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年齡幹什麼事
人生有不同年齡階段,在工作中,也同樣有相應的角色轉換。
當齡時應恪盡職守,乾得有聲有色。過了這個階段,就應調整心態,進入新情況,無怨無悔。
提前作好年齡段轉換期的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只有及早明白這些自然規律,才能在晚年活得自由自在。
2、老年生活質量,貴在心態
現實社會中,常有社會地位很高,晚年生活不愉快的;也有很普通的百姓,經濟一般,但活得很愉快的。他們的差別在於心態,在於會不會安排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勉強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
3、過於自苦不必要
我們這一代人在長期的革命歷煉中養成了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只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今天的老年人也不必過於自苦。
我現在收入的大部用在旅遊和買書上。有些節餘,也量力做些社會公益事情。我給孩子們留下了江南古鎮上常見的一付副聯:「世上數百年老家,全在積德;天下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
4、人走茶涼不奇怪
什麼年齡幹什麼事,當干時全力以赴,廢寢忘食,義無反顧;不當干時全身而退,戛然而止,飄然而去。不要當干時懶散拖沓,不當干時又百般留戀。
人走了,茶自然會涼,不僅會涼,而且茶水還應倒掉,因為茶杯還有它用。
5、養老,根本還是靠自己
前幾年,看到一本書《養老,你指望誰?》書中列舉了現在社會上多種養老方式,如老伴、新伴、子女、親屬、保姆、組織、社會等等。分析的結果,根本的還是要靠自己。
靠自己選擇最適合於自己的養老方式,然後創造好條件,磨合好關係,使晚年生活和諧美滿。即使生活已不能自理,甚至是臨終時期,養老方式也是要靠自己在腦子清楚時作好安排。
6、笑對歸宿
死亡既然是最後的歸宿,生命的必然,自然也就沒有必要過多地害怕了。一切順其自然,交給「命運」就是了。