同伴患者中,受影響的患者也發現保持清醒更容易。除非與專家協商,否則該方法不可用於自我管理。這也應檢查任何危險因素和禁忌症,例如在剝奪睡眠前有癲癇發作的趨勢。總的來說,這種慢性療法對抑鬱症患者似乎有效且耐受良好。儘管如此,仍需要研究者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5kh_28B3uTiws8KX-_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